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辛(爸妈进化论主笔)
不要做“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早恋”是老师、家长都十分敏感的一个词。
就像《小欢喜》里,当董文洁和宋倩看到儿子方一凡和女儿乔英子在楼梯间拥抱的画面。
不仅仅是吃惊,还有生气、紧张夹杂一点点恐惧。
前一阵看到这样一个新闻:
“秦皇岛16岁中学生服药自杀,此前曾两次被拍‘早恋照’,两度停课。”
事情的起因是16岁高二学生女孩小杜(化名)和同学小明(化名)中午在食堂门口打闹。
两个人的手碰到了一起。
这一幕被后勤主任张某鹏看到,随即叫住2人,让他们站在原地拍照,并肯定“你俩就是搞对象”呢。
之后联系家长,立即将两个孩子带回家反省教育。
在这一次停课后,回校的第一天小杜开始变得有些封闭,不敢说话。
对女孩来说,同学和老师的异样眼光和流言蜚语都足以让她窒息。
下完课后,小杜和小明一起吐槽这段时间心里的压力。
就在这时,张某鹏主任又撞见了。小明出于害怕想赶紧跑开,小杜也跟着跑。
张某鹏骑着自行车、照着手电筒喊话:“你往哪儿跑?学校都有监控,你就等着回家吧你。”
两个人逐渐放慢脚步,又一次被拍照。
第二天学校通知了男孩父亲,到学校办理了退学手续。
女孩妈妈杨树娟也接到了一样的通知。学校给出的处罚是停课半个月。
这一次停课回家后,妈妈说女儿情绪变得特别低落:
第二次回来,女儿连争辩都不争辩了,一言不发,总是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哭。
直到一天听到女儿在房间发出哀叹,杨妈妈赶到卧室一看女儿全身抽搐,她赶紧将女儿送往医院抢救。
然而不幸的是院方诊断为“呼吸衰竭、心脏骤停,药物中毒”。
女孩选择用自杀的方式逃离了这个世界,因为她不想再被拍照、被伤害、被别人讨论。
杨妈妈觉得女儿的死与这两次被拍下 “男女接触过密”照片,以及学校的停课决定,有着直接关系。
在事发后男生手写了一份“情况说明”,由男生的父亲交给杨树娟,希望能够给她提供帮助。
“从没牵手,没拥抱,更没搞对象。”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对此事称:
在该事件上,校方的处理并没有任何不妥。
涉事学生因为与异性过于亲密,违反了校规而被拍照留证,经调查,该女生至少有四次与男生有过“亲密接触”。
事件一经曝光之后,引起网友们的激烈议论:
“学生之间有亲密行为,拍照留证?这是什么行为,什么时候成侦探啦?”
“就因为疑似早恋??孩子就没了……”
“这后勤主任是抓特务么?就算是发现有早恋倾向,不应该问清楚么?”
是呀,如果真的发现学生中间有早恋行为倾向,应该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不应该把女孩逼上绝路。
毕竟,学校是育人的地方,不是把孩子逼迫到走投无路的地方。
一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啊。
女孩母亲在事件后续的发酵中也表示,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的疏导女儿……
学校、家长对待孩子早恋的问题,如此慌张、紧张又无措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大人们“视早恋如猛虎”,真相只有三点青少年教育专家姜囡囡在课程中说过:
进入青春期,孩子自然的情感流动、情感外放是正常的。
早恋不仅是对异性好奇,更是证明自己有魅力。被欣赏、被认可、被追捧,孩子往往能在恋爱里得到这些感受。而这些感受从父母那里是得不到的。
关于恋爱的教育,是教养过程中更高层级的养育内容。
但是,在中国式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很少认为这是正常的。
相反,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将孩子早恋看作是“洪水猛兽”。
去年轰动一时的“因女儿早恋,雪地跪罚3小时”事件;6月陕西旬阳县赵湾中学高二女生,因早恋问题跳楼;
前一阵校长推出“防早恋校服”引发热议;
小S此前在社交媒体上称发现12岁女儿有恋爱迹象,当即进行了阻止,并声称觉得早恋很恶心。
这一系列事件都在说:很多大人们非常紧张和抵制早恋。
原因无非3种:
第一,担心影响学习。
在所有大人们的担忧里,早恋影响学习绝对是排在第一位的。
“谈恋爱了,还哪有心思学习啊!”
“学习时间那么紧,谈了恋爱怎么可能不影响学习呢!”
事实证明,这些担忧并非十分必要。
在一项匿名调查中,中学生们表示:早恋不是什么稀奇事。
就算是恋爱了,也不是每天你侬我侬、废寝忘食的状态。
反而他们都很淡定:“这关学习什么事”。
美国学者针对中学生进行了一次跟踪实验:
恋爱的学生和没有恋爱的学生,在高中录取率和大学录取率两个数据的对比上,并没有明显差异。
这个方面,大人们可以放一放心了。
第二,偷尝禁果,带来严重负面后果。
这也是绝大部分父母最恐惧的事。
青少年的自制力薄弱,容易因为好奇心过早的接触性。
而因为这一“教育盲区”,少年们自身并不清楚这样做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正因为无知,所以显得勇敢(大胆),渴望去证明自己已经是个“大人”了。
非常赞同黄磊的教育理念:恋爱是美好的,是十四五岁最正常的一种情感体现。
所以,对孩子早恋、过早性行为的担忧,不如转变为教会孩子什么是恋爱,什么是性行为,怎样安全的保护自己和对方。
第三,“这怎么能行?!”——大人们不允许孩子脱离自身控制。
关于早恋,大人们紧张控制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觉得孩子的这个行为超出了自己能控制的范围。
换句话说,大人们没有准备好承担孩子早恋后可能带来的后果。
超出认知和能力范围内的事情,脱离他们能够控制的领域,大人们就会开始焦虑。
这种焦虑又会变成对孩子行为的再控制。
这就是很多亲子关系陷入糟糕循环的原因。
也是上面新闻中女孩所在学校老师“日夜巡逻”的原因。
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呢?
大人们先不要情绪过分激动,不让要孩子觉得“恋爱就是犯错,就是丢脸的事”。
亲子关系里,家长稳定的情绪是最最重要的沟通前提。
再了解一下新时代的孩子们,恋爱心理是怎样的?专家们怎么聊这事儿?孩子有恋爱苗头了该怎么引导?
用八九十年代的养育(恋爱)理念,去指导新时代的孩子,注定会收效甚微或适得其反。
做孩子的引路者,是“父母”这一头衔的终身使命李玫瑾教授说:孩子早恋,最不可取的态度就是对立。
不对立的沟通,其实代表沟通已经成功了一半。
很多父母表示,他们也不愿意“吼叫教育”,要是知道怎么办,谁也不愿意对孩子吹胡子瞪眼的。
在《读懂孩子的心》、《爸爸送给儿子的青春期私房书》等书籍中发现,应对早恋问题只要记住这三招,化解问题事半功倍。
第一,帮孩子保密是第一要义。
不要当众揭短,不要用侮辱性的词。(切忌在七大姑八大姨面前数落孩子早恋问题。)
一旦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这样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
知乎上关于“引导孩子避免早恋的建议”里有一条说得很对:
关于早恋一定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你管不了孩子的感情,感情只能影响无法管理,在这方面必须柔和。
家庭里通常妈妈更适合做这个“柔和角色”。
可以是睡前,或者一个愉快的周末里,从“我和你爸爸的恋爱”聊起,是个不错的开端。
第二,摸清情况,信任孩子,不要过分“假想”。
00后、05后的孩子个性更张扬、自由,没有受过太多约束和规矩限制。
所以这一代孩子玩闹过程中有肢体接触也更常见。
并不是碰到手,就是恋爱了。这样荒唐的说法实在该变一变了。
相信我,在学校里两个学生走得比较近,有的只是普通同学关系,有的是“单相思”,有的早恋前期的苗头。
所以,要先了解清楚情况,如果孩子认真地表示没有恋爱,请先相信ta。
如果确认了孩子已经早恋,也一定一定要尊重。
即使那是盲目的,即使那是青春期荷尔蒙的作用,即使那是暂时的,也不要随便讽刺,更不要丑化它。
本来是时间就可以冲淡的问题,很可能因为“被质疑或被刺激”引发不可预估的结果。
第三,“闭环教育”,给孩子最好的守护与帮助。
高情商的父母总是能在孩子需要支持的提供支持,在需要引导的时候做出引导。
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第一次恋爱,决定了孩子的一生。
在《养育女孩》中女孩吉纳的妈妈对待15岁女儿早恋的态度是:谨慎地支持女儿。
当女儿告诉妈妈,她喜欢这个男孩,她喜欢处在“友谊阶段”的这段感情。
男孩想要和自己发生“进一步”关系时,吉纳也告诉了妈妈,妈妈没有表现出惊慌的神色。
她心里清楚两个孩子远远没有到可以发生性关系的年龄,她不允许女儿陷入情感和身体安全失控的局面。
所以她会开车送女儿去和男孩看电影,也会接男孩来家里玩。
让自己始终保镇定和平静,是这位母亲的优秀之处。
后来女孩分手了,她很难过,但妈妈一直在身边。从没有去评价或指责什么。
不可否认,女孩在经历过这份感情后更好的成长了。
能够守护在孩子身边,当孩子出现疑惑的时候帮助ta,是每一位为人父母的职责。
希望读过这样的文章,看过这样的方法,当孩子出现早恋时,不再手足无措,也避免再因早恋引发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作者简介:简辛,富书专栏作,富书写作营学员者,一个坚信文字自带光明的明媚女子,斜杠青年,深耕于文字领域六载,善于左脑理性思考,乐于右脑感受表达,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