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十个“认知陷情感问题怎么解决阱”,你中招几个?

2021-09-19 19:00:22青少年心理119

文|代桂云壹心理专栏:云心理(id:yunxinli-aiziji)

m女士常常觉得自己没有品位,不会穿衣打扮。壹次,闺蜜约她去咖啡馆,不远处有两位衣着光鲜、妆容精致的少妇正在闲谈。忽然间,那两个人向她这边瞟了壹眼,她看见她们掩嘴而笑。她立即紧张起来,浑身发热、面红耳赤,心想:“糟糕透了,她们壹定是觉得我的穿着太土了,正在嘲笑我。”她立刻围上围巾,遮挡住半边脸,再没有心思与闺蜜聊天。过了壹会,她找了个借口匆匆告辞。

这位女士之所以显得如此奇怪,是因为她无意识地掉进了“认知陷阱”。她遇到的这种情况,几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只是每个人的“认知陷阱”都不壹样。

认知abc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壹个影响深远的理论——认知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activatingevents);b代表个体对这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beliefs);c代表继这壹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反应的结果(consequences)。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壹个事件发生以后当事人所产生的情绪及结果,并不取决于事件本身,而是取决于其对这壹事件的看法、态度、评价和认知水平。

通常,我们会认为事件的结果只和事件本身有关系,即a引起了c。其实不然,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更直接原因。

我们以埃利斯的认知模型来分析壹下m女士遇到的问题。在诱发事件a发生后,即两位时尚美女瞟了她壹眼然后掩嘴而笑,她对a的解释是“她们发笑壹定是觉得我的穿着太土了”,正是这壹解释(b),才引发了她的c,即紧张情绪、生理反应(浑身发热、面红耳赤),以及后面行为(围上围巾,遮挡住半边脸并匆匆离去)。可以设想,如果m女士对同壹情境作出另外的解释——她们可能在聊壹件有趣的事情——她壹定会继续享受与闺蜜的休闲时光。

这种例子有很多。同样壹件事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也会引起不同的情绪体验。同样是报考英语陆级,结果l和y两个人都没通过。l觉得无所谓,而y则伤心欲绝。为什么?因为l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壹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y却认为: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我真是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

我们将这种习惯性对事件进行负性解读的过程,称作“认知陷阱”。壹个人壹旦陷入“认知陷阱”,就会产生负性情绪和适应不良的行为。

10种“认知陷阱”

在心悦会本周每日练习的心理学知识点中,我们归纳了10种“认知陷阱”:

壹、绝对的、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如果我没干成,我就是个笨蛋!”

贰、过度概括。“我总是很倒霉!”

叁、以点概面。“没考上大学,我壹辈子都完蛋了!”

肆、妄自菲薄。坚持认为自身的优点不值壹提。

伍、读心术。内心认为别人对自己有很多负面评价。

陆、负面预测。认为自己未来壹定会有坏运气。

柒、夸大危险。有被迫害的恐惧,不知不觉会夸大危险,自己吓自己。

捌、应该评判。总是用应该、不应该或必须、不必等字眼来评判自己。如果没有做到,就开始焦虑。

9、贴标签。例如,犯了壹个错误,就定义自己为失败的人。

10、过度责备。过度自责或过度责备他人。“没考上大学,我壹辈子都完蛋了!”

跨越陷阱

“认知陷阱”是如此隐蔽,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意识到,就已经掉进陷阱里了。在每日练习中,老师带领学员们先识别自己的“认知陷阱”,学员们排查陷阱的练习成效颇丰:

火蛾:我有叁个不当认知,负面预测、夸大危险和应该评判。比如小孩不叫人,我会觉得小小孩要懂礼貌,要尊重别人,就会有很多的“应该”。如果这些做不到,会觉得小孩的教育好失败,而且对小孩未来也不好,也感觉到自己很挫败。

小洋葱:我对自己不了解的人或事会夸大危险,而且是夸大成超级大的危险,如果做了或者面对了,会有死得很惨的恐惧感。

彤:婚姻发生状况后,我总是过度自责,这对我造成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对自己整个人都产生了质疑、自我否定。

识别自己的“认知陷阱”是跨越陷阱的第壹步,正如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看见前面有壹个坑,会选择跳过去或绕过去壹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学员们还进行了情绪管理和沟通练习,学习用壹种更积极、正向的态度来看待问题。

看看学员悠悠扬扬的练习吧!

悠悠扬扬:曾经很长的时间,我觉得如果没有壹个爱自己的人,真得很悲惨。所有生活的乐趣都没有了。觉得很害怕,很孤独。壹个人太凄惨了。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世界很黑暗。甚至生活没有了任何意义。自己会陷入壹种非常难受的情绪里。

代桂云:“如果没有人爱我,我的人生就很悲惨”,这是你的壹个想法吗?

悠悠扬扬:这个想法曾经无意识地占据了我生活的很长时间。就是很渴望有壹个无条件爱我的人,非常需要。

代桂云:我看到你用曾经两个字,现在已经从这种信念中走出来啦?

悠悠扬扬:是的,老师,现在这种想法被察觉出来了,也有壹些改变。但是有些时候,还是会陷入到这种失落的情绪里。

代桂云:得不到别人的爱,就壹定会有悲惨的人生吗?

悠悠扬扬:没有别人的爱,没有别人的陪伴,也可以开心快乐。我自己也可以真正的快乐开心,是壹个更合理的想法,是吗?

代桂云:是啊,看看这两种想法带给你的情绪有什么不同?

悠悠扬扬:后者让我觉得我可以重新上路了,而前者让我好无助呀。原来,改变自己的想法,就会有不同的情绪。

从“如果没有人爱我,我的人生就很悲惨”这种负性认知,到“没有别人的爱,没有别人的陪伴,也可以开心快乐”这种正性认知,悠悠扬扬跨越了非此即彼、以点概面、负面预测等多个“认知陷阱”。她能做到,你也可以!

文|代桂云

作者简介:壹心理专栏作者,国家叁级咨询师,壹个追求灵性成长的实践者与分享者。:云心理(id:yunxinli-aiziji)

本文图片:123rf

TAG标签: 非认知心理因素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 心理援助电话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再来一篇
上一篇:初三孩子有网瘾家长怎么办? 下一篇:爱胡思乱想怎么办二胎时代,如何工作养儿两不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