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某个维度上,我们人也像被困住的大象,太多人相信自己现在的困境都是原生家庭的错,于是愤怒、委屈、指责等情绪上涌,有些会把内心所有的不满都发向自己的父母,然而真的就是他们的错吗?
心理学去追溯0-3岁并不是为了去找茬,而是想去更多的维度去了解研究个体。
心理学能够被称为科学的原因在于实验,然而研究人的实验并不好做,因为有伦理道德考虑,比如研究原生家庭,我们不能人为的设置
所以原生家庭的研究更多的是采用观察法,访谈法。在这样研究背景下,我们得出的结论很多是相关性,并不是因果关系,绝不可以由于事件发生的先后就得出因果的解释。
为了写好这个课题,翻阅了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发现大部分都是在责备原生家庭的,甚至很多关于原生家庭的提问者都会说:我的原生家庭造成了我这样那样的问题。
其中这些文章大多是经验总结,比如分享某朋友关于自己原生家庭的言论,举例自己,或者举例某亲戚,这些都属于经验总结并不能以此就得出结论。要知道,光是听朋友抱怨几句并不能就概括出这个人的面貌,如果壹个人是360°的,那么几个小时的相处也许你只能了解0.5个维度。
关于儿童早期的研究,西尔维娅.布洛迪有壹部陆周母婴互动的教学片(Brody&Axerad,1970)。其中有个片段是,婴儿把奶嘴吐掉,母亲愤怒的把小孩的头拉回来,狠狠的把奶嘴给她塞回去。婴儿想哭,表情痛苦,但是因为奶嘴把她的嘴塞的太紧而哭不出来。
思考:你来猜测这个小孩会长成什么样子?
这小孩有个比她小叁岁的妹妹。妹妹最近因为神经衰弱住院治疗,医生告诉她:你妹妹患有躁郁症。
没错,母亲教养方式上的问题让她差点崩溃,她能得救是因为姑姑。在和姑姑住的几年里,每次遇到心情糟糕的时候,姑姑给了她很大慰藉。尽管童年的创伤给她带来了痛苦,总体来看,她仍然是个心境平和、富有洞察力且充满希望的人。
当父母这个原生家庭没法给予小孩滋养的时候,如果能有温暖的其她照顾者进入,小孩依然可以健康成长,因为生命的力量很强大。国内讨论很久的关于隔代抚养,确实老壹辈的壹些教育观念可能不新潮,但是在小孩父母没法给予的时候,来自于老人内心的爱可以成为小孩人生中闪亮的星星。
有位网友说:奶奶去世十年,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怕黑,因为相信天空中壹定有壹颗星星,是她在守护我。
确实有研究表明早期与养育者的关系会影响人的很多方面的能力。如儿童在1-2岁的时候,和主要养育者在壹起的依恋关系可预测童年期建立友谊的能力、上学的能力等。(Sroufe,1997)同时,又有研究发现有些人婴儿期的养育是不幸的,成年后发展得很好。
人生比电视剧精彩的壹点就在于:你永远没法猜到结局!研究确实表明父母对小孩方面的影响很强大,但并没有表示小孩的人生就这样禁锢。
也许有些朋友会生气:“
这篇文章能做的也许是提供多的维度让大家做为参考。比如关于对过去的记忆,大多数人以为自己记住的都是千真万确,其实关于情绪相关的记忆,在相同情绪下容易回忆起引发相似情绪的记忆。也就是说,如果牢牢的想着过去的负面事件,那很难再去回忆起过去美好的事件。
当然,很多人还是能够更多维度的看到过去,去看到过去的痛苦,也能看到过去的欢乐。
我们看自己的过去更容易,看别人的过去很难。这里我想说的壹个思考维度是:你了解你的父母吗?你知道他们的小时就经历了什么吗?
太多关于原生家庭的文章里强调了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而又有多少人是理解自己父母的呢?
有谁知道父母在和我们相似的年纪里经历了什么?他们小时候是渴望过什么?因何而痛苦?
所谓原生家庭的枷锁,并不是指壹代的影响,更多是世世代代。也许你所经历的痛苦与纠结,你的父母曾经也经历过类似的。但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小孩也经历这样的苦痛,很多人在成为父母的时候都希望自己和自己父母不壹样,然而太多人却不自知的变得很像自己父母。
人生中的重要转折点,如升学、离家、初入职场、婚恋、生子等,经常会暴露出人的弱点,很容易激发我们自己没有修复好的那部分,而这也是很好的修复和成长的机会。
那些曾经父母给不了我们的,现在我们尝试着给自己。
1·好好吃饭
哪怕只有自己壹个人吃,认认真真地选自己喜欢吃的。不管你是自己做,还是在外面吃,壹定要选择你想吃的,而不是为了应付。太忙碌的时候,没那么多精挑细选,那也记得吃。
2·正视你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都知道头悬梁锥刺股的苦读故事,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太累了,请允许自己休息。从高效学习并不是打疲劳战,之前有位跨专业高分考上北大法学研究生的学长分享:“我复习累了,就让自己好好休息壹天,这样我能保证我学习的时候都是在状态的。”
3·记得给自己点赞
国内传统教育好批评,少夸奖。这也让很多人的内心也多了个严厉的超我,明明做的好,却从不夸奖自己。
4·像对待爱人壹样爱自己
想想,当你全然的去爱人的时候,你会怎么去爱那个人?
你会在她伤心难过的时候指责她的不好吗?很多人听到的第壹反应是不会,但是很奇怪,当她考砸了,很容易去指责自己的不是;当她失恋了,也很容易过度剖析自己的不好,从而得出自己就是不可爱的结论。
作者简介:渡仁心理老师,:亿万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