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让儿子在自己课堂上乖一些,不是让儿子改变

2021-09-19 12:08:05青少年心理116

一个小学老师来到咨询室,非常苦恼地诉说她的烦恼,她是班主任,教一年级,她的儿子是她班上的学生。因为她是这个学校最好的老师,正好她儿子上小学的时候,由她来带一年级,她把儿子放在其他老师的班里不放心,再说她的班是这个学校最好的班级,不知有多少人要找校长的关系才能进入她带的班。于是她自然而然地把儿子放在自己的班里。

可是没想到,这一个班非常难带,这是她以前的带班经验所没有遇到的。尤其是儿子在班里的行为更让她为难困惑。她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这些烦恼。她想让儿子在自己的课堂上乖一些。

当她讲这件事的时候,我想起我自己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我的班里,有一个同学的妈妈是我们的班主任。这个孩子跟她妈妈的斗争,常常使我们非常兴奋,她把妈妈(我们的老师)气的要跳脚的时候,我们都是看戏的孩子,很兴奋地想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记得有一次,她妈妈要求大家听写单词,她上去黑板上默写,妈妈在下边背对着黑板念单词的时候,她在上边对着大家做鬼脸,当同学们大笑的时候,妈妈转过身,她也赶快转过身装作写单词。大家笑得更厉害了。课堂失控了。妈妈生气了,要把她赶出课堂,她坐在地上抱着妈妈的腿不放,妈妈无可奈何,任她坐在讲台前,她就开始哭。妈妈不理她,给我们上课,妈妈讲的声音大,她的哭声大,妈妈讲课的声音小,她的哭声跟着变小。最后,那一节课在老师的恼羞成怒和我们的欢乐中结束了。

孩子在上小学的时候是6岁,6岁的孩子正处于与妈妈的矛盾时期,既依赖妈妈,离不开妈妈,又开始有了独立的意识,想离开妈妈。所以在这个年龄的孩子往往表现得很矛盾,没有安全感。6岁前,妈妈是他的世界的中心;而6岁后,他自己是世界的中心。这个时期,妈妈感受到有时是孩子的依赖,有时是孩子在烦躁地推开自己。

在这个时期,孩子从家庭开始走向社会了。在学校,孩子开始模仿其他年级的孩子。老师的话就是圣旨,孩子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们老师说的。口气很骄傲。他会努力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遵从指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师的夸奖和赞许。在家庭中,孩子是那个粘人的宝贝,放学回家,他会把在学校的沮丧和疲惫发泄到妈妈身上。

这个时候,妈妈要理解孩子,耐心地给孩子的变化一个稳定的承载,像一个稳定器一样,给孩子一份安全感。

正是由于孩子处于这样一个不稳定的时期,他对于自己的角色还没有一个稳定的认同,更不可能在不同场合扮演不同角色。

当孩子在妈妈的班上上课的时候,对于孩子而言,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件。

对于孩子来说,他一直是妈妈儿子的角色,他习惯于妈妈只关注他一个人。而在课堂上,妈妈会把关注分给那么多的学生,孩子受不了,会以为妈妈不爱自己了。这时,他会用各种手段去测试妈妈到底爱不爱自己。这样就会在课堂上出现各种状况。

在孩子的感觉中,与妈妈是一体的,当妈妈管理学生的时候,孩子认为自己也有权力管理大家,像一个小老师一样的角色便出现了。孩子会自然认为他与其他学生是不一样的。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孩子会做出很多妈妈不希望出现的行为。

而对于妈妈来说,希望孩子与其他学生一样,平等地出现在课堂上,扮演学生的角色。妈妈会一视同仁,儿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遵守纪律。

但是妈妈不知道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何况不是只有儿子做不到,还有妈妈做不到的地方。

比如,前边这个妈妈,希望儿子在自己的课堂上受到最好的教育,那么,她的内心是希望儿子出类拔萃的。当儿子表现的不如其他孩子时,妈妈会受伤,自然地去更多的关注儿子,给儿子更多的机会。这时,妈妈表现出的这种不平等,对于自己孩子和其他学生都是一种伤害。

儿子会感觉到妈妈认为自己不好,才这样提问自己,才这样“训斥”自己。而其他学生会感觉到不公平,学生眼中的老师失去了公正。对于同样是6、7岁的孩子而言,在学校对于老师是非常理想化的,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老师并不是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好老师,会大失所望,而这种失望引发的情绪,又会带到课堂中去。

当孩子在同学交往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感觉受伤了。如果是普通孩子,在学校,会听从老师的教导,照顾大局,学习做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克制自己的情绪。回到家里,可能会给妈妈大哭一场,来诉说自己的委屈,这种撒娇退行,只是想让妈妈抱一抱,安慰一下,并非真的要退回家里,不再去学校。第二天,得到安慰的孩子还会在学校按照大家的规则成长。

然而,当孩子面对既是妈妈,又是班主任的这个复杂角色,孩子会分不清在此刻,应该对这个妈妈,或是班主任,是撒娇呢,还是克制呢。孩子心理的能量不能正确释放,不能正常的做出应对,这对于孩子的边界感的建立,是很有问题的。包括在妈妈面前,搞不清是在家里,还是在教室里,空间的边界感和人际的边界感,都呈现出混乱。

所以在这种混乱感中,孩子所做出的一些行为,自然会带着混乱,妈妈感觉这个孩子不象以前那样好管理了,也不知道孩子此刻为何做出这样不可理喻的行为。更加混乱的是,班级里的孩子感受到这个学生与老师之间角色混乱的表现,会不自觉地代入到自己的身上,失去秩序感和稳定感,会模仿这些行为,给老师造成更大的困惑。

看来,这位老师想让儿子在自己课堂上乖一些,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让儿子改变。

TAG标签: 心理学四种气质类型 抑郁症会有哪些症状 
再来一篇
上一篇:高中生社会实践报告孩子的涂鸦含义原来如此丰富 下一篇:别再给孩子贴标签了,危害有多大你根本想不到失语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