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般所說的叛逆期是指青春期叛逆期,大概在孩子的12-18歲,在這個階段孩子的性格更獨立,情緒不穩定,多愁善感或者更富有攻擊性。那麼,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疏導呢?
叛逆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疏導
第一,家長都知道孩子小學的時侯聽話,成績還好,爲什麼上了初中就變得不願和家長溝通了呢?主要是孩子進入了青春期,身體和生理髮生了很大變化,細心的家長會明白,孩子成人了,他們這個時期很困惑,家長一定少指責,多關心,多幫助,少刺激。一般12一18歲,也有早的或晚一點的!
第二,家長要以身作責,不要帶頭做些貪玩遊戲,手機上網等不良行爲。
第三,關心孩子心理成長,要及時排除孩子的不良情緒。營造一箇快樂向上的家庭氣氛。讓孩子知道你和他是一起的。
第四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不要拖。
第五,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告訴孩子應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如何面對問題?
第六,和孩子做朋友,不要打罵,多講道理!還要換位思考!
順利度過叛逆期的三個關鍵
1、要肯定叛逆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當家長遇到孩子叛逆、不聽話、不配合、不溝通時,一定不要認爲孩子叛逆是對自己威嚴的挑戰,而要承認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認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發展的結果,是他們成長的表現,是一件好事情,至少是好的開始。
家長不要盲目否定孩子的不守規矩,對孩子勇於自我探索的表現要加以肯定。得到父母的認可之後,孩子可能就不會那麼叛逆了,起碼程度不會更深。
2、以叛逆爲契機,調整教養角色和教養方式
叛逆意味着孩子長大了,家長需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養角色,應該從起主導作用的教育者轉變成陪伴孩子成長的陪伴者。陪伴,就意味着以孩子爲主,父母處於非主導地位;就意味着一種無言的支持和認同,意味着一種平等的朋友關係。
青春期的孩子出現叛逆問題,既提醒家長要及時轉變教養角色,也提示家長前期家庭教育的失誤所在,是家長改變教養方式的重要契機。心理學研究表明,權威型教養方式最有利於青春期問題的解決及孩子人格的塑造。
對孩子的行爲有明確的規定和要求,但在制定規則和做決定時會考慮孩子的需要和想法,聽取並接受孩子的意見,會對制定的要求作出解釋,說明希望孩子服從的原因。
3、孩子叛逆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很大關係
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影響非常重要。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教育的方式也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長。孩子處在叛逆期我們家長應該多去認可孩子,聆聽孩子的心聲,給他們自由,站在孩子角度去考慮問題,和孩子達成有效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度過這個關鍵時期,給予孩子關心,信心!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三不”特點,家長和老師們,如何應對“本領恐慌”
青春期孩子的叛逆行爲,主要有三種類型:
暴躁型——對父母、老師的要求劇烈反抗,經常跟父母吵架或發脾氣,有時跟父母冷戰;
沉默型——不願跟大人溝通,對事情漠不關心,對父母的話沒有反應,不喜歡跟老師接觸;
陽奉陰違型——當着大人的面贊成大人的要求,但是自己的行爲表現卻相反,父母說什麼都表面答應,但是依舊我行我素。
對不同類型的叛逆行爲,父母可以採用不同的應對方式。
對暴躁型叛逆的孩子,不要硬碰硬;
對沉默型叛逆的孩子,耐心等待慢慢溝通;
對陽奉陰違型叛逆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真誠。
叛逆的背後是孩子特定階段的發展特點和個體不同的內心需求,希望青春期孩子的家長都做一箇有心的家長,多去觀察孩子的特點、瞭解孩子的需求。
只要努力做一箇有心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爲做到心中有數,不往外推自己的孩子,接納孩子,相信孩子的叛逆問題只是成長過程的問題。但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爲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叛逆期的孩子特點
1、青少年的神經系統逐漸成熟,思維能力加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認爲自己可以獨立,不再像以往那樣依賴父母;
2、生理上第二性徵的出現,讓孩子產生了性別上的明顯差異,繼而影響情緒特徵,青少年情緒上的容易不穩定;
3、父母要求過於嚴格或過份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出現反抗或過度需求;
4、對日常生活中的壓力無法適應;
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他們不再像乖巧的1-2年級小學生那樣,父母說啥就是啥。叛逆期是個很正常的孩子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的一箇時期。父母應該充分瞭解自己的孩子,理解他們的心理,平等溝通,用心交流,支持他們的正確的想法,努力做他們的“好朋友”,做孩子的領路者而不是孩子的“上級”,切忌打罵體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