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步入青春期後,不出門不見外人,家長看着孩子不與人溝通,非常焦急。其實,是由於青春期孩子比較敏感,缺乏自信,自我價值感低,害怕別人的評價。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要及時重視,及時學習科學有效的家庭教育方法,給孩子正確的引導。
青少年不出門不與人溝通怎麼辦
1、家長要引導孩子社交。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同學和朋友到家裏來玩,或是支持孩子出去與夥伴們交往。爲孩子增加社交的機會,讓孩子和有共同愛好的同學交往,由此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
2、引導孩子釋放情緒。孩子不喜歡出門的情緒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家長的呵斥或者是與其他朋友的不愉快,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發生直接性變化的源頭。
讓孩子能夠及時的找到發泄口,把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他的身心才能變得輕鬆起來,對待人或者事情纔能有所改變,家長也能放心。
3、轉變視角,放棄居高臨下的態度。“民主”的家庭氛圍是每個孩子都希望的,因此溝通時,家長不要俯視,要以溝通與協商的方式求同存異。家長們自以爲是的替孩子考慮,實質上是一種對孩子選擇權利的剝奪,更是一種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孩子最直接的表現。
4、不強制要求孩子立馬改變。家長一定要沉下心來,有耐心,不要一下子強制要求孩子,也不需要刻意和孩子溝通,給孩子一些時間和空間。當我們和孩子的關係緩和後,我們最重要的是學會聆聽,同樣要儘量少說,孩子願意溝通的時候,我們就多聆聽,用心去感受孩子的感受。
青少年不出門與人溝通的原因
1、本身性格缺陷,自卑、內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就比較內向,再加上父母一直沒有對孩子進行恰當的教育,孩子自然也會更加膽小害羞一些,如若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還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孩子逐漸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因爲膽小害羞而產生自卑感之後,會越發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優點,更害怕在和別人相處中被別人發現自己身上的缺點,從而被別人看不起,漸漸的就會演變成不願意出門跟人交談。
2、受父母的影響,孩子不善於社交。環境塑造人,如若孩子從小生活在一箇寡言少語的家庭中,每天的生活狀態都非常封閉,孩子自然也會更害怕與別人接觸,從而演化成不願出門的現象。
3、在社交中受到傷害。孩子在小的時候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可能在長大與人社交的過程中受到了傷害,纔會不自覺地有想要逃避的想法,認爲陌生人都是恐怖的,自己不願意和那些人家畜,害怕再次受傷,所以就將自己封閉起來。
青春期孩子的表現有哪些
1、話少。青春期的孩子一般話很少,這既是正常的又是令人擔憂的,因爲他們話少,有可能僅僅是對父母,在外也許是個話癆呢!這時候的孩子,在家寡言少語,甚至不願意和父母交流。
2、容易衝動。孩子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動不動就會破口大罵,而且一時半會兒也冷靜不下來。有時候他們也會做出不理智的行爲,因爲他們做什麼事都不願意與別人商量一下,而且不考慮後果,不考慮自己的行爲會不會傷害到誰。
3、自尊心增強。渴望得到理解寬容,追求自尊、好勝、求知和參與是中學校青春期的典型特徵。他們害怕老師指責嘲笑他們的幼稚和衝動,反感老師居高臨下的批評和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