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心理咨询师解答201被鬼上身怎么办6高考作文题:漫画巴掌&话长话

2021-09-03 16:41:22青少年心理137

答题人:高浩容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答:过去几年,东京大学教育学系教授佐藤学倡「学习共同体」观念,台湾不少老师纷纷顶礼膜拜。

佐藤学考察壹阵子台湾的教育环境后,给出答案:「台湾的教材太容易了,应该提高教材的难度。」,话壹出可把壹些老师给吓傻了,他们想,当初降低难度乃是为了减轻学生压力,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佐藤学的话岂不是开教育之倒车?

在此,我们看看这两张图,左边的图阐述教育的老问题,过去教育学者通过减压、以学生为中心来试图解决问题;右边的则是解结问题后的教育现况,可两个状态都不是理想教育的状态。

无论分数高低,当个人成就的评量制度掌握在他人手中,那么对学生来说,他自主学习的动机在哪里呢?而壹个欠缺自主学习的学生,即使教材很容易,那也无法刺激他学习的热情,反而会因为太容易,每个人都很容易拿到高分,降低学习的成就感,连带看轻知识与学习的意义,并且整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下滑。

台湾已经见证苦果,今年伍月「台师大教育政策小组」根据pisa测验及国中会考表现,指出台湾有12.3%的中小学生(约20万人)「未具备参与现代社会运作所需的基本学力」。

适度的压力比起不给压力,或者过度压力更有助于学习成效。但当学生习惯把学习责任,以及受评断的权柄交于旁人,学生永远只是受控于刺激反应的狗,在胡萝卜(吻)与鞭子(巴掌)之间被动反应,毫无自己的判断力,更甭提自我实现的方向。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学习的火焰。」

减压等方法都只是手段,还是要回归学生自主的壹个重大前提,「每个小孩都是不同的」。学习之路,乃至人生之路正是因为每个人不同,所以每个人都有权力,也必须走自己的路,因为有些路只有我们自己能走出壹条道来。

所以什么时候成人才能学会放下左右小孩的手,教导小孩寻找自己的出路,学会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也许,真正需要指引的不是小孩,而是不经意拿小孩跟其他小孩比较──实则为成人和成人比较──深受社会价值观操控的成人,他们渴望着别人的吻,恐惧看不见的巴掌,却忘了自己早已不是小孩。

最后我们回到「教育共同体」的意义,就是让各有专擅,掌握知识与经验的学生、家长与教师彼此互为师生,形成壹个教育的网。手可以用以赏罚、指引,也可能成为小孩心伤的烙印。

始终,教育的目的是让成人对小孩、教师对学生学会放手,直到掌握自己生命的旅程。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自我鞭策与砥砺,自己给自己打分数,不跟他人比,而是跟自己比,因为自己的成就而快乐。

答:「有话无话,该长该短」的两难问题,让我想起壹个《世说新语.夙惠》中的故事:

晋明帝小时候坐父亲元帝腿上,有天元帝问儿子:「太阳跟长安哪个远?」明帝说:「太阳远,因为从来没听闻有人从太阳来。」元帝听了很讶异,隔天趁宴请群臣之时,刻意在他们面前问明帝同壹个问题,结果明帝改口:「太阳近。」元帝变了脸色,问:「你怎么跟昨天说得不壹样?」明帝说:「我抬头能看见太阳,但是看不见长安。」

有句哲语是「整体大于部份的总和」,点出了人在真理面前的渺小。即使科技如此进步,仍有许多悬而未决难题留给后人,好比战胜艾滋病、克服贫穷、预测地震等。好像不管人在知识层面有多大的进展,我们就会在知识大山的顶峰,发现原来山后还有更多更高的山等待我们攀爬。

所谓的创造,不仅仅象征看见真理的另壹面,更意味着人类历史的传承。

故彰显个性和提倡创新,实是教育所谓「创造力」的壹体两面。创新的思维与作品的形成皆来自人,而每个人自有其思维、气质等个性差异。要壹个人创新,却又不让他自由流露出个体性,那等于否定了创新本身的意义。但所谓创新,其实是每个人站在巨人肩膀上,更上壹层楼的攀爬之旅。

然而,创意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已知的既有概念与知识上,补充构建出更高层次的意涵。故创意的基础是经验,没有经验作为材料,创意无法产生。

换言之,提倡创新,即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个性与特殊思维,和过去所有伟大的智者进行壹场共同学习与再创造的合作。

尽管如此,过份彰显个性可能有碍创新。

我想起心理学家阿德勒,他认为「人类行为的良善典范是合作」,这是壹种使他人受益的利人倾向。进而他表示,壹个性格有缺陷的人,往往他做出来的行为经常「难以从众」。从这个角度来说,难以从众就成为创造的阻碍,也成为壹个产业可能无法创新的敌人。

因而创新并不意味着孤独,从发展的角度来说,人生是不断自我完整的进程,在这个完整的过程中,我们会不断推翻过去旧有的认识,重建新的认识。就像我们小时候对「诚实」、「长话短说」等箴言的理解,会随着我们的成长,壹次次被打破,逐渐理解当中因时因地制宜的弹性,使我们不会变成壹位诈欺犯,也不会变成壹位不切实际的道德魔人。

某个意义上来说,自我完整就是揭示真理的道路,对外我们认识自然与道德伦理,对内我们认识我们自己,以及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在这个生命的历程中,偏偏真理又是逐渐趋近明朗,但始终整体大于部份的有所暧昧。

这份暧昧是真理对人的壹种提醒,提醒人的渺小。亦是壹种警示,警示人莫因为壹些创造发明而妄自尊大,看人们如何通过基改食物和工业污染伤害我们的健康,网络成瘾如何疏远人与人的距离。

提倡个性与创新,需要由接纳与尊重调合而成的谦逊做为润滑剂,进而我们能成为我们自己,同时也让别人能够成为他们自己。在我们有所突破之时,我们能考虑到他人在这项发明下可能受到的影响,而不仅仅自满于成就的乐趣。届时每壹个历史上满富个性的创造者,以及创新的成就便能在此交会,引领我们认识更深刻的真理。

全国卷和江苏卷呈现出当前教育难解的几个重大问题,在提倡学生本位,讲求个人主体性的教育原则下,我们该如何维系社会的团结和谐?在关怀学生情感与心理健康之际,该如何调整教材与授课方式,不至于因此让学生在情感面满足了,却在教育的知性等方面失落?

这里我们不妨参考韦尔斯教育家stephenbowkett在著作《创意思考教学的100个点子》(100ideasforteachingcreativity)中的想法:

创造力是壹套心智历程,它也是壹种态度,包括了好玩、好奇、敏感、自我觉知、独立等特质。创造力也关乎以思考的习惯来连结想法,以及以许多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事物。如果学生做出自己未曾有过的想法连结,那么在个人的层次上,这就是原创的想法;如果学生做出未曾有人构思过的想法联结,那么在整个人类的层次上这就是原创的想法。相同地,真正新颖的观点常常导致个人的洞见和阐释,或者更广义的说,其导致某些知识领域的世界性突破。

当我们注重个人的完整发展时,帮助他意识到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意识到自己是人类整体走向完善的壹分子。每个人类整体中的壹分子,彼此之间互相连结,我们各自挖掘出真理的其中壹个面向,进而彼此协同合作,共同增进人们的生活质量。好比心理咨询尽管各有宗派,但如今基本上掌握所有宗派的学问已是咨询师成长的壹项共识。毕竟唯有掌握更多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才能更大程度的面对来谈者的各种不同课题,更整全的给予帮助。

不同宗派之间的辩证与共融,致使心理咨询不断的能够跟上时代,毋宁说这也是壹种创造,而始终没有壹个究极的理论,也说明真理面前,人们的渺小。故在我看来,响应当前教育,或者心理咨询发展的问题殊途同归,都是在壹条个人与群体整合的道路上。我们持续前行,尽管从整个发展的角度看,这只是蚂蚁大小的壹步,但正是每壹个蚂蚁大小的步伐连成壹条历史长河,哺育每壹代人更了解自己,更了解人的本质,乃至人的整体命运。


作者:心灵驯兽师(id:studiomowen)

TAG标签: 怎样对待早恋 青少年心理厌学 著名青少年心理咨询专家 北京医院治疗焦虑症 
再来一篇
上一篇:白月光的为什么要做第三者选择 下一篇: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