想讓孩子安安靜靜地坐在書桌前寫字看書,對於父母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爲有些孩子的缺乏一定的自律性,常常會被身旁的其他因素給吸引注意力,讓父母感到十分無奈。
孩子不自律怎麼辦
1、引導孩子思考未完成的後果。孩子在做事情時不太會去思考沒有按時完成的後果,大多數情況下全憑藉心情好壞。父母可以在督促孩子完成每日事務時,告訴他們今日事今日畢的好處,並強調事情未完成,一直向後延遲的惡劣後果,以此促使他們養成自律習慣,比如每天課堂學到的知識點不去掌握,缺漏的內容就會越來越多,後續可能需要花費數量翻倍的時間和精力,都難以達到預期結果。
2、有目標。有目標就是先確認自己的需求,然後按照需求再去做這件事情,這樣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譬如我們喫飯一樣,要先知道這頓飯有幾個人喫,我們才能決定需要幾個碗幾個筷子,不然少了還要多跑一趟,多了又沒有地方放。而孩子自己設定的目標,家長就是最好的見證人,並且一定監督孩子完成。時間一長,孩子慢慢的就會自律起來。
3、給孩子整理出每日做事的清單。從小讓孩子養成做事情列清單的習慣,是可以受益一生的自律好習慣。在孩子6歲前,父母需要幫助孩子列出清單,這裏記住一點,千萬不要把事情安排得過多,別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最好是設定在讓孩子踮起腳尖就能夠到的目標,孩子纔會願意配合你。
4、成爲孩子的榜樣。孩子的本性就是模仿,在一箇家庭之中,家長就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孩子就像是父母的影子,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着孩子,所以作爲家長,一定要成爲孩子的榜樣,對於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嚴格要求。
孩子不自律的原因
1、畏難情緒。成年人的耐受力,專注度隨着歲月的打磨會逐步增長,在面對困難時,他們不會畏怯和逃躲,而是能夠調整情緒尋求最恰當的解決方式。
但對做事時興趣驅動的小孩而言,課業,練習,飲食節制都是抑制快樂,延後滿足的事項,未做時事情的艱鉅就足夠使他們產生畏難情緒,潛移默化的情緒氾濫時,就會使事情一拖再拖,並讓他們將不自律做爲習慣。
2、注意力不集中。自律是美好的品質,但也需要時間的磨礪。自律是能夠按時完成手頭上的任務,也是對不良習慣的自覺更正,對情緒波動性大的孩子來說,注意力不集中就是他們形成自律品質的阻礙。
3、父母自己缺乏自律,惡劣的“模仿效應”。孩子們從出生到幼年和童年甚至青年的成長,會把身邊的視作學習的標杆。父母理性溫和,孩子也大多會成長爲那樣的樣子。反之,父母生活方式混亂,性情喜怒無常,孩子也同樣會依樣畫葫蘆。
孩子不自律的危害
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孩子自制力差很容易被外界的事物影響,孩子很難主動去完成一件事情,這就會造成孩子不自覺,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受到影響。
容易造成心理問題。孩子一開始對於世界的認知就是不完整的,如果孩子不能夠自律那麼在某些事情的表現上就會受到其他人批評甚至是嘲笑,長此以往下去,孩子很容易因爲這些對自己失去信心,懷疑自己,會對孩子造成性格和心理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