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浩容|壹心理专栏作者
来自心结之:我感觉被爱比爱人轻松
爱的课题,是对「幸福」的探问。壹般我们将幸福以「拥有的多少加以计算,这常见于相亲等现场,是壹段关系开始或结束的考虑。关系中的角色是双向的,「计算」起来也不同。
我们并不壹定能和我们爱的人壹起,这是爱情普遍的壹种现象。当这个现象发生,人们从经验中学习安放自身最轻松的位置。人之初,「被爱」是壹种基本需求,也是壹种习惯。成长便是不断的学习,被爱确实是壹种需求,但不是随时皆可满足的壹种习惯。因为与被爱不可分割的,是「爱人」。
爱人与被爱是两种共生共存的需求与能力,我们的心就像月球的光明与阴暗面。月球自转,因而有时显露于他人眼前的是爱人的壹面,有时是被爱的壹面。有时我们把想要爱人的自己隐藏起来,有时我们把被爱的需求压抑在内心深处。
§爱是矛盾体
人人追求幸福,但在爱情中,为什么有些人却以被动的状态,而不是积极主动的状态?
柏拉图对话录《会饮》(symposium)中,女祭司狄欧蒂玛告诉苏格拉底爱神的来历:女神阿芙罗黛生日设宴。宴毕,狡诈之神之子富裕之神喝醉了,走入宙斯的花园酣睡。贫穷之神按惯例来乞讨,她看见富裕之神,想生他的小孩,便睡到他身旁。故爱神是贫穷之神与富裕之神的小孩,兼有两者矛盾的特质。有母亲贪婪,又有父亲的美感与创造性。
奥地利心理学家theodorreik便以此形容恋爱之人的情绪变迁,破败、期望、满足。不满与快乐、内心的贫穷与富裕交织变换。恋爱的追求关系,如同贫穷者(所无者)总是向富裕者(所有者)乞求。
(电影:阿飞正传)
§满足感与匮乏感
有些人会觉得喜欢上壹个人,有壹种「输了」的感觉,那是壹种心理上的阶级不平等,并非实质上的,但没有人喜欢这种不满的心理状态。
破除被爱比较幸福的自我框架,重拾主动去爱的能力,便是要了解这种心理状态并非实质状态,壹个在各方面条件都比另壹个人好得多的人,同样在追求中面临比对方缺乏的内在匮乏感,因为追求者渴望对方融进自身,那等于在自身的生命中开启壹个缺口,故这种缺乏感是追求者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也说明壹个还没遇到喜欢的人之前,为什么生活能够保持在壹个安稳的心理状态。
爱情是壹种潜能性的需求,在爆发出来的时候,开启壹个需求的缺口。需求需要被弥补,当需求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有匮乏感,而当壹度被填满的部份被硬生生的割裂,就会带来痛苦。
§最深的恐惧
逃避痛苦,等于压抑需求。因为被爱是爱的壹部分,但爱人是另外壹部份。当壹个人只愿意当壹位被填满的人,他等于放弃了内心壹半的需求。
健康的爱与被爱,具有壹致性:「壹个富裕的人诚实的表现自己内在,在亲密关系中开放守护宝藏的围墙,好和彼此共享。」
不健康的爱与被爱也具有壹致性,是壹种不愿意开放自身的状态,爱人与被爱者意在贪婪的掠夺对方,尽管对方的心灵可能并不比自身富裕。他们有的城池高耸,对爱只进不出;或是过份的敞开彼此,把自我管理的责任丢给对方——出于胆怯与害怕的反应。
「你来之前,我还是我」,爱的最深恐惧是失去自我。爱与被爱是学习克服恐惧的过程,就像面对工作、陌生环境或任何必须面对的考验。
幸福,就是在爱中不感到恐惧。无论你是主动或被动的壹方,如果你感到恐惧,建议在问题不可收拾之前,好好检视这段感情。
心结的壹句话结语:逃避痛苦,不等於拥抱幸福
(本文同步授权酷青发声@cheers;myplus加分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