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哭泣背后,一定有情绪需要表达。利方北京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专家为你解答。
我的女儿刚上小学,上面有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弟弟。从前不高兴的时候会打自己的两个弟弟,而现在如果弟弟搞乱,她就会哭。怎么也哄不好。这让我很心烦,我跟她说过,有事情要讲出来,说给大人听,再想办法。你这样哭,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而且也不解决问题。女儿会说知道了,下次遇到会讲出来,但是下次还是哭。小孩子又不能打,怎么办呢?是不是因为爷爷奶奶带,有代沟吗?
刚上小学,那么年龄还非常小的。这时候的孩子,有时候是难以用语言恰切地表达内心的想法,也有的时候,是羞于表达、或者不敢表达,或者觉得,及时说出来了,也是无效的。
但眼泪也是一种表达。哭泣是情绪的表达,也可能是没有获得关注的心灵,唯一可以获得倾诉和倾听的机会和方式。女儿流泪不止,家长首先可以放下“解决问题”的思维,去陪伴她。比如用体谅的温情,静静地抱住她在怀里,任她哭出来,她可能会越哭越大声,越哭越委屈……耐心地陪着她,感受她,“不管什么原因,哭吧,妈妈知道你难过、委屈,哭出来吧”,她难过的情绪会感到抚慰,也会渐渐消歇,等她难过的情绪消歇停下来之后,可以温柔地问她:那么,现在愿意和妈妈说说怎么了吗?
孩子一哭,很多家长就会陷入焦躁,他们想的是,怎么能让孩子的哭泣赶快停下来,怎么处理掉这个问题。深层的原因是,孩子的哭泣,会让家长感到自己“被否定”,仿佛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家长,所以想尽快解决掉问题。然而,家长越是焦躁,可能越看不到孩子本身,让孩子感觉不到关注——仿佛自己只是一个急于被解决掉的麻烦,被处理之后,家长就会松一口气,完成任务一般的各忙各的,那么,孩子会觉得问解决掉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失掉关注的时候,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孩子不断出问题的根源——他们是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陪伴的,如果只有哭泣,或者惹麻烦,家长才关注我,那么不自觉之中,这就成了可怜的孩子唯一能够换得家长关注的方式。
当孩子哭泣的时候,如果感受到的不是愿意关注的耐心而是家长的焦躁,也许这委屈就更加深了一层。她可能会觉得自己是个麻烦,之前的情绪上的问题没有解决,现在又多了一层难过。这种很复杂的感情,也许是孩子难以表述清的。
孩子出现某种状况,往往非一日之寒,爷爷奶奶带孩子,比之父母亲自带孩子,自然会多一层心理上的疏松,年纪小的孩子有时候很敏感,会很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渴望,父母平日里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绪和需求,认真听孩子的话,当她表达的时候,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话是会被忽略的或者无效的。
不知道你的女儿几岁的时候,开始有弟弟,孩子在年纪小的时候,尤其4岁之前,潜意识里面常常有被抛弃的恐惧,离开父母无法存活的幼小自己,会害怕失去父母的欢心,尤其是当自己下面还有两个弟弟,上面也有哥哥,自己完全不是独一无二的,而是具备着被替代的充分可能性的时候。女孩子更容易觉得父母可能会不爱自己,不在乎自己,反正还有弟弟们在。也许本来身为父母,就会关注更小的两个更小的孩子,而敏感的小女孩,并没有足够的安全感。当初打弟弟可能是在“泄愤”——她在生那两个分走了父母关爱的弟弟的气,也在向弟弟们宣示自己的地位。我不知道打弟弟是如何消失或者被制止的,现在的哭泣,可能是她的无助,她不知道自己如果受到了弟弟们的委屈,是不是可以被认为忽略不计的,可能是一种软性的发泄,想知道自己在家里的位置,也可能是一种完全无助的发泄。
以上是根据你提供的细节,提供的参考。在用足够的耐心抱持孩子的情绪之后,就像你之前那样,告诉孩子,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情绪,问题和想法,告诉爸爸妈妈,不要让爸爸妈妈猜,爸爸妈妈很愿意听你说一说,你愿意和妈妈说心里话吗?不仅仅是告诉孩子,并且要让孩子真的相信,自己是真的会被关注,被倾听的,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不会被责备,也不会被无效,你有弟弟或者妹妹,同时你是很重要的,不是被忽略不计的。当她用孩童的语言,不完全恰当地向你表述出自己的想法的时候,要鼓励和肯定她这一点,用心感受她的话,看重她的需要和想法,如果她发现表达出来,并不是无效的、自找无趣的,而是效果更好——比自己生闷气好,也比默默委屈好,不是只有用哭泣和生气的方式,家长才会关注自己,自己是被看重的,那么,也许,孩子会少了很多伤心的情绪憋在心里,也不会再用这种自苦的方式获得关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