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定听过“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这样的说法。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期望如同一把双刃剑,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会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发现,当我们对一件事情怀有热切期望的时候,通常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这就是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望效应。那么,这个效应是怎么来的呢?这就不得不提到他们——很久很久以前,在奥林匹斯山上,住着一群(爱管闲事)的神。
这一天,他们看见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牙少女像。在夜以继日的工作中,皮格马利翁把全部的精力、全部的热情、全部的爱恋都赋予了这座雕像。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为她起名“加拉泰亚”,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
于是,“皮格马利翁效应”诞生了——原意指的是:只要对艺术对象有着执着的追求精神,一个人便会发生艺术感应;后来衍生为:只要对某件事情怀有非常强烈的期望,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这个效应被美国哈佛大学的罗森塔尔教授运用到了心理学上。他从老鼠开始进行教育效应的实验:把一群小老鼠一分为二,将其中的一小群(A群)交给一个实验员说:“这群老鼠是属于特别聪明的一类,请你来训练”;把另一群(B群)老鼠交给另外一名实验员,告诉他这是智力普通的老鼠。两个实验员分别对这两群老鼠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通过穿越迷宫的方法进行测试,结果发现A群老鼠比B群老鼠聪明得多。其实,罗森塔尔教授对这两群老鼠的分组是随机的,他自己也根本不知道哪只老鼠更聪明。当实验员认为这群老鼠特别聪明时,他就用对待聪明老鼠的方法进行训练,结果,这些老鼠真的成了聪明的老鼠;反之,另外那个实验员用对待笨老鼠的办法训练,也就把老鼠训练成了不聪明的老鼠。
于是,在原神话和老鼠实验的基础上,1968年,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找到了一个学校,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鉴于研究的重要发现,这个效应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的老师总说——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吗?
还记得印象中“外国”的小朋友的家长老师似乎都夸他们最聪明吗?
其实,“罗森塔尔效应”是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其理论价值远远没有得到老师们的普遍重视。从这个期望效应中我们可以获得一点启示,那就是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与期望,还应该把这种效应用于学生身上。老师要让学生对自己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人生前途更充满希望。在教学实际中,用对待聪明学生的态度方法对待所有的学生,多给他们一些积极的期待,学生将会越来越聪明。同时也建议凡是学生能自己办到的事,坚决不替代;课堂上能少讲的就少讲,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由权交还给学生。至于实际的教育过程中是重表扬还是重批评呢?各类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概因人与社会背景而异了。
期望效应也不仅仅被用在单独的心理学领域中。在经济学里,善应用理论管理人才的企业家,如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能得到好的收益。作为善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的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而在文学和电影作品里,由萧伯纳的《卖花女》改编的电影《窈窕淑女》,奥黛丽·赫本所饰演的女主角形象的巨大改变让我们难以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