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

2021-09-06 21:26:34青少年心理84

近年来,家庭矛盾、人际关系、学习压力、暴力隐患等方面的因素均困扰着大部分青少年,据调查,我国近1/4的中学生都有轻生念头,关注青少年精神健康,不仅是家长和学校的责任,它更成了社会的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这也成为了社会的热门话题。

警惕青少年的嗜偷成瘾-典型案例

从5岁那年第一次偷拿家里的500元钱开始,李某嗜偷成瘾已整整10年了。心力交瘁的父母想尽了所有的办法,倔强而无奈的孩子就是控制不了自己。昨日,李某的父母、舅舅和舅妈向本报求助:究竟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彻底断绝孩子的偷瘾?本报记者为您报道

青少年的嗜偷成瘾,她该何去何从#p#副标题

说起女儿的成长经历,从乐至老家来蓉的父母泪流满面。李某5岁那年,家里突然发现平时放在衣柜里的500元钱不见了,直到许多天后,夫妻俩才发现盗窃者居然是自己5岁的女儿,但那时,李某的父母并未太过指责孩子。

小学二年级时,李某成功地从老师办公室里拿走了一本教科书,并于第3天偷偷还回。而在学校花卉展期间,李林甚至将一盆鲜花挪到了厕所里,然后“义愤填膺”地向校长举报:“有同学偷花!”……直到孩子上小学6年级时,父母才恍然发觉:这个在家人面前言语不多的乖女儿居然染上了如此恶习!面对父母一次次的责骂,李某每次都信誓旦旦要痛改前非,然而,“下不为例”的话却在父母的斥责和泪水中一次又一次地说了又说。

上初中后,李某继续偷着拿家里的钱。几年间,她已学会了娴熟地拧开抽屉的螺丝,粗暴地砸坏坚固的铁锁。最“经典”的一次,她将家里放在衣柜里的1000多元钱偷偷拿走,然后用扳手打碎穿衣镜,逼真地营造出“有贼入室”的假象。这一度让家人信以为真。而当父母恍然大悟后,他们彻底绝望了:父母难以理解孩子那离谱的“销赃方式”―――不是买工艺品送给同学,就是干脆将钱送给同伴。每次“追赃”,家人都要一次次地厚着脸皮来到同学家,重复说着同样的话:“我们女儿给你的钱还在不……”
TAG标签: 心理测量者第一季无修 中职心理健康课件ppt 男同心理特点 心理学考研英语是英语几 范晓萱叛逆 
再来一篇
上一篇:[妈妈娃娃亲子]心理学书籍免费下载 下一篇:心理咨询东高地青少年科技馆为什么要收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