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明显叛逆多表现在十一二岁的时候,也就是定义上的青春期早期。这跟青春期生理与心理的变化、人际关系的复杂,还有日渐繁重的升学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孩子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上出现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时,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中的反抗,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最终形成"叛逆"。
青春期叛逆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一段时期,其实家长不必过于担心,最重要的是能够走进他们内心深处,了解他们到底在想什么。这就要关系到亲子交流的技巧方面,毕竟心与心的贴近主要还是靠语言来完成。那么,家长要怎么做呢?
首先,允许孩子犯错,因为这个时期是孩子形成主见的关键,不能过分束缚其性格,让他们犯点错,吃点亏也是有好处的。
其次,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针尖对麦芒只会使气氛变得更糟,让孩子更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的时候,一定要稍待冷静,再去和孩子交流。交流时,多换位思考,想想自己年轻时行为,和孩子达成共鸣。
最后,切忌总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作比较,要多尊重,多鼓励,而且话题不要只局限于学习跟成绩,没有过分地施压,孩子才能习惯和你诉说。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个性和创造性恣意升腾,侍机张扬的同时,由于身心发展、所受教育的局限,容易形成的诸多不成熟甚至偏激的想法,需要靠外界教育来正确引导,但是家长切勿走入两个极端误区。
误区一:全面打击。面对孩子的叛逆言行,很多家长采取强硬措施,非打即骂。虽然表面上孩子可以重新做个言听计从的"乖孩子",但实际他们已关上了与父母交流的大门。
误区二:放任自流。管不了索性放任自流,也是家长的失误。孩子受外界不良因素影响,如果得不到正确指导,行为很容易发生偏差,待家长懊悔时,已经来不及了。
孩子进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尊重。家长在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同时,适当对其下放部分权利,用来帮助孩子从不谙世事向成熟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