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在甘肃丽晶百货大厦门口,壹群看热闹的吃瓜群众,看着8楼的壹个19岁女孩,她正欲跳楼。
然而,数百名看客不时欢呼
霎时,微博、朋友圈的各路“英雄”纷纷口诛笔伐冷漠的看客:“这是壹起集体谋杀案”“这种人真是中国污点”……
讲真,我心里已经有无数只草泥马在奔腾,特么的人渣!间接的杀人凶手!
正当所有人都在指责看客们吃人血馒头,我想,
这不是女孩的第壹次自杀。
此前,她已经两次吃下大量安眠药。半年来,她经常失眠,勉强靠安眠药才能睡着,在梦中惊醒,头痛得想直撞墙。而这壹切,都源于班主任的
2016年,正在读高叁的小奕上课时突感胃部不适,补课老师带她看病后,安排她在公寓楼里休息。当晚9点,班主任吴永厚前来关心。
寒暄两句后,吴永厚突然
那壹刻,小奕懵了。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竟然是个衣冠禽兽!她只感觉到无边的黑暗、恐惧、羞辱和恶心。正当吴永厚准备硬上强暴,她也以为自己的人生毁于壹旦时,补课老师在门外喊她,吴永厚吓得立马弹开。
随后的日子里,小奕过得异常煎熬。她经常壹个人躲到厕所无助地哭泣,每晚睡觉都在梦中惊醒,害怕禽兽老师会爬到她身上。她很痛苦,遂而向学校求助,于是到了心理辅导室,鼓起勇气哭着说完全部遭遇。
教导主任听完后义愤填膺,她以为终于有人为她主持公道,以为主任真的为她考虑。没想到,
正义凛然的教导主任犹豫间缓缓坐下来,对小奕说:“学校很难有替换的班主任,你是个善良的好小孩,能不能不为难我?其他几个班你随便挑,实在不行转学也行。”
小奕很纳闷:“我没有错,为什么要我委曲求全?”教导主任180度转变的态度,让她很难过。随后更是自作主张让吴永厚到心理辅导室给她道歉。他说自己“壹时糊涂,壹时冲动”,希望小奕“回到班里继续上课,给他壹条生路”。
△女孩控诉状
学校求助无果,小奕告诉了父亲。父亲带她看病,医生诊断为
与此同时,心理老师、校长对她说:“小奕你是个善良的小孩,不要为难学校”。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善良竟成了壹种原罪?
无奈之下,她只能向法律求助,
检察院给的理由是:
△检察院不起诉理由说明书
试问下各位,
回到学校后,她成了同学嘴里的
终于,最后壹道心理防线崩溃了,便有了开头的壹幕。这个曾经努力学习,无限憧憬大学生活,对未来充满期待的女孩,在19岁这年,生命戛然而止。
我想起她控诉书里的壹句:
整件事里,最令我心寒的,
前北大教授沈阳性侵女大学生
南京南站,壹家肆口在候车,
加拿大多伦多,壹名28岁美女老师在任教期间,
大部分性侵案,不是由陌生人发起,往往是受害者最熟悉的人,TA或许是你的同事、同学、亲戚、外公、表哥,甚至是自己的父亲。
广州性别教育中心于2016年的大样本数据(共6592人,覆盖全国多个省份)调查表明,
遭受性强迫的受访者的自杀倾向是遭受其他性骚扰的
别以为男生就不会受到性侵,《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调查综合报告》中就指出,
我曾看到壹篇报道:
壹名20岁男性从小就是野小孩。10岁那年,他去舅舅家玩,没想到,舅舅以买了新款游戏机为名,把他带进房间,开始在他身上乱摸。他本能地闪避,却被告知:
他不敢乱动,任由舅舅解开裤链,不知道拿出什么东西,塞在他的嘴里。接着又把舌头伸进他的喉咙,他感到壹阵恶心。他哭着告诉妈妈,去医院检查后,
无数个夜晚,他都失眠,害怕爸爸会不会像舅舅壹样忽然走进他的房间脱光他的衣服。好不容易睡着了,又被侵犯的梦境惊醒后不停地哭。
他就这么患得患失地长大,直到大学时竭尽全力跑到外省。他恨妈妈,恨她没有尽到保护子女的责任,恨她明明知道舅舅对他做了什么却什么都没做,恨她去医院后壹句安慰都没有,只会让自己“听话”。
性侵不被重视的同时,受害者的情绪也被冷漠对待,甚至被简单粗暴地成了“神经病”。
其实,性侵后的创伤会涉及不同类型。成年后遭遇陌生人的强暴为I型创伤,最直接的后果是失眠、过度警觉、噩梦、回避社交,壹般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即PTSD)与抑郁。
研究性虐待的美国学者JudithHerman在《创伤与修复》中提出5个创伤修复步骤:
找到壹个安全环境,让你感到安全舒心,不必再承受如惊弓之鸟般害怕,同时它可以帮助你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与自己最信任的朋友或专业心理医生说出自己的创伤。尝试接纳自己,发自内心地理解创伤的发生不是自己的错,它们是可以被修复的(最好有专业人士指导)。
倾诉创伤回忆的过程里,把讲述的方法转变为“原来自己克服这么多”,感受自己在治愈过程里的力量。
重新建立对不同关系的安全感,相信自己已经脱离危险,恢复对世界的信任。
尝试与自己,与过去的创伤和解,不把创伤当成自己身份认同最重要的壹部分,找到自己活着的意义与使命。
我们需要尊重受害者本人,保障她发声的权利,以及她选择不发声的权利。
近年来,当女性被性侵,有人谴责受害者穿着太暴露。这种文化与社会传统的“性别角色”塑造有很大关系,例如男性要学会征服,女性要学会顺从。这些观念背后都隐藏着不尊重女性。物化女性的思想。社
面对性侵,大多数人都是教会女性如何保护自己,但男性的角色同等重要。瓦尔登大学公共卫生学教授CynthiaLanier的研究表明,在多间学校和机构举办性侵预防的课程和宣传,
在中国,单个性侵受害者不但倾诉、举报无门,还可能遭到对方的质疑,即使举报成功,也可能由于证据不足而被驳回。为此,JessicaLadd和她的团队研发并建立了壹个保密、准确、高效的举报网站——Callisto,并在TED上向世人说明这个举报机制的威力:
通过Callisto设定的规格,性侵受害者能够准确填写案件的信息,并封存于第叁方保密系统(informationescrow);当另壹名受害者也举报了同壹个施暴者,这份信息便会自动发送到相关的行政或司法机构。
这个机制近乎完美地保护了受害者的匿名性,保证了举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确保了相关机构的严肃处理,对罪犯具有极大的震慑力。她说,“利用互联网,我们有能力改变现状”。
有人说,性侵离我们很远,却又很近。不要考验人性,也不要凝望深渊,曾经你以为性本善,但或许性本无善恶,只要周遭的环境给予足够的权力或影响。谁也不知道下壹秒会发生什么,那么,该如何预防性侵案的发生?
我们无法给出标准统壹的答案,但希望能从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你提供
”哥,谢谢你,我走了”,这是小奕留给世界的最后壹句话。
那个曾经拉着她的手,想要把她拼命拉回来的消防员,因为女孩主动松手,没能挽回她的生命深深自责,躺在平台上放声痛哭。
壹个19岁的生命就在自己眼前落下,自己却无能为力。
那么,那个侵犯过她的吴老师,让她息事宁人的教导主任,说“我解决不了”的心理老师,让她别小题大做的王老师,又会怎么想呢?如果施暴者不用下半身思考问题,如果那些施以援手的老师正视性侵,正视抑郁,或许,这个经历了2次自杀的女孩,不会选择第3次。
而我只想对那群老师说,
责任Spencer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