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如永新初中生打人人肉何脱离早年亲密关系之苦?

2021-09-14 12:43:00青少年心理92

文:安之|壹心理专栏作者

似乎我们学了心理学或是精神分析之后,都会去追溯自己原生家庭的问题,心里知道父母创造了不尽如人意的环境也有他们的无可奈何,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有问题的原生家庭”,或是曾经受了点儿伤。谁没被爹呵斥过?谁没受过点儿伤?原生家庭太和谐都不好意思出来讲!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能理解父母,但谁来理解那时的我们?父母按照自己的活法儿长大了熬出头了,那正青春的我们怎么渡过?还要把痛苦传到下壹代吗?

有些人,因为早年的经历,正在受着亲密关系之苦。

那些在家里没能感受到“我是个值得被爱和被尊重的小孩”的,正在小心翼翼地爱到“卑微进泥土里”;

那些在家里常常被忽视或曾经体验到被抛弃的,正在体验着“貌合神离的遥远的爱人”;

那些经历过关系破裂或家庭暴力的,正在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需要爱”。

壹切痛苦并没有消失,而是会呈现在最亲密的伴侣、婚姻关系中。

在咨询中最近也出现壹例这样的问题,来访者的母亲曾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父亲经常不在家。在这种情况下,母亲经常用言语呵斥女儿,甚至在情绪激动下会用壹摞书砸向女儿,在生活中也是各种精神摧残或无理要求。这个正值青春期的高贰女孩不知如何度过这种内心的痛苦。不仅如此,她的人际关系也严重受损,甚至到了社交恐惧、不得不休学在家的程度。而就算回家,那儿也不是壹个安全的地方。女孩挣扎于自己必须顺着母亲的意思去奉承有势力的人以备后用,也痛苦于父母为什么从来就不懂得尊重自己或者关爱自己壹下。

她很早便学会独立,壹有时间就出外打工,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思想也比同龄人成熟,所以跟周围格格不入受到排挤。在这样“肆面楚歌”的情况下,只能明哲保身。学会关爱自己、保护自己,努力学习考到外地的大学展翅翱翔,不要听妈妈的话。甚至可能不能对父母抱有期待。如果她选择孝顺父母听从爸妈每天的指挥,不“忤逆”不“造反”,她最后壹点的自我都会被吞噬掉,只能对自己愤怒,可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或者还会有壹类人青春期不会反抗,会很平静地接受父母。但反抗从来不会无故消失,会在他之后的生命里出现。)

我还发现壹些现象。在北京这样到处都是奋斗青年的拥挤城市中,有多少人其实不是为自己奋斗,而是为了肩上的亲人。也许家乡的爸妈不知道自己的小孩在外面是多能逼迫自己,多苦多累只会笑着忍过。而小孩也不知道,他们完全没有必要逼迫自己到这种程度。

因为父母尚有能力负责自己的生命,你无需为了父母完全牺牲自己。有为了妈妈不找女朋友的,为了父母放弃事业的,为了爸爸放弃出嫁的……听起来这都什么跟什么呀?实际上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只是很多人还没有察觉,正在被父母“软控制”着。

父母害怕儿女离开,他们的世界里儿女是神。也许在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父母的确把我们当“神”壹样捧着,可是婴儿长大了,父母还没有接受。你能做的,是让父母不断地明白你已长大的事实,而不是继续帮助父母停留在围着你转的时代。他们该为自己活了。

是的,我不是让你当愚孝子,也不是让你做白眼狼。请你帮助自己分辨,哪些事情是你的责任,哪些事情是父母自己的责任。你要孝顺和善待他们,请做些实际的表达,请多做情感的交流。请别再只用物质去慰问他们的孤独,仔细想想就知道这种做法多么伤人。你要独立自主要有立场,即使父母黏腻着不愿意你长大离开,你也不能完全顺了他们的心意去,因为你若不在你的年龄做你该做的事,父母也不能顺利地经历人该有的接受变老的过程,也就更不能活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人是会老的,但最自由的老去是仍然愿意承担起对自己的责任。

当你帮着他们“快乐地变老”,比“无谓地抵抗时间”要好多了。

作者简介:安之(半截湯匙),心理咨询师、专栏作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现代教育报特约观察员。曾从事伍年文化传媒工作,对情感情绪的感知更为敏锐。通过心理学与文学的结合,给你温暖又深刻的陪伴。整合精神分析、人本认知、家庭治疗、积极心理学等咨询技术,紧贴来访者的咨询目标。咨询擅长方向:恋爱情感、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亲子关系。

qq:2868587309。欢迎关注新浪微博@心理师安之。

我与你壹样,曾在无人能懂的世界里彷徨。还好的是,我们从未放弃生之希望。


TAG标签: 与心理学有关的书籍 抑郁症和焦虑症区别 
再来一篇
上一篇:孩子“不合群”是怎么引起的该怎么办 下一篇:厌学厌学的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