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家長都遇到過孩子把別人的東西拿回家的情況,很多家長在潛意識裏認爲孩子偷東西了。其實有些情況並不是這樣,孩子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爲代表了偷。
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應該怎麼教育
1、不要給孩子貼上“偷”的標籤。有的家長一看到孩子拿回東西,就馬上把孩子的行爲定義爲“偷”,罵孩子是小偷,加以指責,甚至打罵,似乎孩子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你這些過激的反應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孩子會感到特別的羞恥。給自己貼上“小偷”的標籤,甚至自尊心都得到了極大的打擊。
2、不要打罵孩子。你的打罵和過於激烈的反應,只會激發他們的對抗和報復心理,還會讓孩子對自身產生深深的厭惡。
3、不要當面拆穿孩子。孩子是有自尊心的,你當着孩子的面和老師討論孩子拿回東西的事情,孩子會感到在老師和同學面前失去了自尊,會感到羞恥,很容易讓孩子在老師同學面前抬不起頭,唯唯諾諾。
4、如果事實如此,引導孩子勇於承認。如果確認孩子的確是偷了別人的東西,父母需耐心引導他承認其行爲,並告知這種行爲帶來的後果。要積極引導孩子勇於承認錯誤、接受批評,告訴他偷東西已經不對了,如果還不誠實的話就更不對了,媽媽希望你做一箇誠實的好孩子。
5、帶孩子一同返還物品並及時道歉。建議父母帶着孩子一同去返還物品,一是避免孩子獨自面對未知的局勢;二是告訴他犯錯了沒關係,改過來就好了,媽媽會陪你面對的;三是示範給孩子看如何返還物品並真誠道歉。只有父母一步步親自示範和引導孩子,才能真正教育好他,從根本上防止孩子出現類似行爲。
孩子偷拿東西的原因
1、強烈的佔有慾。孩子年幼,他們自我意識剛剛覺醒,所有的行爲處事都是以自我的需求爲中心,並且家庭中一切基本都是圍繞孩子旋轉,孩子更加分不清楚他人的需求。
2、引起他人注意。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都希望得到家長或者老師,甚至陌生人的鼓勵和表揚,但是受到一些條件和環境的不同,並不是每一箇孩子都能夠得到他人的這種善意關注,爲了尋求這種“關注”,就採取一些反面的方式,引起關注。
父母投入到孩子身上的時間過少,孩子就會自己想辦法尋找關注度,他們通過觀察發現父母在自己做錯事情時候,就會關注很多,哪怕是負面的關注,孩子不在乎,只是爲了得到這種與父母親近的關注,寧願去用“偷竊”引起父母注意。
3、發泄內心不滿。孩子年幼,自我情緒管理比較差,他們很容易因爲小夥伴之間的互相炫耀或者搶奪產生暫時性的怨念情緒,雖然當時並沒有發作,但是過後很有可能出現一種報復性心理。
家長髮現孩子有拿別人東西的習慣,可採取的正確處理方式
1、告訴孩子這是錯誤的。家長在面對孩子拿別人東西的時候,不要不當回事,家長可以告訴孩子,這樣做是錯誤的,讓孩子明白在拿別人東西的時候,要先得到允許。
2、不要留下,立即返還。如果是在逛街的時候,家長髮現孩子拿了東西,不要覺得累,只說了孩子一頓而不送回去,家長的行爲是會影響孩子的,所以一定不能留下,就算是留下也要給予店家相對應的錢,不要讓孩子享受到不勞而獲的開心。
3、讓孩子道歉,自己承擔錯誤。不管孩子是拿了誰的東西,不論對方在不在意,家長首先要道歉,因爲是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也沒有看住孩子,其次讓孩子也道歉,因爲只有這樣,孩子纔會知道自己犯錯了,從而纔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