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在一个幼儿园内,随机抽取了一些幼儿,并对这些幼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再对所选取幼儿在园内的表现进行跟踪和记录。
结果显示:来自民主型家庭的幼儿在园里对人有礼貌,性格活泼开朗,喜欢动脑和回答问题,并喜欢提出自己的见解;来自溺爱型家庭的孩子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时显得比较霸道和独断;来自专制型家庭的孩子性格内向,学习兴趣一般,自控能力较差。
这些研究充分证明了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家庭环境不仅仅是指物理环境,它是指家庭的物质生活条件、社会地位、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家庭成员的语言、行为以及感情的总和。
幼儿期是个体人生发展的起点,人的个性和许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而。家庭是幼儿生活中最早接触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说家庭和家长是家庭环境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毫不夸张地说,这两者对孩子心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影响,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及其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种:
1.民主型家庭。来自这类家庭的家长认为,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他们不属于任何人,他们有权利做自己,大人应该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要尊重他们。他们鼓励和支持孩子进行探索,遇到问题时也会和孩子商议解决。
同时,民主型家庭的父母往往感情良好,大人尊老爱幼,富有同情心。在这种家庭生活的孩子感觉到比较快乐和放松,他们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害怕犯错,遇到困难时也会积极寻求大人的帮助,亲子关系良好。
2.溺爱型家庭。近些年来,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导致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溺爱”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有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却有四个甚至六个大人围着转,孩子自然而然成了家里的重心和焦点。大人们容易对孩子过于骄纵,用“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生于这种家庭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中心,认为全世界都要围着他转,在社交中容易遭受挫折。由于长时间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的自理能力会比较差,容易形成依赖心理。在这类家庭里,还容易存在育儿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可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或者迫使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去钻空子。
3.专制型家庭。这类家长的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奉行传统的家庭教育方式,他们总认为孩子年龄小,什么都不懂,需要家长来教,并强烈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当孩子反抗时,他们喜欢指责和批评孩子,有的家长还会对孩子进行体罚和打骂。他们不允许孩子有不同意见,对孩子最大的要求就是听话。
这种教育方式曾经一度非常流行。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显得胆小、懦弱,没有主见,做事谨小慎微,害怕犯错,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也可能因为长期受到大人的打压,内心会积攒很多负面情绪,长大之后会显得特别叛逆或者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4.放任型家庭。这类家长不怎么管孩子,甚至是不闻不问,随孩子长成什么样,他们很少关心。有的家长是因为迫于无奈,需要背井离乡去异地打工,无暇顾及孩子。有的家长则是不重视教育孩子,比如,那些每天泡在麻将馆,连给孩子按时做顿饭都很难的家长。
孩子是需要照顾和关爱的,如果大人长期忽视孩子,孩子内心会缺少安全感,养成自卑心理和孤僻的性格。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不能及时引导孩子,会让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以及造成其他伤害。不被父母关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建立情感连接,对以后的社会交往也会产生影响。
没有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人,那么就在孩子小的时候给他们建立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吧。物质条件不是唯一重要的,父母的教养方式带给孩子的影响才是不可估量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说:“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父母要先从自身做起,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要保持民主的教育方式,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总之,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大人要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益的家庭环境,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