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理创周周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
上周去表妹家,说新入壹款包,我壹看,竟然是爱马仕。我以为他们十周年纪念日呢,妹夫揭晓谜底:是给老婆辅导小孩做作业的酬劳。
我很惊讶,但仔细想,并不认为这样很离谱。因为表妹家女儿现在上肆年级,在重点小学都是公认的优等生。因此不难看出,表妹在小孩的学习方面,没少花功夫。
而我在小孩的桌子上看到壹张清单,上面用标准的楷体记录了小孩至今所获得的所有奖励,也就是功勋记录。我惊叹于上面字迹的标志和工整,忙夸赞表妹,就凭你这壹手好字,这爱马仕的奖励就值得!
没想到表妹说,那是她老公写的,老公为了引导小孩写好字,竟然练了两年的硬笔书法!我“啊”了壹声,论惊讶和佩服程度,比刚才看到那个爱马仕的还要更高壹级。
也就是回家后的第叁天,朋友圈里惊现“陪娃做作业,是要命的差事”的文章,此文壹经发出,迅速引起了无数家长的共鸣,不到壹天的时间里,我的朋友圈里半个版面,都被“作业”相关内容所覆盖。
当真,作业成了破坏家庭和谐,以及亲子关系的死敌吗?
除了应试教育背景下的功课压力,有没有其他因素是真正催化家长情绪,引起亲子战争的首要元凶?
壹定有,不然为什么同壹片天空下,还有像表妹家庭里这样和谐得像壹抹清流的存在?
因为,他们的“关系”更健康啊,小孩的学习表面上是妈妈负责,但父亲却在陪伴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反之,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或有壹方总缺席,纵然小孩今天没问题,他的心里是否真正的快乐?
那么,作业的背后,到底隐藏了哪些重要的关系?
电视剧“虎妈猫爸”里由赵薇饰演的妈妈,因在父亲异常严厉的管教下长大,不自知的沿用了父亲的方式,望女成凤,对女儿的要求非常高。
有个桥段是,当钢琴老师指出女儿不能弹钢琴的客观因素,是手不够长时,她立即跑上去抓住女儿的手,壹边抻拉壹边焦虑的说:没关系,我们天天拉,拉长就可以练钢琴了。
在壹旁的小孩奶奶看着小孩无奈的表情,心疼不已。反观小孩的父亲,从小在壹个民主家庭里长大,没有受过父母的胁迫,所以顺其自然的成为了壹个温柔的爸爸。
所以,你对小孩耐心和宽容度够不够,真的不是小孩的资质问题,也不是作业量多少的问题,是你的身上流淌着父母的血液,行为模式背后继承了与父母相同的精神动力。
这点我非常有感悟,我自身也是比较急躁的人,当我看到小孩的书写混乱,做事拖拉的时候,我内心的焦躁和愤怒就蠢蠢欲动。
后来有幸和壹个精神科医生聊天,他给了我壹句话:邪火来了,请用凉水浇灭他。
就在去年冬天,当我看到小孩做作业磨蹭的时候,壹股怒火上来,差点冲上去将他作业本扔了。
就在这时,我想起了那个医生的提示,于是壹转身跑到卫生间,用冰冷的水敷在了脸上,情绪瞬间冷却了下来。然后,提示自己从我父母的角色中剥离出来,回归我自己。
另外,无论多忙,记得花时间独处,因为独处是让我们看清自己,并理清内在关系的最好方法。
这段时间里,你只是你自己,不受任何事物打扰,不必为任何人负责,这样你的内心才能放松,就能得到很好的滋养。
我们都知道,家庭中第壹关系是夫妻关系。而现实中,能真正做到责任共担,举案齐眉的夫妻却很少。
无论是家长会,还是公园里,都只见到妈妈们的身影,却不知父亲们隐藏在哪里。
尤其是职场女性,她们号称要做两份工,白天在单位里拼事业,晚上在家里拼小孩。身心俱疲,不堪重负。
壹个没有自己时间,时刻处于紧张和疲劳状态的人,怎么可能有极好的态度去面对小孩?
有个病叫做“慢性疲劳综合症”,普遍存在于既要工作又要辅导小孩学习的妈妈群体。
但是,如果父亲能陪伴在侧,替妻子分担,或许小孩的壹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我壹个朋友有3个儿子,其中两个已入学,并且成绩都名列前茅。他们家的教育很简单,就是全家上下和睦相处。父亲早上给小孩做早饭,下班后准时回来陪小孩玩。家长会,运动会夫妻都参加,旅游了,壹家伍口全出动。
要知道,他们有自己的企业,公司员工就接近两百人。
“如果忙碌是壹种选择,那陪小孩是另壹个选择。”朋友说。
这样的父亲,堪称国民好爸爸。有人会说,如果自己有这样的老公,也会愿意生壹堆的娃娃。
然而,好爸爸并非与生俱来。
朋友回忆说,刚有小孩的时候,她是壹边喂哺小孩,壹边鼓励老公,当老公不敢抱小孩,她耐心教他如何抱。
当老公牵小孩走路,她对小孩说:你壹定会走的很好,因为有厉害的爸爸陪着你。当老公第壹次去参加小孩家长会,她恨不得发奖状:小孩好幸福啊,因为有你这样有爱心的好爸爸!
就是这样的不断强化和鼓励,朋友老公对于父亲这个角色越来越自信,而他们的小孩也在父母亲共同的陪伴下,茁壮成长。
因此,母亲若想脱离壹个人战斗的状态,必须要向老公求援,并且要舍得放权给老公去做。
很多父亲因为参与陪伴少,往往不得要领,这时母亲们壹定要沉住气,找出亮点,多给予肯定和鼓励,要知道最终受益的,不只是小孩,而是整个家庭。
龙应台关于“小孩你慢慢来”的文章曾风靡网络,但看过之后,又有几个父母能真正做到对小孩保持足够的耐心,去静待花开呢?
前段时间我写的“陈小春儿子说:爸爸你慢慢来”的文章,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共鸣,大概是因为大家都认同自己是和陈小春相似的角色,既想成为好父母,又不知道如何与小孩搞好关系。
我壹个读者说起自己和小孩的相处,说做的不好,愧疚感很强烈。
但其实,这样的愧疚感不仅对于养育毫无意义,还会引起自己心里的内耗,导致更加无力前进,形成恶性循环。
心理学有个词,叫60分母亲,就是在提醒那些追求完美的父母:
放下执念,尽力而为即可。因为当父母对自己苛刻,就很难不对小孩苛刻。
因此,接受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心情就会轻松很多。
另外,关于辅导作业。如果小孩在学习方面给了家长很大的挑战,那么我们要去觉察这挑战背后的动机是什么。
美国心理学家简尼尔森说:小孩所有不良行为都有他背后的动机,而关于作业背后的动机,大概有以下几个:
(1)引起关注
这样的小孩通常缺乏高质量的陪伴。于是他们用拖拉,逆反以求引来父母的关注,甚至不惜为此,忍受父母的责骂和惩罚。
面对这类小孩,父母要做的,是每天安排壹个特别时间。
比如我就是在睡前陪儿子读书,听他分享学校的见闻,等他入睡了,再离开。
小孩并不贪心,只要父母坚持给予壹定量的时间,心身合壹的和他在壹起,听他的心声,理解他的感受,他在其他方面的配合度就会大大的提高。
(2)争取权力
作业原本是小孩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父母过多干涉和限制,就会引来小孩的权力之争。
父母安排他这个时间做作业,他就偏要在另壹个时间去做,甚至,他干脆不做。
陷入权力之争的小孩通常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只是他用了更多的精力与父母对抗而已。
因此父母尝试放权,让他自己安排学习,如果出现困难,父母再去帮助,小孩就会逐渐回归正道,合理安排自己的事情。
(3)自暴自弃
小孩的能力各有千秋,有些小孩存在学不会,或者学得慢的现象。
如果父母总是以老司机的态度去逼他打击他,只能让他的自信心越来越差。
这时候,父母的耐心尤为重要,壹计不成,再生壹计,直到将阻碍小孩的难题完全疏通。
我有个在大学当老师的朋友,她的女儿在进小学前没有上过补习班。
壹年级整个班级里,只有叁个是没有经历学前教育的,其中就有她。于是问题来了,别人都能默写拼音了,她连抄写都不会。
朋友看出她的焦虑,不断鼓励她,并且针对每次她写错的字母,编不同的故事给她形象的强化,慢慢的,小孩在她的耐心引导和支持下,跟上班级,甚至后来成绩上升到了前伍名。
朋友说过壹句话,我很受用:当小孩无助的时候,父母要有患难与共的心。就是和小孩真正在壹起。
最近刷屏网络的壹篇文章是“对不起,爸妈给不了你800W的学区房”,文章作者是壹对带着小孩环游世界的夫妻。
与其说他们是在带小孩看世界,不如说是壹家叁口通过旅行,紧密了家庭关系,夯实了小孩的安全感,同时让小孩在父母步调壹致的陪伴中,形成对生活的热情和感恩。
回到文章主题,小孩的学习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问题,而是家庭关系是否健康的外在反应和表现,当家庭和谐,小孩无论学习和身体都会很健康。
而如果家庭里有某些矛盾存在,那么无论你如何对症下药,小孩问题都可能得不到根本的解决。
所以若想从陪读苦海回归轻松生活,最重要的,不是去找方法,而是去检视并处理好叁个关系。
与自己的关系,与爱人的关系,与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都能做好,从此也就不必躁狂和怒吼了。
最后说说我自己,上周我那因为工作与我们分开壹年的老公终于回到了家里。当天晚上,他去接小孩并陪小孩入睡,我几乎能感受到小孩兴奋到无眠的心情。
这个周末,壹家叁口去钓鱼,虽然风大鱼少,但不重要。爸爸的回归,我的投入,已经让小孩内心荡漾起幸福的波纹,只记得回家时他说:你们去买菜吧,我写会作业。等吃好饭,我们壹起出去散步哦。
什么是岁月静好?
壹家人在壹起,并互相“看得见”,这是壹种高于快乐之上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TheEnd-
责任Spenc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