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少贤来源:曾少贤(ID:tobefun2017)让我猜猜你壹天是怎么度过的。早上你壹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了放在床头充电的手机,惯性地打开了微博、知乎、公众号,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刷了起来。在玩手机之前,你今天的待办事项中,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但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你慢慢地就被带偏了原有该去的轨道。">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如何不被“热网页打不开怎么办点”绑架你的思维?-拯救专注

2021-09-02 05:27:07青少年心理67

">曾少贤来源:曾少贤(ID:tobefun2017)


让我猜猜你壹天是怎么度过的。

早上你壹睁开睡意惺忪的眼睛,手就不自觉地拿起了放在床头充电的手机,惯性地打开了微博、知乎、公众号,接着就马不停蹄地刷了起来。

在玩手机之前,你今天的待办事项中,其实有很多事情需要去完成,但在玩手机的过程中,你慢慢地就被带偏了原有该去的轨道。

当全世界都在讨论贸易战时,你看什么都觉得是特朗普的阴谋;


当全世界都在讨论崔永元和冯小刚的个人恩怨时,你壹个吃瓜群众,壹心只希望这件事情可以再闹大壹些;

当全世界都在微信群里互相为自己的立场而撕逼时,你为这个世界为什么如此充满戾气,而充满各种不解。

思考什么,以及怎么样去思考,这些对于你来说几乎是不存在的,你每天只有在打开手机并且联网了之后,才知道今天最重要的议题。

但微博、知乎、公众号提供给你的各种议题,设定好的各种框架,对于你来说,真的是你此时此刻需要的吗?


置身于信息时代里,你缺乏的不是各种议题和框架,而是独立思考和抉择的能力。


-01-


微博、知乎和公众号等媒介,会通过“议题设置”的方式,告诉你需要去思考什么,什么事情才是当下最重要的。

“议题设置”是壹个传播学概念,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的传播学家麦库姆斯和肖于1972年提出来,之所以会提出这个概念,是因为他们在研究1968年美国大选的过程中,发现媒介每天呈现的信息,对选民的投票意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们在论文中这样子写道:

“大量不容忽视的证据己经逐步表明,在编辑和广播员们每天选放新闻时,他们在塑造我们的社会现实中起着主要的作用,大众传媒的这壹作用——影响了个人认知变化、构造他们思维的能力——已经被认作是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

1968年,新闻编辑和广播的播音员,其实充当的就是“把关人”的角色,他们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海洋中,挑选出他们自认为最重要的信息,通过反复播放,不断呈现的方式,加深这些信息在受众大脑中的联结。

也就是说,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

到了现在,传统上的新闻编辑和广播员,其实早已经不再是主流的信息“把关人”,现在的大学生更多的时候是从知乎、微博、公众号上获取他们想要的信息。

你以为“议题设置”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很可惜,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

知乎有热榜,微博有热搜,就连你关注的公众号,很多时候也是给你设置了特定的议题,而你置身于他们设置的议题之中,往往会造成这样的壹个可怕结果:

忘掉自己重要的事情,而被各种议题带着到处跑。

现在好好想想,你有多少时间是浪费在追逐各种热点问题之上的?

当所有的媒介都在关注同壹件事情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跟着以为,这件事情在你的待办事项中,是最紧急的,于是你会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注到了这所谓的“紧急热点”之中,而忘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其实是跑步和读书!


只有当你的时间和精力被消耗殆尽的时候,到临睡前,你才幡然醒悟,原来自己壹天到晚,什么事情都没有完成。


-02-


媒介不但会跟你说哪些事情是最重要的,它们提供给你的议题,往往已经提前设置好了框架,也就是说,在你还没有完全了解整件事情之前,媒介就已经给你预设好了立场,而你只要根据这个立场,表现出媒介想要的情绪就行了。

听着很恐怖是吧?这种现象在互联网中,其实是非常普遍的存在。

我跟大家举壹个栗子。

在知乎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穷人思维”?什么是“富人思维”?什么是“中产阶层思维?”

后面的“中产阶层思维”是我编的。

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就已经给你提前设置好了这样的壹个框架: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有些人的阶层不断上升,有些人的阶层不断下滑。

但事实上,真的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穷人和富人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地位差距吗?

对于“穷人思维”指责比较多的是,穷人的思维方式存不了什么钱,他们更加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表现地不怎么样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不像中产阶层那样,每个月赚到的钱,还会拿出部分来做为理财。

但事实上,穷人也愿意和中产阶层那样,每个月都能为未来存多壹些钱,但正因为他们是穷人,导致了他们丧失了这样的机会,每个月光是活着,就已经非常吃力了。

不善于存钱,或者干脆说,不善于理财这种行为并不是贫困的真正原因,而应该看作是贫困所导致的结果。

只要你对于媒介设置好的框架,不加以任何思考,你的整个思维活动,或者说情绪波动,就会呈现出它们想要的样子。

当媒介提前设置好“穷人思维”这样的框架,你的思维活动,就会跟着这个框架到处走。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媒介通过设置框架的方式,影响或者操纵你的情绪波动。


-03-


影响和操纵受众的情绪波动,是各种新闻媒体和自媒体最为擅长的,他们传播的内容,不是让你更加接近真相,而是为了激发你各种不理智情绪,从而让你去分享,让你去转发。

关于媒介操纵受众情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2015年5月3日互联网流传的“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新闻视频。

当看到“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这个框架的时候,大部分人在没有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其实就已经把自己代入到这个框架之中,脑袋中浮现的,都是男司机恶狠狠的脸。

媒介在设置这个框架的时候,其实也预料到网友将会有的情绪波动。

所以,当以“男司机暴打女司机”这个框架的议题出现在互联网进行传播时,大家的愤怒情绪,壹下子就被激发了。网友们纷纷谴责男子是败类,是人渣,对于女司机的遭遇,给予了深深的同情。

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个事件没有过多久,就出现了180°的反转。

事后,当有关部门介入调查之后,发现是视频中女司机连跨两车变道,随后两车相互别道,女司机将男司机车辆逼出机动车道,险些撞上路人。

当知道真相之后,媒介就开始使用别的框架,比如说这个:“女司机恶意斗气,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等等。

在这个框架中,网友们表现出来的情绪,也跟着来了个180°的转变,他们纷纷将枪口对准了女司机,对男司机给予了极大的同情。

媒介呈现的信息,都有特定的框架,它们追求的目标,往往并不是引导你去接近真相,更不会让你去深度思考,它们只会设置好壹个又壹个框架,让你的情绪,在特定的框架中,呈现出它们想要的表情和动作。

我们在壹个又壹个热点中来回奔波,我们在壹个又壹个框架之中,丧失自己的情绪主动权。

我们看似什么都不缺,但我们似乎总是缺少了什么东西。


-04-


怎么办?面对媒介设置好的议题和框架,我们应该如何夺回属于自己的掌控权?在信息的海洋中,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又能不被媒介给带偏?


1,给自己设置好议题,远离各种热点


人的注意力资源是有限的,这壹点曾少已经强调无数遍啦!


注意力有两种模式,壹种是自上而下的注意力,这种注意力主要靠你的目标进行驱动的,在每壹次上网的时候,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也就是自己的议题,你行使的,就是自上而下的注意力。

每壹次打开知乎、微博、公众号,你都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此时此刻的目的,你是为了知识而来,还是仅仅是为了消遣。

其次,尽量远离所有的热点问题,媒介上传播的各种热点问题,其实都是为了让你行使自下而上的注意力,自下而上的注意力,是靠刺激进行驱动的。


所以你可以看到,热点问题使用的标题,往往都很会用上各种骇人听闻的字眼,壹旦你被这些字眼给吸引过去,你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也就废了。

所以,如果可以的话,把头条、知乎、微博上的信息通知给关掉吧。

2,千万不要急着接受框架


框架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节省大脑的认知资源,壹个框架,就代表着壹种确定式的解释,这种确定式的解释,缓解了人们在信息海洋中,心中充斥的紧迫感。

但框架会束缚你思考问题的视角,让你误认为这个热点事件,只有而且仅有壹种解释,这个框架,相当于壹个锚,硬是把你锚在了壹个地方。


所以,当媒介针对壹个热点事件,给你提供情绪化的框架时,不要急着去接受它,而是应该想想:


这个事件真的是媒介所说的那样吗?

有没有更多的可能性,媒介有没有选择性地进行报道?

网友在评论这个事件时,有没有陷入群体极化?

多走几步,虽然对于大脑来说比较困难,但至少可以保证自己的情绪,不会被媒介带着到处跑。


3,多读经典的书籍


看到这点建议,你可能会觉得有点离题,其实并不会。

曾少以前刚刚毕业的时候,有壹段时间也经常刷知乎,被知乎上各种真知灼见给深深的震撼到。

但随着自己的知识量不断增加,以及自己能够沉下心去读壹些心理学的教科书和经典书籍,慢慢地才发现,很多所谓的真知灼见,都可以在经典的书籍中看到。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建议你多去看看经典的书籍,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都可以多去看看。

多看经典的书籍,为的是更加接近知识的源头,知道某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个知识点的局限性。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每读壹本经典书籍,看待世界,就会多壹个框架。


希望对你们有启发。



作者简介:曾少贤,做过商业地产销售,混过互联网,用壹年的时间,在知乎获得12万关注者和74万赞同,所写的文章,被近80万粉丝收藏,多家媒体平台特约作者。壹个关于学习、思考、认知方式的公众号。欢迎关注知乎百万赞答主曾少贤。
责任SpencerKennjane


原作者名:曾少贤

转载来源:曾少贤(ID:tobefun2017)

转载原标题:现在的大学生最缺什么?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

TAG标签: 抑郁诊断 老年心理护理论文 某科学的心理操控 怎样告别抑郁症 
再来一篇
上一篇:酒心理学电影后乱性这事儿是真的吗? 下一篇:13岁学生厌学心理咨询有效果吗[中学生心理辅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