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规则意识内容页

上初中的儿子连续数月不和父母讲一句话,这对父母到底做了什么?

2022-05-23 13:34:49规则意识287

  有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儿子,读初中二年级。夫妻俩平时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孩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品行上,都非常优秀。儿子很懂事,比较体谅父母的辛苦,也很听父母的话。只要不是特别离谱,儿子都会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亲子关系还不错。

  有一天,儿子一个非常要好的同学要过生日,请了几个朋友去参加生日Party,儿子也在邀请之列。因为时间定在周六,第二天不需要上课,夫妻俩都同意了。但他们有一个要求,要在晚上9点半之前到家,儿子也非常爽快地答应了。

  儿子下午5点出门,和几个同学玩得很开心。吃过晚饭之后,过生日的同学提议去KTV唱歌,大家一起去了。由于玩得太投入,儿子一时忘了时间,他一看手机都过了9点半了,还有几个爸爸妈妈的未接来电。他心里一慌,正要回电话,发现手机电量不多了。于是他打算先回家,到家之后再和父母解释。

  不巧的是,由于KTV所处的位置有点偏,儿子等了半天才打到车。当他火急火燎地赶到家时,已经过了十点半了。夫妻俩在家里心急如焚,打了半天的电话,联系了好几个同学的家长。当儿子到家时,两个人都在气头上。他们没有批评,也没有打骂,而是把儿子关在门外,不管儿子如何敲门,他们都不开。儿子就这样在门口外面待了一夜。

  第二天早上,夫妻俩气消了,让儿子进了家。从那天开始,儿子再也不和父母说一句话。父母道歉也好,生气也好,用尽各种方法也没用。儿子每天正常地上学、放学,就是不搭理父母,把他们当成了空气一般。

  夫妻俩急得不得了,无奈之下,他们求助于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告诉他们,由于他们对儿子的高压政策,他们在亲子沟通中出现了缄默效应。儿子的沉默其实是一种反抗,表达的是对父母的不满。这个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虽然会在皮鞭面前屈服,但那只是表面上的服从,内心却充满了反叛、仇恨等复杂情绪。人们在面对统治者时,会刻意挑对方喜欢的、迎合对方的话来说,尽量避免说让对方不快或有可能降低自身价值的话,这就是“缄默效应”

  在亲子教育中,父母相对孩子而言,是权威般的存在。父母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想让孩子听话。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意无意地使用强迫手段,而这些方式都会对孩子造成一些压力。如果孩子能够及时释放掉这些压力还好,如果孩子既无法消化这些压力,又不敢反抗父母,可能就会变得沉默寡言,用无声的反抗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产生缄默效应。

  从根本上来说,每个人都想充分表达自己,希望自己被倾听、被理解、被认可。特别是小孩子,他们天性单纯活泼。如果父母采用的教育方式不恰当,他们容易受到伤害。在父母的高压政策面前,孩子会通过沉默来保护自己,但内心是不忿的。通常情况下,父母的以下行为可能会触发缄默效应的产生。

  父母对孩子的需求长期缺乏回应。

  如果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除了睡眠时间,孩子在每一刻都想表达自己。他们发现墙壁上有一个光影,他们用积木搭出了一个新造型,他们新画了一幅画,他们遇到了难题……他们必须要立刻说出来,并且需要得到及时的回应。

  但是,父母可能在忙,可能觉得孩子小题大做,也可能是因为懒,于是就敷衍、不回应,甚至指责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已经知道,父母总是不回应他们。所以,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时,他们不再告诉父母,而是选择沉默。延伸到其他方面,他们也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亲子关系也在无形中变得疏离。

  父母经常采用打压式的方式教育孩子。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犯错的过程,有的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不太能容忍孩子犯错,经常采用批评、指责、打骂、冷暴力等方式教育孩子。也有些父母对孩子要求比较高,孩子总是达不到他们的期望值,一直在打击孩子。

  在这种教育方式中长大的孩子,因为害怕、因为不满,慢慢变得沉默。他们看上去乖巧听话,其实只是隐藏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有了需求和困难也不敢对父母说。他们的内心是压抑的,也难以体会到真正的快乐,以至于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还有一种父母,经常出尔反尔,言而无信。

  对孩子说过的话和许过的诺言,有的父母是忘了,有的父母是改主意了,有的父母只是为了抚慰孩子。总之,最后没有兑现诺言。一次两次可以理解,如果经常如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对父母失去信任。

  父母对孩子言而无信会给亲子关系带来极大影响。刚开始孩子会哭闹,会指责父母。时间长了,孩子连指责的话也不愿意说了。由于不相信父母,孩子也就不想再和父母沟通,因为说了也没用,孩子在父母面前变得越来越沉默。

  针对以上行为,孩子的沉默是对父母的无声反抗,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方式。在沟通不平等的情况下,在强权的阴影下,孩子只能通过拒绝沟通来维护自我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而孩子的沉默不仅对亲子关系不利,还会影响自身的健康成长。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要放下自己的身份,学会和孩子平等对话,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避免打压式教育。让孩子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无论有什么话,都可以第一时间想到你,愿意把内心真实的想法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TAG标签: 缄默效应 
再来一篇
上一篇:妈妈防止孩子玩平板出奇招,这么做真的好吗? 下一篇:被骗事件层出不穷,上当受骗的为何总是他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