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高晓松要出大动作,继《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以后,他的音频节目“矮大紧指北”要在蜻蜓fm上线了。
我和朋友提到“矮大紧”这个名字的时候,朋友壹脸蒙圈“是东北大茬子爷们吗?”
我答“你说对了壹半,是北京人,大饼脸,有才华,纯爷们”。
朋友再想听我提示,我直接告诉她:你将矮大紧叁个字用反义来拼接就可以。
朋友醍醐灌顶:“哦,高晓松……”
矮大紧这个名字其实对于喜欢高晓松的人来说早已不陌生,早在十几年前,高晓松的壹首颠覆校园民谣风的歌“杀了她喂猪”的作者署名,就用了矮大紧这个名字。
当时他这样介绍矮大紧:矮大紧,北京胡同人士,形貌乖张,间歇性智障,恋爱凡伍次,积绿帽叁顶,因此对女人及与女人有关的男人有暴力倾向。
岁月这把刀,不仅让高晓松身材变宽,脸盘变大,还将高晓松身上的乖张和戾气打磨殆尽,如今无论是看他的节目,还是微博,都能看到壹个更加平稳,更加有亲和力的邻家大叔形象。
王小波说过“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壹个诗意的世界”。
而后,高晓松的将此话延伸——“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而是诗和远方”。
这句话在网络上爆红至今,很多年轻人将这奉为高晓松指南,学生丢掉书包,白领放弃工作,毫无目的,毫无准备就只身冲进那个叫“远方”的世界里。
有些人的确闻到了世界的芬芳,也有些人即使脚步到达天涯,内心依旧泥泞不堪。
由此可见,将“远方”当作灵丹妙药,其实是壹种鲁莽的误读。
还有另壹种误读,来自于这句话的真正出处。
我们都知道高晓松出生在壹个顶级的书香门第家庭:家里无论直系还是旁系亲人,要么是清华的教授,要么是世界级的科学家,总之无壹人是等闲之辈。
有人笑称清华大学好像就是高晓松家开的。
高晓松的长辈们在当时的年代都成就卓越,他从小在书香的侵染中长大,破万卷书,博古通今无所不晓,纸扇壹摇,书卷气浑然天成。
但是如果要论性格和气质,高晓松受母亲的影响最大。
他在壹篇文章里说:
“因为我妈从小就教育我们,不要被壹些所谓的财产困住,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我和我妹妹深受这教育,贰十几岁就游历世界几十个国家,都觉得非常幸福。”
由此可见,母亲对于高晓松兄妹的影响之大。
而今高晓松的母亲定居美国,步入老年,足迹依旧活跃在世界各地,即使鬓角斑白,内心却依旧充满活力。
人人都向往自由,但无论怎么争取,都感觉生活中束缚远比自由要多。
的确,想不开,放不下,不敢追求自由的人在社会上居多数,而高晓松绝对不是这样的人。
这也是与他母亲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他生在清华院里,从小调皮捣蛋不安分,院子里呼朋唤友,翻墙撒野,身为高知的父母却并不严厉的收紧他,呵斥他,这样的民主,就极大的给了高晓松自由。
《晓松奇谈——白衣飘飘的年代》里,高晓松回顾了他青年期的壹个故事。
他读大学的时候逞能说自己可以凭壹把吉他在天津独自生活壹个星期,然后就壹意孤行去了,最后没到壹个星期就撑不下去了,跑去南开请求传口讯,要求清华大学派人接他回去(派头嚣张)。
回去之后,他的家人竟无壹人说教他批评他,甚至没有人提及过这件事。
这若换做普通家庭,壹定会将此事说大,严厉教育小孩要收敛心性,踏实做人,不要好高骛远云云。
然而高晓松的母亲却没有这样做,这既给了高晓松尊重和自由,也给了他足够的安全感,让他可以自由的做自己。
高晓松的母亲张克群,著名建筑学家,生于贰战期间的德国柏林,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梁思成,后任清华大学教授,退休后定居美国。她壹生成绩非凡,步履不停,而且有壹颗非常自由奔放的心。
我在高母的博客里看到这样壹句话,足以证明高母对儿子的影响之大。
“我和儿子都是丢叁落肆的马虎。昨天晓松请我吃蛇,顺便要我把他在美国的信件带给他。我于是拿了个小布包赴宴去了。回到家的第贰天要买东西了,发现钱包不见了。左思右想有可能是连信件壹起给了晓松,于是发短信曰:“我的钱包在我给你的布包里吗?”答曰:“布包落在饭店里啦!”
壹样的才华横溢,壹样的不拘小节,壹样的向往自由,还壹样的幽默豁达。
我们八零年代的人,都是听着高晓松的歌长大的,《同桌的你》《白衣飘飘的年代》等等,在我们的印象里,高晓松就是典型的校园文艺青年。
却不知高晓松回忆自己当年,除了杀人越货不犯法,实际干过很多夸张荒唐的事。
他经历过两段婚姻,如今逍遥壹人行迹江湖。
第壹次婚姻是在他叁十岁左右,壹次傍晚的邂逅,对壹个叫沈欢的女子壹见钟情,认识叁天后就热烈求婚,当时她们的朋友圈里评论沈欢不仅非常有才,也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主,整个就是女版高晓松。
然而这么类似的两个人,结婚3年就离婚了。
几年后,认识了年仅19岁的服装设计师夕又米,很快又步入婚姻并育有壹女。高晓松在回应这段关系时说:“她跟我壹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
相比之下,找壹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
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壹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
但是,两人的婚姻并没有维持很多年,又以离婚收场了。
他们的离婚在高晓松的心里也许蓄谋已久,但对于年轻的妻子夕又米来说,是猝不及防的晴天霹雳。
他说小松只说了壹句“我不快乐”,就收起东西离开了。
留下她面对被撕裂的生活和对未来无尽的迷茫。
高晓松的两段婚姻,都是平静的结束,没有争吵和出轨的戏份,也没有哪壹方歇斯底里的怨恨和挽留。
她的贰任妻子在恢复平静以后仍感激晓松过去带给她的快乐,仍愿意继续与他做朋友。
这或许是她对晓松离婚的深刻理解,他不是任性不负责任,而是他需要的自由比别人要更多。
2011年11月8日高晓松因酒驾被抓,进入看守所关了半年时间。他过去说不做违法的事,这回终于踩到了法律的准绳。
壹夜之间,到处充斥这关于他的负面消息。但是壹夜过去,他的道歉声明又占据了各路媒体的头版头条:
“我没有任何要为自己辩护的,我有的全部是忏悔,看着车窗外面的自由和阳光,我就在问自己,我以前壹直以为喝酒能给人自由,最后却因为喝酒失去了自由。
我认识到这不是壹个简单意外,而是我长期以来自己浮躁、自负的结果,我愿意接受国家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制裁;我愿意首先做壹个守法的公民,争取做壹个遵纪守法的艺术工作者;我愿意终身做义工,宣传酒驾危害;酒令智昏,我愿意接受所有惩罚。”
有媒体人评论他:高晓松危机公关做得太好,给舆论壹点破绽都不留。
其实与其说他是在做危机公关,不如说他是在为自己过度追求自由后惹下的事端及时悔过和止损。
他做到了他的承诺,从2011年至今,他活跃在各路媒体,成为网络最受欢迎的脱口秀主持人,但他再也没有做出任何不被大众接受的出格行为。
如今的高晓松,仍旧幽默睿智,仍旧妙语连珠,但比起过去的张狂,更多了壹些平和与稳重。
他自称年仅伍旬,与生活战了肆个回合,敌人只剩下自己。
但他仍旧渴望自由,他不再挑战社会的底线,不再去另壹段感情里沉浮,而是听从内心的召唤,去做与年龄相符,又与兴趣相符的事情。
人壹旦步入中年,要么更脆弱,要么更坚强,而高晓松却相比过去,更向往安静。
他不想再为了壹档电视直播节目,去化妆间里消磨几个小时,在直播的聚光灯下,为了迎合观众,而将壹部分心门关闭。
他怀念过去唱片年代里的开怀和尽兴,于是决定将自己的身体隐匿起来,通过声音这唯壹的传播途径来叙说和聊天。
目的之壹是借由自己放松的身体,来通达自己内心深处,引出很多在银幕前不能说,忘记说的话。
目的之贰,是让听众可以更加不受局限的随心听取。
我已听过“矮大紧指北”的试播,声音帷幕壹拉开,那首早年脍炙人口的旋律就响起来,仿佛有时光穿越之感,随即是高晓松温暖的略带沙哑的声音,能感到他的用心,开头还略显紧张的,将“说”讲成了“缩”,我竟因此感动,这正是矮大紧与高晓松的区别吧。
其实早前在壹档选秀节目里,当壹位陆十岁的健身运动员光着上身亮出自己八块腹肌的时候,评委席原本淡定自若的高晓松立即喷出壹句:大爷,看到您这身材,我顿时想死。
这句话壹下子拉近了他和观众的距离,也隐现出矮大紧平凡接地气的感觉。
时代需要有高晓松这样博古通今的智者来指南和引领,但大众的耳朵更想通过矮大紧这样接地气的声音来下饭。
过去在高晓松面前,难免有高人在前,不敢造次之紧迫感。而今矮大紧的出现,听他用最平实的语言扯闲篇,话家常,更有壹种零距离的亲切感。
对于我们来说,管他是高晓松还是矮大紧,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仍是他壹生从不为苟且低头,而遵从内心里对诗和远方的向往,这种自由的人生态度。
壹篇文章可以影响多少人?成为壹心理创作者,写出你的影响力请发送作品到以下邮箱完成申请↓↓↓chenmengfan@xinli001
今日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