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6月7日,就要迎来2021年全国高考了,随着高考临近,多数考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一模二模三模,一次次模拟考试中忽高忽低的成绩,父母“望子成龙”的殷切期盼,不少学生表示:“一到重大考试我就紧张,就发挥失常。”高考在即,“考试恐惧症”逐渐在学生群体中显现出来。
“考试恐惧症”到底是什么?
“考试恐惧症”其实是一种焦虑情绪,是一种负面情感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过度的焦虑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减退,严重干扰逻辑思维,影响水平发挥。
考试恐惧症不仅表现为对情况发生过度的担忧、恐惧、烦躁、不安、失眠,而且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心慌、大汗、手脚发麻等。
考试前焦虑全是坏处吗?并不是!
提到压力和焦虑的时候,人们会觉得这是负面情绪,会极力地想要摆脱这样的状态,然而,压力和焦虑也并不是完全不好。
学术界对于压力有一致的看法:压力会带来很多神经性反应,但压力本身是重要且有积极意义的。当一个人在适度的压力水平下,会对压力源做出适当的回应与准备。下面这张图是心理学中有名的压力-表现曲线。横坐标表示压力大小,纵坐标是表现好坏。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一个人没有压力时,表现也不好,随着压力渐渐增大,能力和表现也会开始朝最高点移动。当有适当的压力时,表现能力最好。然而压力超过这个点后再增加,表现能力又会下降。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有压力,而是在于我们有没有找到自己最合适的压力区。
“考试恐惧症”学生和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一般对于考试的焦虑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心态和生活中的细微变化;二是担心自己发挥失常,成绩对不起自己付出的努力和日夜为自己操劳的父母。对于考试焦虑症,有以下几点建议:
对于学生来说,1、不要太过于想证明自己,给自己太多压力,也不要没有压力。适度的压力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有助于集中注意力。
2、提前几天调整好作息,保证睡眠质量。考试前许多考生会出现情绪烦躁的情况,身心疲惫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调整睡眠尽可能不要用药物,可以进行食疗,比如睡前喝一杯热牛奶。
3、提前熟悉考场环境,熟悉一下氛围,有利于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确定去考场的方式,算好时间避免慌张。
同时,家长也会给考生带来一定影响。
1、建议家长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处理问题。做好精神的“垃圾桶”。在考试压力下,考生难免产生不良情绪,家长应和老师积极配合,及时进行疏导,并且给予鼓励。
2、保持平常心,在考试前不要与考生过多地谈论关于高考的话题,或是制定过高的目标,要尊重考生自己的意愿。
3、重视家庭氛围的营造。家庭和睦,给孩子营造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考生能有一个舒适平静的环境进行复习备考。
4、尽量不改变平时的饮食习惯,特别是肠道容易不适的考生,营养搭配合理即可。
有同学反映,越到考试,越学不下去,家长应提醒孩子注意休息调整。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保护性抑制”,所以学生会感到学习没有效率。这时候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做些喜欢的运动,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大脑得到放松。
高考是决定之后人生轨迹的一条路,但不是唯一的一条路,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希望考生们以平常心对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考取自己理想的分数,考上向往的大学,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大众网·海报新闻 实习编辑 赵雅文 综合自中新网、人民日报、山东电视台等)
责编:巩小龙
审核:辛 然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