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分析是美国人伯思(EBerne)于1957年首先提出来的,可视为精神分析的通俗化,他的方法具有很高的操作性。
交往分析认为,一个人的意识或自我由三部分构成,儿童意识、父母意识、成人意识,他们的特点如下:
1.成人意识对自己负责,对别人尊重,处理事情是理智的。儿童意识和父母意识都发展不充分,也可以是过分发展的。成人意识可以发展不充分,也可以被儿童意识或父母意识污染或整合。污染指把儿童或父母意识的糟粕或消极面带进了成人意识,而整合则把儿童意识或父母意识好的积极因素吸收到成人意识里。
2.儿童意识①积极方面是友好合作,灵活性,想象力和创造性,乐观精神;②消极方面:不负责任,只顾自己的享乐主义,玩世不恭的态度,依赖别人,自恋(沉溺于自我欣赏,不能对别人有利他主义的爱,甚至根本不关心别人),吸引别人的注意等。
3.父母意识①积极方面,原则性,道德情操,关心爱护别人,服务精神和献身精神等;②消极方面,过分指责别人,对别人强求,禁忌多,倾向于惩罚,对别人过分保护,恩赐观点,特权观念,看不起别人等。
对夫妻之间的交往进行分析比较方便易懂,也富于启发性,婚姻治疗时用来辅导夫妻改进交流方式很有帮助。
夫:今天晚饭你打算吃什么?
妻:“我想去吃一次肯德鸡,你不是也说过想尝尝它的味道么?
这是一次相互以成人意识对成人意识的交往。丈夫的话是探索性的,也体现了对妻子意见和喜好的尊重。妻子的回答把丈夫的愿望和自己的意图统一了起来,既坦率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也表达了对丈夫的体贴,丈夫过去说过的话妻子是记在心上的。这种交往是成功的,它对促进双方良好的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夫:我的格子衬衣在什么地方?
妻:你呀,什么都不知道,就差一点要我喂饭给你吃了。
丈夫的话是探索性的,这来自成人意识。但妻子并不答复他的疑问,而只是指责,并且这种指责有点过分。丈夫的成人意识指向妻子的成人意识,而妻子的父母意识指向丈夫的儿童意识,二者交叉,这就不但使本次交往不成功,而且有可能妨碍下一步的交往。丈夫如果要使交往成功地继续下去,他也许不得不作检讨或者向妻子提出恳求,这就意味着以儿童意识指向妻子的父母意识。如果妻子首先告诉丈夫格子衬衣在什么地方,或者表示愿意帮助他寻找,或者说她现在正忙于某件事,不能替他找,说声“对不起”等等,妻子的反应也就同样是以成人意识对成人意识了。先作出这种反应以后,妻子当然可以对丈夫提出劝告或批评性建议,也还是成人意识的表现。
失:唉哟,我又头痛了,真难受—…
妻:你也许是太紧张太累了,快躺下休息吧。我去拿点止痛药片给你吃。喝杯热茶也许会好一些,我这就去给你沏杯茶。亲爱的,别难过,一会儿会好起来的。
一般头痛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病,作为一个成人是不必唉声叹气,叫苦连天的。显然,丈夫是以儿童意识对待妻子,要求得到母亲式的关怀和照顾。妻子以父母意识对待丈夫的儿童意识。正好满足了“儿童”的需要。只要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交往使是成功的,双方都满足了心理上的需要。估计在我国很多“良好的”夫妻关系都采取了这样的交往方式。所谓夫唱妇随,只不过把上述夫妻的地位互相掉换了~下,也就是丈夫扮演父母,妻子扮演儿童,丈夫对妻子进行指导,妻子接受丈夫的指导。严格地说,这并不是成人之间的健康的交往,至少不能说是高水平的交往,是有待于改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