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热点内容页

孩子13岁叛逆期该怎么沟通

2024-09-19 20:39:44心理热点1049

孩子長大的路上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到了13歲左右,總想證明自己是個小大人了,常常會對父母不耐煩,覺得囉嗦,凡事喜歡對着幹。那麼,孩子13歲叛逆期該怎麼溝通?

孩子13歲叛逆期該怎麼溝通

1、千萬不要和孩子較勁

不要和孩子硬碰硬。這樣做只能適得其反,讓孩子叛逆加劇。在孩子的叛逆期。應該又和孩子進行一次深入的溝通。做到雙方都滿意。能把心裏的話說出來,是最好的。知道孩子怎麼想的也就知道該怎麼去做。

2、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10-18歲,這幾年很關鍵,家長要做好長期應戰的準備,不要想着靠自己幾句侮辱或者幾下毆打,就能讓孩子老老實實、規規矩矩。遇到孩子讓自己生氣的時候,先讓自己冷靜冷靜,再進行教育,這樣纔會更加客觀,不會把教育當做一種壞情緒的發泄。

3、多溝通

作爲父母,要讓孩子有較多表達的權利以及機會,能夠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說出來,對於其想法、建議和意見要多尊重,也應該給其樹立良好的榜樣,尤其是與孩子學會做朋友,平等對待孩子,只有使用以上方法才能比較好的解決叛逆問題。

4、信任孩子

這個時候孩子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因此要給予相應的信任,而不是像小時候告訴應該怎麼怎麼做,而是要多溝通,多商量。並且這個時候家長要對孩子進行信任,接納對孩子做的不好的方面給予寬容,滿足內在的一些需求,多傾聽孩子的這種需求,滿足孩子被信任、被認可的需求。

5、放手”對待孩子

這個階段,孩子有了一定的想法,要學會尊重她們,“放手”對待。遇事詢問孩子的建議,而不是大包大攬替他做決定。提供一些選擇的可能,讓她們做管理自己的小主人,而不是強加一些觀念。多讓孩子自己做決定,有助於他們成爲做事有主見的人。

6、調整自己的心態

看到有孩子有逆反心理和對着幹,要知道這是一箇很正常的現象,有時候這個孩子也是很難去控制的,不要頂嘴就要去打、罵等等,就覺得是故意的。

孩子13歲叛逆期該怎麼溝通,當孩子有逆反心理的時候,要把孩子當朋友,和孩子公平的站在一條戰線上,多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大開心結向你傾訴。一定不要禁忌在孩子面前叨叨,這樣會讓孩子沒有耐心和你交流,很容易不耐煩,所以說這個時候家長要有很強的耐心去面對孩子的這個問題,不要強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多去思考,讓孩子知道你可以給與他幫助,這樣處理的話,孩子就會願意向你傾訴。

跟孩子交流,要注意避免這幾種容易引起孩子叛逆的交流方式

1、簡單拒絕。

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看電視。

媽媽說:不行!

孩子會有被限制的感覺和挫折感。

可以這樣回答孩子:可以啊,需要看多長時間?

2、過度關心的嘮叨。

比如:兒子啊,天冷了,要穿秋褲,否則容易感冒,媽媽這不是關心你嗎,你看你還不耐煩,媽媽的一片好心,怎麼就……

超過孩子的忍受限度,就容易不耐煩。

可以提醒孩子:媽媽感覺冷了,需要穿秋褲,你也要及時添加衣物啊!

3、橫加干涉。

比如:兒子,你這道題不能這樣做。

家長不光是在否定孩子,還在干擾孩子的思路和節奏。

可以試着問:兒子,你這樣做是出於什麼考慮呢?

4、拿別的孩子做比較。

比如:某某鋼琴又得了幾等獎。

家長想激勵孩子,可孩子容易有屈辱感。

可以表達給孩子:媽媽希望你優秀,但更尊重你的獨立性。

5、過度教育。

比如:孩子只要跟你在一起,你就會抓住一切話題教育孩子。

教育暗含否定。

孩子有好多老師,但只有一箇媽媽!

拋磚引玉,大家隨時補充。

其他明顯的否定,控制的方式更不要有。

孩子跟你在一起,總能感到自己很重要,很有價值,孩子自然想跟你親近,自然不再叛逆。

針對13-16歲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有什麼好的建議

理解孩子的心理變化:13-16歲是孩子心理變化最爲劇烈的時期之一,他們正在探索自己的身份、價值觀和個人信仰。父母需要理解這些變化,並給予孩子足夠的支持和關愛。

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方式,包括傾聽、尊重和理解。在與孩子交流時,儘量保持冷靜、耐心和理解,不要對他們施加壓力或批評。

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權:在這個時期,孩子渴望更多的自主權和獨立性。父母可以適當地給予孩子一些自主權,例如讓他們自己選擇興趣愛好、衣服款式或社交圈子等。

引導孩子正確看待問題: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學業壓力、人際關係矛盾等。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正確看待這些問題,並教他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家庭氛圍可以增強孩子的歸屬感和安全感。父母應該建立和諧、穩定、支持的家庭氛圍,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和支持。

與學校合作:學校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之一,父母應該與學校合作,積極參與學校的活動,瞭解孩子的學業和表現,並與老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

TAG标签: 孩子13岁叛逆期该怎么沟通 
再来一篇
上一篇:青少年自主性发展 心理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