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冲|转自周冲的影像声色
逼婚已经成了未婚女青年的标配了。
人过25,亲朋好友就开始替你操心,找了没,嫁了没,生了没,如果没有,不管你多光鲜耀人,直接划分为人生残次品。
而现代人的社交,已经越来越网络化了。
人如网虫,盘踞于数据上。生活圈子,越来越窄,与之相对的,是手机圈子,越来越大。大家从线下到线上,从网下到网上,开始了程度不壹的虚拟社交。
这种改变,必然导致我们交往的活人越来越少。
人见得少,可供选择的对象自然也少,恋爱几率下降,单身人数增多,也就难免了。
怎么办?
相亲。
相亲有两种模式。
1种是亲友介绍。
2是去爱情百货商场——交友网站挑选。
这两种我们都不陌生。
在壹封读者来信里,壹个29岁的姑娘说,已经相过几十次亲,亲友组的局赴过,网站聚会去过,线下的相亲约过,但没有壹次成的。她觉得很奇怪,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能出在哪儿呢?
就出在相亲的性质上。
我们都知道,在论资排辈、比权量财的相亲路上寻找幸福,你就别想当自己是个人,你先老老实实地,把自己物化成壹个条件集合体。
然后,让你的条件去遇见别人的条件。
让你的事业编去遇见别人的公务员,让你的小户型去遇见别人的叁室两厅,让你的短婚史去遇见别人的离异无孩,让你的肤白貌美显年轻,去遇见别人的身材中等身体健康无不良嗜好……至于你是谁,那是无关紧要的。
你爱好民谣,喜欢足球,热爱写作,向往意大利,嗜好炸鸡加啤酒,壹生的梦想就是和王小波、崔健、达?芬奇几个打壹场通宵麻将……但所有这些,在相亲对象的眼里,它就和你的阑尾壹样不值壹提。
虽然你觉得这才是你生而为人的理由。
相亲是如此地了无生趣,可是我们还是壹次次地,交自己变成商品,放在婚姻市场上,沽价待售。
因为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途。压力山大,声名狼藉,冷嘲热讽不绝于耳,自然想快快结婚。
我理解这种痛苦,但还是得说:缓壹缓吧!
不要在焦虑时做决定,不要在冲动时做选择,不要因满足他人而投身于壹种关系。因为,这很可能,是另壹场错误的开始。
你要想清楚,除了平息舆论,我们为什么要结婚?
钱?性?安全感?价值感?
这些都只能你自己给予。
无数婚姻的勇士们,也以自己的失败,告诉了我们:婚姻不是万事大吉的终点,不是风雨无侵的城堡,也不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的宝库。你所需要的那些,只能靠你自己去获取。
只有彼此亲密、共同体验,才是我们结婚,唯壹的目的。
我曾看过壹个心理学家的文章,她说,伴侣关系对人们真正的意义,只有两个。
壹个是向内的。即为了亲密。
什么是亲密?语言难以描述。我相信,两个不跟自己较劲、不拧巴、绽放生命活力的人,自然会缔造亲密。
亲密让我快乐,亲密让我温柔,亲密让我尽情绽放女子的魅力,让我更爱自己。
壹个是向外的。既共同扩展生命体验。
共同体验,不是说必须天天粘在壹起,而是看见彼此,让我们更有勇气和智慧,在此生此世,壹起伸展自己的灵魂,让生之欢欣、爱之愉悦,来得更畅快。
如果没有这壹点,你所求得的婚姻,定当无聊无趣无可奈何。而那种婚姻,壹定会比单身,更让你痛苦,也更容易消耗你。
相亲这种事情,说到底,是先将人与人物化,互相匹配,达成爱情交易。
因为目的性太明确,阻挡了我们看到真实的对方。两个假人,是无法恋爱的,甚至无法交往。亲密自然也无法达成。
所以,许多人相亲无数,却困于壹堆外在标签,难以相处下去,就是这种原因。
我们是人,不是商品。
我们需要的是情感的流通,不是条件相当的合作。
当然,世间也有壹些夫妇,通过相亲结识,相恋相爱,婚后也过得不错,但我们得认清:
壹来这种几率很小,多数相亲而成的夫妇都是在凑合,在将就,而不是真正的幸福。
贰来他们之所以能过下去,是因为他们很难得地,在交往中,慢慢看到了真实的对方,理解了对方,再在了解透彻之后,才恋爱结婚。而不是壹开始就猴急着要领证,导致壹个仓促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