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父母与未成年孩子之间的角色地位如何定位和处理

2021-09-13 09:02:48青少年心理152

现代的父母很多会倾向于以精英培育方式对孩子倾注了全部精力,所以最近在暑假档中,有不少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情况很关心。但父母你们关心的方式对了吗?

最近接到一个案例比较有代表性。

一位母亲诉说自己未成年孩子很偏执,孩子在学校里,只要别的同学说其他人怎么怎么样好时,自己孩子就会很不舒服,甚至与其他同学打架。孩子有时候在家里有时候也会情绪特别低落,说是想起那些不开心的事。做母亲的很担心自己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理问题或者疾病。自己除了看些书去对应自己孩子身上的症状,甚至是带孩子去精神科或者咨询师那进行检查或者咨询,结果一切都是正常的。但母亲还是很担心还可不可能有其它没发现的问题。

这位母亲在诉说时,透露出了自己各种焦虑和担心。这很明显是母亲对孩子问题出现了过度担心,问题并不在孩子的身上。我们来看看如何适当地应对和处理孩子问题?

首先,父母的焦虑是否有益未成年孩子的问题改善?

对孩子的问题,有着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但在向专业人士求证后,应该得到释然。如果此时仍然还很焦虑想着孩子是否还有其它问题,那父母的焦虑是来自自身需求,而不是从关心孩子角度出发。此时的焦虑有可能是源自父母小时候没得到足够重视,而尝试通过这种焦虑来满足自己内心的被关注需求。

父母的处事方式是孩子学习的模板,这样的焦虑只会传染给孩子。孩子看到父母如此过度焦虑后,不知道自己究竟得了什么重病,不知所措。本来没什么大问题的孩子却习得焦虑,自己暗示自己这样问题是没法治好的。其结果就是父母一直焦虑和担心的问题终于实现了,孩子真的是得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的!父母们,你们真的希望结果是如此吗?

如果父母们出现了这样的过度焦虑,请先寻找到自己焦虑的根源,让自己的问题得以处理和解决,再去面对孩子的问题。否则焦虑是会“传染”给孩子的。

其次,父母如何谓之倾听未成年孩子的声音?

每个孩子开始时最亲密的人是自己父母,其实孩子是愿意把内心的世界与父母分享的,想听听父母的意见。但是为什么孩子慢慢地将自己与父母隔离开了呢?其中有个因素就是出在父母对孩子心声的倾听方式。

该案例中的母亲,对于孩子在家里诉说自己不快乐的事情时,觉得小孩子是在小题大做,用成人思维劝孩子,没事的,别人又不是否定你,不要去在意之类的话。相信不少父母也是持这样的态度对待孩子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好像是没什么问题吧?

真的没什么问题吗?不是的,这里面问题可大了,因为父母无法区别成人和孩子思维的差异。成人思维会偏重于理性思考,从意识层面去对待问题,精分上属于超我部分;而孩子思维是什么啊?本我部分,也就是首先感性的思考,本我需求满足,包括情绪,欲望等最原始的想法。对于小孩子还没有成长到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区分感性和理性的思考,也就是自我部份还没发展得很好时,父母用理性思考去压制孩子的感性需求,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只会让孩子很排斥,抗拒。慢慢地,孩子和父母开始疏远了。

所以父母认为无所谓的,可以自己调节的问题,在孩子身上却是天大的事情。这样思维方式上的区别,也就决定了父母对孩子和周围朋友的倾听方式要有所区分。不要一开始和孩子过多地讲理性思考,孩子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所以孩子的感性需求宜疏不宜堵。先要让孩子心底的情绪和感受在父母保护状态下得到释放。

首先,在这个案例中,母亲应该先去肯定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感受进行定义。如“是的,我知道你当时的心情会一直很差。”“看到别人比自己好,自己很难受,你心情上感觉到的是怎么样的难受?”同时,可以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关心,比如,抱抱孩子,让孩子倾诉。眼神上对孩子关注。

其次,在孩子很好地倾诉和宣泄了自己内心感受和负面情绪后,需要引导孩子思考。注意是引导孩子去思考,而不是用成人的思考去填鸭式地替代孩子思考。比如“你觉得你哪方面比对方强?”“你的好朋友有没有比你做得好的地方?”“为什么你不能接受对方比你好的地方?”“你能不能和对方做朋友?”引导孩子看到事情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自己思考。如果孩子自己想不通,问家长意见时,家长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供孩子对比参考。

其三,要保证自己当时有足够时间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因为情绪低落的孩子对自己周围一切都很敏感的,特别是孩子在感受到家长急匆匆的语气时,有可能会让孩子有种被抛弃感的。这会让孩子问题加深。如果做为父母当时没空,就坦诚和孩子说明白和道歉,并和孩子约好合适时间再谈,并适当地回应和照顾孩子的心情。将影响降到最小。

最后,父母与未成年孩子之间的角色地位如何定位和处理?

在父母谈什么自己都这么忙了,孩子怎么就不理解自己;或者自己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要照顾孩子的感受,孩子怎么就这么不体谅大人。父母要注意自己此刻的想法是否将自己定位成孩子了?因为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父母理解和照顾未成年孩子本是自身责任。而不要让未成年孩子承担父母责任去理解和体谅父母。

就像婴儿出生后,饿了,拉了,困了,不舒服的时候,都会使劲哭闹,特别是问题得不到解决的时候。难道此时父母能要求得了婴儿不哭?让婴儿要体谅自己做父母的辛苦?体谅自己正在处理TA的需求了?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父母不要将自己摆错位置,不要让孩子承担现在还不是自己的责任的事情。

理解和体谅自己的工作辛苦或者没时间,应该是父母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支持,而不是交给孩子来承担这个责任。

结束语

上面所讲的也只是亲子关系的问题一部份。但是,用心地去和孩子相处,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这都会帮助到未成年孩子更好的度过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阶段。这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如孩子长大后的安全感问题,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产生极其重要深刻的影响。

TAG标签: 怎么测试有没有抑郁症 社会心理学期末考试 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中国心理学报 
再来一篇
上一篇:小心那些让你如何改变自己性格感到不好意思的人 下一篇:哭泣是如婚姻家庭问题何治愈我们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