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基因一向被认为是先天确定、不可改变的,但最近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基因学家却研究发现,母爱可能足以改变我们的遗传密码,这种变化还可以遗传下去。那么———
最近加拿大麦基尔大学的基因学家在研究中控制母老鼠舔舐新生小老鼠和为它们梳理毛发的时间,最终实验结果表明享受到母亲更多照顾的小老鼠更加胆大且更爱冒险。实验还发现,母亲的照顾之所以起作用,是因为它改变了一种控制大脑对压力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这种基因变化导致大脑中的海马长出更多的压力受体,减少身体对压力的反应。随后的实验显示,
这种基因变化是持久的,甚至可以遗传给后代。
英国《卫报》由此称,这一惊人发现意味着,我们的遗传蓝图不是在出生之前就确定下来的,我们的身体能够改变生物学指令,使我们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而不是等待数百万年的进化去适应。
由此而发,母爱真的可以改变我们的遗传特质吗?母爱对于一个人的真正影响究竟多大?
人的生物特质和蛋白质有关
对于母爱是否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遗传基因,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王君晖表示,目前生物学界认为,DNA序列是不可能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的,除非发生自发性或诱发性突变。由此看来,母爱并不能改变我们的基因。
但王君晖也介绍说,从DNA到信使RNA,再到蛋白质的这一生成过程中,同一基因序列会有多种成熟方式。面向同一序列,如果编辑方式不同,那么其表现结果也就不同,这正是日益兴起的表观遗传学所着力研究的内容。简单而言,基因是不可改变的,但同一基因可产生的多种蛋白质是可以改变的。众所周知,人体绝大部分的生物功能都和蛋白质有关,不仅如此,蛋白质可能还和人们的性格等存在一定关联。由此可以推论,即使我们不能改变遗传基因,但也可以改变基因的表现形式———蛋白质,并最终改变一个人。
外界因素推动个人多向发展
具体谈到遗传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时,王君晖认为,遗传是内因,环境是外因,基因是不可改变的,但加工方式是可以改变的。对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遗传特质是先天决定的,但什么特性能够显现出来,这是后天的作用。
后天环境因素包括很多:家庭经济条件、社会氛围、父母教养方式、求学经历等,这些都可能对一个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多年研究已经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所经历的抚养、教育会直接影响其今后的发展。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说,一个人的过去决定了他的现在。他认为,5岁之前的经历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
科学研究表明,所有的温血动物一生下来就有被触摸的要求。国外调查曾发现,出生后即被遗弃,在育儿院里成长的婴儿身体状况一般比较差,此后出现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也更多,如果在婴儿期增加对他们的抚摸、哄拍,便可以有效改善这一状况。在心理学家看来,并不是触摸本身改变了什么,而是触摸所传达的爱,这种爱带给婴儿安全感和满足感,使其健康成长。
母爱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棒”
华夏心理网咨询师荀焱表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这三个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是基因的遗传,以及怀孕期间营养物质的摄入对孩子生理功能发育的影响。心理方面,同样开始于怀孕期间,胎儿在母亲子宫内是否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会决定孩子今后的自信程度,以及对于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而这种安全感是和母亲的情绪、营养等紧密相关的。胎儿出生之后,在婴幼儿期是否能与母亲形成健康、积极的依恋关系则会对其心理状况、性格特点等产生极大的影响。社会方面,主要是指母亲对于孩子的教养方式,这其中涉及的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爱的表达,如何让孩子既充分地感受到母亲的爱,又不会失去控制,才是最重要的。
爱的给予不在于和孩子相处时间的长短,也不在于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只要让幼小的孩子始终感觉到妈妈是爱他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就是安全的。比如,上班族并不用担心把孩子交给老人或者保姆真的就会有什么不妥,在条件不允许母亲和孩子有更多相处时间的时候,提高相处的质量也可以很好地传达自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