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起来像脱韁野马、话匣子打开停不了、做事虎头蛇尾、常常「神游太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免怀疑:我的孩子有什麼问题?是不是过动儿?
其实,孩子看起来坐不住、读书做事心不在焉,可能是表象,家长需要发挥「名侦探柯南」的精神,去观察、了解真正的原因,例如:
1、孩子的大脑还在「施工」
精神科医师说,注意力、抑制冲动的能力跟大脑前额叶的发育有关,而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
也就是说,小朋友的大脑还在「施工中」,注意力自然比较短。小学年纪的孩子如果读书写功课2、30分鐘,就会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是正常、可以接受的。父母如果期待孩子可以像大人一样,坐下一两个小时专心做事,其实是不切实际、强人所难的。
2、过度学习,资讯爆炸
台湾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教授洪儷瑜说,很多父母叫孩子天天去补习、学才艺,可是孩子根本没办法消化、吸收那麼多东西,表现出不专心并不奇怪。
「孩子明明只吃得下半碗饭,父母却硬要塞给他一碗,最后他什麼也吃不进去,」她比喻。
3、学习内容不适合孩子的程度或兴趣
学习内容太难、太容易、不符合兴趣,让孩子跟不上或觉得没有挑战、无聊,都会让他无法专心。家长可以跟老师讨论如何调整学习内容、进度及方法。
动起来像脱韁野马、话匣子打开停不了、做事虎头蛇尾、常常「神游太虚」……面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不免怀疑:我的孩子有什麼问题?是不是过动儿?
其实,孩子看起来坐不住、读书做事心不在焉,可能是表象,家长需要发挥「名侦探柯南」的精神,去观察、了解真正的原因,例如:
4、动态的学习太少
小孩(尤其是男生)本来就需要较大的活动量,但现在的小孩太多时间都在坐著从事静态活动(看电视、打电动、补习),过多的精力无法发洩,就容易显得躁动不安。
「有足够的活动,特别是户外活动,对提升注意力,甚至整体智能发展都有帮助,」她说。
幼小的孩子尤其需要探索式的活动(例如观察自然生态或大人的活动),「探索、摸索是孩子学习非常重要的方法,因而他们会显得比较静不下来,可是这个重要歷程却被大人忽略,直接要他们坐著去看参考书上的答案,」洪儷瑜感慨。
她小时候在乡下自己摸索怎么编稻草,到现在都还记得;「自己摸索学到的东西,想忘都忘不了;别人塞给你现成的知识,拼命记却都记不住。」
5、父母管教不足或不当
「很多孩子该静的时候静不下来,该动的时候动不起来,」她建议父母,从小就要教孩子在什麼地方应该安静,什麼地方可以说话、走动。如果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可事先準备一些书、小玩具,让孩子练习自得其乐、不干扰旁人。
6、生理或心理问题
孩子放学回家,可能饿了或睏了,就不容易集中精神。
过敏的症状,如皮肤起疹子、发痒、流鼻水、鼻塞,也会连带使孩子不能专心。
心情不好、压力大等心理因素也会造成不专心。
7、药物副作用
有些感冒药、抗过敏、气喘或癫痫药物会让人昏沉、嗜睡、注意力无法集中,可以请教医师能否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