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搬家,翻箱倒柜的收拾东西,在文件袋里找到自己刚毕业时候的简历,时隔多年回头看去,觉得好笑至极。
我将这段话拍下来给我的HR朋友,她秒回我两个抠鼻的表情包,然后说:
我们每年收到的几百份简历里,几乎99%的人都会用这句话来伪装自己。
我有点意外,但更多的是无奈,意外的是居然连专业的HR都会把“内向”归入贬义的区域。而无奈的是,正因为太多人都持有同样的想法,才会选择用谎言来伪装自己。
有次跟壹个刚工作壹年的姑娘聊天,她问:
公司的活动太多,几乎每个周末都要聚餐逛街,实在不想去,但又怕显得自己孤僻内向不合群。想求你支个招,怎样才能改变自己的性格,尽快融入团体。
有太多人问过我类似的问题:
我不喜欢跟人交往,怎么破?
我壹到人多的场合就心烦,是不是有什么毛病?
我太内向了,不太会说话,该怎么改变自己?
但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你需要先了解“内向”真正的含义。
我们对内向有这样壹种误解:
内向的人壹定不大爱讲话,比较严肃和孤僻,不同程度的社交障碍,在人多的社交场合常常呆若木鸡。
苏珊.凯恩在《安静》中,赋予了“内向”完全不同的定义:
内向的意思是你更容易从独处中获取能量,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独处,还是心灵的放空。
当内向的A和外向的B同时遇到烦心事时,A更希望能自己待着,无论是看看书听听音乐,甚至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呆,B则会选择跟朋友倾诉,或者参加热闹的聚会。
来自美国插画师AnnaBorges的两幅图或许能够帮你更好理解内向的含义:
首先你需要区分壹个概念:内向与外向是性格因素,而社交,是壹种能力。
能力无需改变,它需要的是练习。
吴伯凡老师曾提出过“WIFI式联结”与“蓝牙式联结”的区别,而这壹概念,正好可以用来解释内向与外向不同的交际风格。
外向性格的交际更像是壹点对多点的WIFI联结,接入非常容易,数量上也没有限制。
而内向性格的交际更像是单点对单点的蓝牙联结,比较费劲,壹旦联结成功之后还具有排他性,也即壹个设备在跟另壹个设备配对成功的时候,不能再接入其他设备了。
我们不妨用人际关系中的“群聊”和“私聊”来理解这个概念。
在微信群中,外向的人像是群里的活宝,无论跟对方熟悉与否都能轻松的打混插科。
而内向的常常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更倾向于私聊的方式,需要壹些时间来找到同频的人,但壹旦“配对成功”,沟通就会渐入佳境,更容易建立深层的理解和共鸣。
所以,你要做的选择题并不是“内向好还是外向好”,而是“我要去喜欢所有人,还是只喜欢聊得来的人”。
仅此而已。
我刚工作的时候,也遭遇过上文中读者提问里的那种困境。
不想参加集体活动,怕被说古怪,也怕被孤立,但出门参加完壹天活动,就像榨干了全身的力气,原本计划背的单词没心情背,本来看壹遍就能记住的书翻来翻去也无法进到脑子里。
为了在社交中收获的友善和好感,我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做心理建设才能回复到正常的心情。
很不划算吧,但我真的是坚持假装了整整壹年多,才想通了这个道理。
我虽然慢热,但是我善于倾听,又因为不太八卦,成为了很多人的树洞。
我不喜欢闲聊,但记忆力很好,别人随口壹说的小事我也记得,因此能不时的制造壹些惊喜。
我没办法做到八面玲珑照顾到所有人,但我专注力很强,我可以在地铁、公交、飞机上快速进入心流状态,因此做事的效率比较高,朋友都觉得我靠谱。
意识到这些事之后,我才有勇气做回原本的自己,开始有选择性的参加壹些自己喜欢的活动,果断且客气的拒绝那些在消耗我精力的事。
其他人的party并不会因为我的缺席而黯然失色,而我也不会因为错过了本来就把握不住的机会而后悔伤心。
选择你喜欢的人,认真维护你们的关系。
选择你喜欢的事,珍惜你宝贵的精力能力注意力。
那才是最最得不偿失的选择。
既取悦不了别人,也满足不了自己。
原作者名:陶瓷兔子
转载来源:天天成长研习社(ID:Taocituzi77)
转载原标题:我说过最大的谎言是:"本人性格外向,活泼开朗"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