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 4443 字,阅览大约需求 12 分钟
不久前,有一位国际上闻名的华裔物理学家在美国逝世,依据揭露的报导,他是由于郁闷症自杀的。这个音讯让许多人都想起了许多年前闻名的影星张国荣也是由于相同的原因,用差不多的方法完毕了自己的生命。
郁闷症这个词被我国人所熟知,在我的印象中,与两个人有很大的联系,一个便是我方才说的影星张国荣, 2003 他自杀的新闻震慑了整个华人社会,一夜之间郁闷症这个词传遍了我国的街头巷尾,我便是从那个时分开端知道郁闷症的。
还有别的一个人便是咱们都了解的崔永元先生,他从前揭露宣告自己患有严峻的郁闷症,不过咱们有时分会常常听到某些人拿崔永元先生的郁闷症戏弄,乃至在相声里边也常常能够听到“哎呦,传闻你最近郁闷了”这样的戏弄。实践上,这种对待郁闷症的心境是不对的,之所以会戏弄,还在从心里边不认为这是一种像伤风、肝炎、乃至癌症相同的疾病,严峻的乃至能丧命。大多数人仍是把郁闷症作为是一种人的心思问题,不觉得是一种需求去医院医治的疾病。
今日我想来给咱们谈谈郁闷症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
首要,咱们有必要理解一点,人人都会偶然有的心境郁闷和得了郁闷症,是完完全全的两码事。最重要的差异在于“程度”和“时长”。谁都有心境的低落,但假如三五天内就能自己恢复过来,看个电影、吃顿大餐、跑个几公里,心境就恍然大悟了,这必定就不算是郁闷症。依照 NHS 的界说,郁闷的时刻超越两周[1],傍边继续低落,且没有办法自行缓解,就要考虑郁闷症的或许了。那郁闷症的临床体现到底有哪些呢?
我手头有一本书,陕西科学技术出书社 2012 年出书的《愁断肝肠:解读郁闷症》,里边有一段对郁闷症症状的临床体现通俗化的解说,郁闷症有三大主要症状:一、心境低落,二、思想缓慢,三、言语行为削减。咱们逐个来说。
心境低落便是无论如何也快乐不起来,总是苦恼忧伤,觉得了无生趣。时刻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感觉苦楚难熬,岁月难熬,乃至是生不如死。典型的特征是早上起来时这些感觉特别严峻,晚上会减轻。
思想缓慢便是自己觉得脑袋欠好使了,记不住作业,思考问题也困难,如同自己一会儿变笨了。以往能轻松应对的学习和作业上的使命,现在却像极了珠穆朗玛,要攀爬上去,自己实在是有心无力了。能够说,比起心境上的动摇,自己才干上的滑铁卢更让人心焦。
言语行为削减,便是变得不爱活动、欠好人说话。觉得浑身无精打采的,连走路都很吃力,关于一些有意思的活动也不愿意参加了,日子上很懒散,有时分乃至连个人卫生也懒得搞。
可是,三大症状一起具有的人其实并不是许多,有些人仅仅具有了其间的一条。其他不那么典型的症状还包含焦虑、损失爱好和自我点评过低一级。损失爱好也很常见,有这一条体现的人没有了以往的热忱,领会不到日子的趣味,对任何作业都爱好索然,发展到后来,或许一个人闭门茕居,疏远亲朋,逃避交际。能够说“情感上麻痹了”。
在郁闷症的确诊上,有一个比较常见的认知误区,在这儿要特别强调一下,这也是我写这期问答时犯的一个过错,请咱们务必听细心:
假如你或许你的亲朋正在阅历下面这些一些体会:
例如,一会整日昏昏欲睡,眼皮都睁不开,一会又彻夜难眠,一天睡不到2小时。一会吃得很少,感觉一点都不饿,曾经觉得好吃的现在都味同嚼蜡;一会又会吃得许多,期望靠吃得多来振作心境,尽管大多数状况下然并卵。因而,你的体重一会大涨,一会又或许大跌。
那么要当心,这不是郁闷症,而是躁郁症,不过“躁郁症”这个词现在不常用了,专有名词是“双相情感妨碍”,简称“双相”。双相的典型症状便是时而躁狂,时而郁闷。依据 2010 年美国德州大学健康卫生中心查尔斯波顿领导的一项研讨[2],大约三分之一开始被确诊为郁闷症的患者实践上得的是双相情感妨碍。
误诊的原因是由于轻度躁狂的患者会感到精力旺盛,这对正常人来说是蛮高兴的,所以不会觉得是什么大问题,而当双相转到了郁闷的那一面,和自己 high 的时分比较,完全跌入了低谷,这时分患者才觉得出了问题,所以找医师主诉的病况必定也是以郁闷的症状为主。还有一个原因,躁狂或许仅仅偶然呈现,而郁闷是更常见的症状,这也或许形成误诊。为了防止误诊,要把自己过往与病况有关的心境上的症状要细心报告给医师。
咱们继续谈郁闷症,能够说这是一种常见病。
2001 年浙江省 15 岁及以上人群精力疾病流行病学查询的结果是,郁闷症的发病率大约为 6% [3],别的我能查到的 2011 年的一个数据是 6.5% ,这个数据宣布在天然集团部属电子期刊 BMC Medicine 上[4],看来发病率有增高的痕迹。 6% 什么概念,也便是说,我国至少有 8400 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郁闷症,差不多便是一个德国的总人口了。郁闷症还能够细分为四类:重度郁闷症、继续性郁闷症、时节性郁闷症和非典型郁闷症。
重度郁闷症的患者超越两周的时刻一向处于极端郁闷的状况,凡事一般都只看到消沉的一面,被空虚感、无力感和无价值感围住,进食和睡觉都有妨碍,头痛,重复想到死或有自杀妄图。依据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精力病学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供给的数据[5],男性重度郁闷症患者的自杀危险远远高于女人,男性挨近 7% ,而女人只要 1% ,假如你对不同性别患者的自杀率问题感爱好,能够参阅本期文稿中附的论文网址。
继续性郁闷症与重度郁闷症的症状相似,但程度要轻一些,不过继续的时刻更长。继续性郁闷症一般要继续 2 年才干确诊,总的病程能够继续 10 年乃至是终身。
时节性郁闷症的症状与重度郁闷症相似或减轻。这种郁闷症的特点是在冰冷时节发病,多晒太阳能够减轻病况。对这种郁闷症的确诊需求承认患者只在特定的时节发病,而在其他时节从未发病。关于患者来说,光照疗法好像特别有用。
还有一些患者在一些特殊状况下体现出了显着的郁闷症状,但不契合具体病症的确诊规范,医师能够做出非典型郁闷症的确诊。
听了那么多,假如你觉得自己完全契合郁闷症的典型症状,那么,我给你的强烈建议便是,把这个作为是得了肝炎相同的疾病,有必要去正规医院看病了。假如是去一般的医院就诊,首选精力科,次选心思科,但假如医院这两个科都没有的话,有些医院也能够挂神经内科。当然,最好是去专门的精力卫生中心,现在国内每个城市根本上都有精力卫生中心了,仅仅大多数人或许都没有留意到,你略微查一下就知道了。郁闷症也与大多数疾病相同,越早医治,作用越好。假如你仍然不作为是一种疾病的话,那么,很或许结果是相当严峻的,影响学习、日子、作业不说,还会由于吃欠好、睡欠好而并发许多其他疾病。
由于我自己没有得过郁闷症,也从来没有去过精力卫生中心看病。但为了今日这期问答,我特意具体问询了一位精力疾病的患者,请她具体讲述一下看病的阅历。下面我把她在上海市宛平南路 600 号的上海市精力卫生中心看病的进程简述如下,供你做一个参阅和心思准备:
在精力卫生中心,医师会具体问询你的各种症状,也会组织你进行问卷测验,并依据相应的状况,对你做出病况的确诊,一般来说,都会开药给你吃的。提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有些人对精力疾病的药物存在着一些冲突心思,忧虑副作用大,并且认为自己一吃药就完全变成了一个精力患者,这顶帽子太大了。也有不少人觉得,精力病是否能够只通过和医师聊谈天,谈着谈着,乃至来个催眠,解开一些小时分的心结,病就不药自愈了。很惋惜,这些影视剧或许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日子中产生的概率很低。现在的确有收费很高的相似谈天、催眠这样的心思引导医治,但这些也仍然是辅佐医治,不能替代药物医治,并且真的很贵,也不进医保,老百姓是很难享用的,当然,在我看来并不是什么享用,任何疾病的医治进程都不是享用。精力疾病药物是归入医保的,重性精力病则归入大病医保。
一般医师招待你的时刻最多为半小时,假如要进行一小时以上的长谈,需求挑选特定的提早预约好的专业类的咨询服务,咨询费必定是需求付的,名额也不多。一般医师的就诊以开药为主。你有具体的问题,医师一般也会回答。但医师不会和你闲谈,究竟就诊的人许多。
精力类疾病的药物也有西药和中成药这两种,所谓的西药,我觉得更好的称号应该是现代医学药,而中成药更好的称号是传统医学药。因而,只要是正规上市的西药,都通过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副作用在说明书上会罗列得很具体,你能够自行判别这些副作用危险是否能够承受。
不过说句实话,假如你细心看各种精力类药物的说明书,就会发现它根本影响了你身体的各个器官和方方面面,副作用是清晰的。可是,看病便是这样,只能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也有一些声称能医治精力类疾病的中成药,例如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等,假如你看说明书,会发现它们在不良反响这一栏无一例外写的都是尚不清晰。是不是真的有医治作用这个我欠好评判。但有一点我有必要要提示咱们,尚不清晰的意义是不知道有没有副作用,不是没有发现的意思。有些人或许认为中药成分都是天然无副作用的,这个认知是极为过错的,天然与无副作用是不等价的,大天然中的各种毒素实在太多了,今日不展开了。所以,精力类药物我是强烈建议咱们不要服用中成药。
精力类药物其实还有别的一项没有写明的副作用,便是戒断反响。假如你一会儿猛地断药,或许之前各种噩梦般的体会又从头回来找你了,所以医师一般对减药和断药都会十分慎重。
绝大多数人的郁闷症都是轻度或中度的,通过药物医治后,症状都能得到缓解,但能否断药后不再复发,就说禁绝了。郁闷症第一次发病后,有两种状况很常见,一是变成了缓慢郁闷(需求长时间服药、症状存在但不剧烈),二是停药后隔一段时刻又复发。一般复发的患者,症状会一次比一次更严峻,最终有或许成为重度郁闷症患者。
最终我想提示咱们一点,你千万不要由于自认为把握了一些郁闷症的皮裘常识就去辅导他人吃什么药,这也是我在节目中一个西药称号也不提的原因,一切精力类疾病的药物都要严厉遵医嘱。作为一般人,对精力病患者既不要轻视,也不要过度关心。咱们能做到的最大的好心,便是把他们作为一般人对待。
请咱们记住:郁闷症也是病,严峻起来会要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https://www.nhs.uk/conditions/stress-anxiety-depression/low-mood-and-depression/
[2] https://www.verywellmind.com/can-depression-turn-into-bipolar-disorder-1066738
[3] http://www.wanfangdata.com.cn/details/detail.do?_type=perio&id=zhyfyx200504003
[4] https://bmcmedicine.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1741-7015-9-90
[5] https://journals.sagepub.com/doi/abs/10.1046/j.1440-1614.2001.00895.x?journalCode=an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