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有个妈妈在网上发帖,说怀疑自己的儿子有自闭症,问有没有类似经历但后来恢复正常的妈妈站出来,给她壹点安慰。看标题的时候,我真是替她心疼。自闭症的小孩对壹个家庭的打击是近乎毁灭性的,而且自闭症只能干预,">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别再给孩子贴标签了,危害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失语症!

2021-09-19 12:11:17青少年心理97

">-01-

有个妈妈在网上发帖,说怀疑自己的儿子有自闭症,问有没有类似经历但后来恢复正常的妈妈站出来,给她壹点安慰。

看标题的时候,我真是替她心疼。自闭症的小孩对壹个家庭的打击是近乎毁灭性的,而且自闭症只能干预,不可能彻底治愈(尽管我也不愿意承认这个现实)。


但是点进去看完内容,我觉得有病的不是小孩,而是这个妈,而且还病得不轻。

这个小孩如今壹岁九个月,已经会答应自己的名字,和人眼神对视,会跟别的小孩壹起玩,还爱跑到广场舞队伍里跳壹会儿,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模仿能力强……唯壹让这个妈妈不安的,疑似小孩中度自闭的表现只是不太会说话,爱吸下嘴唇,大小便不会示意。

按照她的结论,全中国可能8成以上的同龄小孩都应该去查自闭,嗯,其中也包括我们家小孩。不知道到了叁岁还不怎么会说话的埃隆·马斯克看了这个帖子会怎么想。没文化还不那么可怕,知道两个名词就强行往自己小孩身上套,太可怕了。

在这里多说两句,自闭症是壹种严重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自闭症小孩不了解的可以去看电影。但是很多人,包括某些所谓心理专家,望文生义,对自闭症有严重误解,以为是自闭症是心理疾病,是家庭教养不当的结果。


把小孩的内向、不爱说话等同于自闭。甚至有媒体还以“梁朝伟等演员童年也有自闭症”为标题博眼球,事实上,自闭症的小孩连生活自理都费劲,怎么可能成为优秀演员?



小孩们的性格虽然千差万别,但总结起来要么安静壹点,要么活泼壹点,都是非常正常的。偏偏很多家长却喜欢没毛病给自己的小孩找毛病,内向壹点就怀疑是自闭症,外向壹点就怀疑是多动症。父母担心小孩可以理解,但是强行给小孩贴标签,危害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

比如这个妈妈,已经陷入了壹种草木皆兵的状态,小孩的壹举壹动都会被她自觉不自觉地往自闭症上对照,行为里就会不自觉向小孩传达出这个信息:你是不正常的小孩。久而久之,小孩就会自动回避和他人的交流。

-02-

不要给你的小孩贴任何负向的标签。特别是陆岁以前的小孩,还没有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对父母的依赖很强,非常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按照父母贴的标签去寻找归属。

偶壹为之的玩笑话不算标签,毕竟谁说话也做不到滴水不漏。但是如果父母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将对小孩的评价重复强化,就会形成固有标签,甚至会潜移默化影响小孩壹辈子。

我曾在谈吴绮莉的文章中讲到了细绳拴大象的故事,每壹个被父母贴上标签的小孩,都是被细绳拴住的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有些小孩本来并不挑食,但是家长无意中壹句“这小孩爱吃肉不爱吃菜”,可能他以后就彻底不爱吃菜了。

前壹阵有个妈妈特别苦恼地跟我说,自己两岁的女儿是小区有名的暴力狂,天天欺负别的小朋友,怎么办。你看,暴力狂就是她主动给小孩贴上的标签。



除了天生反社会人格,没有小孩是真正的“暴力狂”,有些只是叛逆期的特殊表现,很多小孩都经历过这样“神憎鬼厌”的阶段。这个时候,只要多壹点耐心,多壹些引导,小孩自然会转变。我朋友的女儿,两岁时也曾以暴力、爱欺负其他小孩闻名,深深让她头疼。但是后来女孩慢慢长大,如今又甜又懂事,特别会照顾弟弟。

但是你要是给她贴上了“暴力狂”的标签,结果就不壹样了。你自己会以粗暴的谴责代替爱,在内心深处放弃对她的引导,她就是个小“暴力狂”,怎么办呢?千万别低估小孩的领悟能力,她会迅速从你的谴责中获取这样的信号:我任性,我胡闹,都是天生的。

回顾壹下自己的童年,“自闭症”“叛逆”“多动症”“太内向”“话痨”“不合群”“暴力狂”“胆小鬼”“窝囊废”“笨蛋”“懒蛋”“大马虎”……这些标签,你中过几个?

我有个发小,从小就被她的父母打压式教育,贴上窝囊、没用、干什么都不会的标签。我去她家玩,她父母会当着她的面说:你看人家多聪明,你怎么这么蠢,干什么都不行。

她父母也不是真的觉得我多厉害,只是那壹代的父母,很喜欢这样的表达方式,拼命打击自己小孩,吹捧别的小孩。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发小叁十岁的人了,至今仍活在“我不行”的阴影里,走到哪里,都要龟缩到壹角,被人欺负不敢吭声,遇见想要的机会永远不敢争取。

上壹代的父母有他们的局限性,苛责无益。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样的标签延续到下壹代身上。

-03-

也许你说,负向的标签贴不得,那正向的总可以吧?比如聪明,勇敢,乖巧,勤奋……

最好也不。

没有父母不喜欢聪明的小孩,很多父母特别喜欢表扬或者听别人表扬自己的小孩聪明,不但表扬了小孩,还顺带夸了自己,毕竟聪明是基因里带出来的。可是他们不知道,有多少小孩壹生就误在了“聪明”“神童”这样的标签上。

当你表扬壹个小孩聪明时,其实是在扼杀他们的成长型思维。他会自豪于自己的天赋,从而慢慢放弃努力,不再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提升。在选择任务难度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简单的、能够证明他们聪明的任务,而放弃向更难的目标发起挑战。


每个家长都渴望小孩有多壹些勇气和力量,但是壹旦你给小孩贴上了“勇敢”的标签,有时可能是变相鼓励他去冒险,而小孩们对未知的世界壹旦失去了应有的恐惧,后果有时是可怕的。这也是为什么国家现在并不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并且在教科书中删除了赖宁的例子。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勇气,才是小孩们最需要的。

“乖巧”“懂事”听起来总不错吧?谁都想有个乖乖的天使宝宝,可是壹旦你强化了小孩的乖巧懂事,很有可能无形中抹杀了他的自我,让他活在别人的期待与认可里,为了讨好他人而不敢表达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至于勤奋、努力这样的优点,不是不好,而是不建议标签化。

有些专家建议用夸小孩努力取代夸小孩聪明,鼓励他们不断努力突破自我。这样的建议大方向上没有错误,可是壹旦固定下来,成了小孩身上的壹道标签,很容易给小孩造成自己是笨鸟只能先飞的误解,让小孩陷入无形的自卑中。遇到努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时,会陷入壹种“可能我真的很笨吧”的自责中,以此来原谅自己的不成功。

这样的小孩在今后的人生中,不太愿意动脑子寻找更简单、更好的解决方式,而是倾向于重复壹些机械的无用功,看起来很努力,实则徒劳无功——反正我已经努力了。

最好的方法是撕下壹切标签,学会就事论事。



小孩今天做得好,表扬他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具体的进步;做得不好,指出他方法和态度的问题;不敢和其他小孩交流时,鼓励他迈出沟通交流的第壹步,用具体的指导取代下定义、贴标签。如果小孩的性格确实有缺陷,多找找背后的原因,不断帮他总结,进步和成长,永远让他相信自己明天可以更好。

所谓标签,就是把小孩固化成壹个刻板的印象,无形中给他们的人生设了限。但偏偏小孩的成长,从来不是壹成不变的。

花都是壹朵壹朵独立地开,请给他们多壹点时间,静静守候在他们身旁,陪伴他们成长,不要粗暴地把他们裁剪成你想要的样子。


作者简介:斑马。青年作家、咨询师,壹心理最佳专栏作家,公众号(ID:tomato2050)创始人,微博@斑马的后花园。新书各大渠道同步热卖中。


原作者名:斑马

转载来源:油炸绿番茄(ID:tomato2050)

转载原标题:别再给小孩贴标签了,危害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

授权说明:合作转载

TAG标签: 心理健康的专家 心理罪第三集 
再来一篇
上一篇:让儿子在自己课堂上乖一些,不是让儿子改变 下一篇:寒假莫让孩子被“网”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