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又是一次大规模的地震,不但震撼着每一个中国人,也让我们回忆起4年前的汶川地震,更加为四川的人们遭受的苦难心痛不已。
从4月20日地震以来,利方心理咨询北大中心接到了很多来自心理志愿者的电话。他们很希望帮助灾区的人们。因为我们知道,经历地震有幸生存下来的人们,很难摆脱心中的恐惧,除了物质的救助,他们更需要心灵的安慰。
那么,震后如何进行心理干预呢?利方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刘琳霞老师建议:
心理干预的重点对象是受灾人群
让你疲惫的不是连绵不断的群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砂子。实际上,心理干预就是在帮助人们找到这粒砂子。此时,这粒砂子就是我们经历了灾难后的心理障碍。
如果在地震灾难发生后出现继发的或后续的应激事件(所谓应激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反应指所有对生物系统导致损耗的非特异性生理、心理反应的总和),如不间断的高强度余震、幸存者不能及时住在避难所中、后续物质和生活援助不能及时到位、紧急心理救援策略没有实施等,这些后续的应激源有可能加剧幸存者的心理病理,以至出现各种严重的精神病理症状。它们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自杀、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许多受害者还会出现酒精和药物依赖以及人格障碍。
所以,地震后早期的紧急物资救援、紧急躯体医疗救援和紧急心理救援,可以使后续的应激尽可能减小到最低,从而在可控制因素上减轻幸存者急性和慢性心理病理应激反应程度,降低远期严重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心理干预对象也包括灾区以外的人群
对于不在灾区,而只是从媒体上了解到本次四川汶川地震事件的人们来说,地震后会有什么样的心理体验?是否也需要“心理危机干预”呢?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但是心理干预对这类人群也是很重要的。同时我们要理性地看待各类事件的发生,在关注事件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心理的转移。
灾后精神创伤表现
地震灾难过后,灾区的人们可能会出现情绪上和身体上的各种表现:害怕、无助、悲伤、罪恶、愤怒、重复回忆、失望、希望等。因情绪反应,又会导致身体症状,如:疲倦、发抖或抽筋、失眠、呼吸困难、做噩梦、拉肚子等等。
面对灾难,受灾人群如何度过心理难关,走出灾难的阴影?心理咨询专家提示:
①不要隐藏你的感觉,试着把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并且让其他人一起分担你的悲痛。
②不要勉强自己去忘却它,地震伤痛的感觉会跟着你一段时间,这是正常现象。
③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忌讳、而避开和别人谈论这次经历,让别人有机会了解和关心你。
④别忘记你周围很多人与你一样有这样类似的感受,试着和身边的人谈谈。
⑤花时间好好睡觉、休息,并且尽量不要独处。
⑥如果有任何需要,请向家人、救援人员、朋友或者相关单位说出你的需要。
⑦地震突然的伤害与伤痛过去后,一定要想办法让自己的生活尽量维持正常。
⑧要让你的孩子向你或者其他人聊聊他们的反应,可让他们通过游戏或者画画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心理的想法与感觉。
⑨如果可能,要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并让他们参加学校里的集体活动。
⑩工作或者开车一定要小心,因为在重大灾难的压力过后,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
如何援手帮助灾区人民
面对这种突然发生的重大灾难,按心理学家的观点,治疗人员或是关心本次事件的热心人士可从六方面给予灾区人民心理上的支持:
①尽量陪着他们。对于那些惊魂未定的人,陪伴在他们身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他不停诉说灾难的情景,不要阻断他的叙述,耐心倾听,并让他感觉到你能够感同身受。
②适度的肢体接触。对于那些虚弱的人,比如老人和孩子,握着他的手,或者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都会让他脆弱的心理得到很好的支持。
③让他们尽量地发泄自己的情感。遇到极度悲伤的人,比如正在痛哭的人,不要阻止他的痛哭,而是在旁边安慰,哪怕不说一句话,只是默默地拥抱他、搀扶着他,都是很好的支持,尽量让他把痛苦的情绪释放出来,因为这种极度的情绪释放对于平复他的情绪帮助很大。
④让人们听到最权威、最及时、最准确的信息,这是很重要的心理支持。
⑤救援人员的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因为参与救援的战士和其他人员一次次面临灾难场景,看到惨烈的伤亡情景,都会对他们的内心造成很大冲击。
⑥对于心态平衡但经历灾难情景的人,一般不要主动让他谈当时的惨状,以免在叙述过程中造成二次创伤。每一次叙述创伤情景,都是一次心理伤害。
所以,灾后需要持续的物质和心理援助。远在北京的我们虽然遥远,但却守望支持,我们的志愿者原地待命,随时准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