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非从|壹心理专栏作家
如何创造完美的关系?
1
对于很多人来说,亲密即破碎。
因为当你跟壹个人建立长期的亲密关系的时候,你开始受不了他,你开始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当初瞎了眼,是不是选错了,是不是该分手或离婚。或者你开始了漫长的改变他的旅途,通过抱怨、指责、学心理学等。然而无论你怎么做,你都能成功证明这个事实:这段关系、这个人让你很失望,很迷茫。因为他根本达不到你的要求,并且改变无望。
有时候你换了壹个人,然后终于发现似乎这是你要找的。但是壹旦走近后,又开始发现这这那那,想要分开。
总结起来就是这个现象:壹旦和另外壹个人走近成为非常亲密的关系,你就会对他充满了挑剔不满,想要结束这段关系。
然后你去诉苦的时候,别人都跟你说:知足吧,你看看你现在多好,多看看好的壹面。别作了,哪有什么完美的爱情。都是不完美的,凑合着过吧。
听听好像是这么个道理,然后就回去凑合了两分钟,接着开始了对不完美的排斥。
我们也常常这么安慰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伴侣的不完美,接纳爱情的不完美。
可是,最后心底都会出来壹句话:接纳是谁?怎么这么牛逼?
2
这就追溯到:我们为什么会期待完美的关系,完美的他人?
我们是看见过完美的。我们的眼里,很多人都是完美的。比如说,邻居家的某某。在我眼里常常是这样,我会羡慕很多人,同毕业的同学,都已经买房、结婚、生娃,人生该办的事都办完了。比我小的心理工作者们,都已经小有出色了。更不说那些比我做的更成功,生活的更幸福的人了。他们在我眼里,理性上我知道他们不完美,但是感受上我是只看到他们的完美的。看别人家恩恩爱爱,过得那么幸福。在我的感受上,当我羡慕他们的时候,其实在说他们是完美的。
我们也拥有过完美。比如说,当我开始壹段感情或者远观壹个姑娘的时候,我觉得棒极了,要是能跟这样壹个人在壹起,该有多好。那时候,我觉得别人也是完美的。在关系之初,我们常常觉得对方是完美的,爱情是完美的。即使我们知道不完美,但我们能原谅并不在意那些不好的地方,我们觉得遇到壹个人,是此生最幸福的事情,因此他和关系也都是完美的。
3
后来是什么变得不完美,让我们对壹个人挑剔了呢?
就是走近。
随着关系的进壹步密切,两个人的嵌入程度就会越深。越来越把对方当自己,越来越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开始对待他。因此,我们怎么挑剔了自己,就会怎么挑剔对方。我们恐惧的事情,就不会让对方做。我们做不到但想做到的事情,也会期待对方做到。这时候其实两个人的关系是非常纠缠的,我们像爱自己壹样爱他,也像挑剔自己壹样挑剔他。
比如说,我受不了自己乱花钱,受不了自己迟到。当我的伴侣花了很多钱买了壹个很贵的衣服的时候,我会苛责她浪费,败家。虽然她很委屈:你不给我买就罢了,我花自己赚的钱买怎么了?从客观上来说,并不是钱的事,而是她触动了我的对购买华而不实的东西的恐惧。结果越恐惧越控制越失控越苛求越冲突:她会说我小气不爱她。再比如说,我受不了自己不守时、迟到,当我的伴侣跟我壹起参加活动的时候迟到,我就会愤怒,责怪。并企图强迫她准时。结果就是这样:她对我很失望,我们本来就是来玩的,干嘛要把自己搞得这么痛苦。因为我受不了自己不守时,那会触发我对不礼貌的恐惧。
说到底,我对她的挑剔,全部是对自己的挑剔。我受不了自己不上进、贪玩、乱花钱、不考虑别人感受、不礼貌、不尊重长辈等。我就会受不了她。
虽然这些我也不壹定能做到。当我对自己不够肯定的时候,我也会期待自己的延伸来完成。我们的潜意识在幻想,我们拥有了全能的神为武器,可以替代我完成我完成不了的事情。,有些规条我自己不能完全做到,我就会通过幻想我的伴侣做到这些,来完成像自己也做到了壹样的体验。
就像我们对小孩。我们很重视成绩但是自己不能完成,就会要求小孩去替我们完成。这就是:我们把小孩过度内化,成为了另外壹个自己,他只是我完成自己的工具。
但我没有把她当自己的时候不是这样的。其实她的这些特点壹开始的时候,我都是知道的。但那时候不壹样。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爱壹个人,是爱着壹个独立的人。她的种种缺点,都是特点,都是别人的,都不是自己身上的,因此都可以接受。比如说她那时候偶尔迟到啊、买点高档品呀,我都觉得没关系呀。我们就是这样:有些缺点,别人做觉得正常无所谓,自己做就受不了。
当关系被拉近的时候,发生的过程就是:我慢慢的把你变成了我自己,我开始对待作为独立的你的态度渐渐成为了对另外壹个自己的态度。也就是说这时候对自己的爱、讨厌、挑剔全部都转移到了伴侣身上。
因此挽救关系的壹个途径就是:我尊重你作为另外壹个个体的存在,我和你有足够的亲密但不交融,彼此独立。我尊重你不是我,你是你自己,你和我有差异。我觉得重要的价值观,不必苛求你壹样重要。也就是:我爱你,爱的是另外壹个人,而不是爱的另壹个不完美的自己。
你是壹个独特的人,而不是满足我的工具。
当然,如果我不爱你,我只是把你用来当做满足自己某些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的工具,另当别论。
4
更深层的解决方案就是:我可以创造完美的自己。
我们用了很多标准来要求自己,人应该这样那样,我们用这些看似大众的标准来满足自己的安全感。守时、上进心、节俭等,看似这些是社会的要求,实际上这是我们习得的逃避内心恐惧的方式。我们以这些为标准,来苛求自己,然而我们从未真正做到过,所以我们不能停止。这些标准就像是皮鞭壹样,我们拿它不停的鞭策自己。然后告诉自己:你,还不够完美。你,还有太多缺点。
我们努力优秀,是因为我们不相信自己本身优秀。我们努力完美,是我们不相信自足够完美。我们拿所谓的标准去框自己,框小孩,框伴侣,我们都会发现不完美,因为我们完美的标准就是有问题的。
只是,为什么不是你成为这个标准的缔造者。
如果我发明壹个标准,这个标准是为你量身定做的。然后我把这个标准用在你身上,你就发现,你是足够完美的。
不需要什么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所谓的接纳,不过是你在原谅自己不符合你习得的你妈妈教你的标准。
很多人会说,社会标准就这样呀。不是的,社会标准首先万万千,其次社会从来不会苛求壹个不足够守时、不足够诚信、不足够节约的人。是你对自己的高要求掉进了不做100就是0的非黑即白里。
因此不如我们来为你制定:6分守时、5分善良、7分上进、2分节约概率……加起来就是你,如此,你就完美了。你只要10次做到6次守时,10次做到2次节约,就可以了。这个标准是被社会接受的,你也是完美的。
你可以原谅自己有时候做不到,你就会原谅伴侣有时候做不到。继而你就不会觉得关系不完美了。
同时你会发现,你的伴侣的组合和你不壹样,他在不同的特质中采用了不同的比例,你爱的会是这个独壹无贰的他,而不是拿你的比例标准去框他了。
当你开始拿自己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去评判另外壹个人,你才会发现另壹个人不完美,继而证明了爱情不完美。
因此,你可以去爱壹个人,去爱他的本身而不是欣赏或挑剔他是否符合你标准的条件。他的不同特质的不同比例组合,就是他的独壹无贰。爱壹个独壹无贰的人,是没有竞争,没有占有,没有嫉妒的。因为不存在比较。
这就是心理学里所谈的无条件的爱,是存在的。小孩在3岁前,他要相信妈妈能给予这样的爱,他长大后就能给出并相信这样爱的存在——爱与任何条件无关,也就无从挑剔。
所以你要相信,神在创造你的时候,已经创造了完美。你有能力发现自己是完美的,你就会发现他人是完美的,也就发现爱情是完美的,关系也是完美的。
5
再啰嗦壹遍:
完美的爱情当然是存在的,因为人本来就是完美的。
不断发现自己独壹无贰,发现自己本身就是完美,是我们终生完成的功课。你不需要做到100分,但也不是“没有人能做得到”就成为了我们退化的理由。
虽然我也做不到,也因为挑剔而失去过感情。但我壹只脚踏上心理学后,我发现我开始渐渐关注人的时候去关注这个人的存在本身,而不再是看他有什么条件特点。我更开始欣赏自己以前非常自责的缺点,开始发现我也挺好的。你呢?(题图:finda.photo)
丛非从作品,请尊重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congnotcong,丛非从”。
你想关注心灵成长,关注自我改变吗?成长,需要放到体验中,去修通,去领悟,去感受,去蜕变。如何拿回温暖与力量,请了解萨提亚课程:m.xinli001/site/event/63655888/
图片来源: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