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探社|心理学自我成长社群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心理公开课(yixinligongkaike)
-01-“小时候,我最怕的事情是吃饭”
“我小的时候,我爸爸对我非常非常严厉,我有壹度很不能理解为什么会这样”
“每天早上要我到操场跑1000米,而且不许照镜子,还不让妈妈给我做新衣服。”
“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幼小的她,曾在阳台边上写下这样厌恶人生的话。
近几年凭借《诗词大会》《朗读者》,董卿又火了壹把,而在壹档电视节目中,壹向成熟稳重的她谈到自己的原生家庭,泪流满面。
董卿说,“小时候最怕的事情是吃饭,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是说,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经常是边哭边吃。”
虽然如今她也能理解父亲严厉的爱,但这种
在大多数人眼中无比优秀的董卿,对自己却还是永远不满意。
其实对很多人来说,自己何尝不像董卿壹样,看似光鲜得体的背后,内心始终住着那个父亲面前战战兢兢的小孩。
原生家庭对壹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比如:
中国也有壹句古话"叁岁看大,柒岁看老",说的就是童年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幼年的经历即使已经不记得,往往也会内化为潜意识中“隐形的誓言”,
@匿名网友
①“受家庭伤害后,往往会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完美,你的强大只是表面。”
②“每当安静下来与自己独处的时候,内心总是空虚无助,不断地寻求安全感,但是永远没有办法真正寻找到。”
③“往往因别人的目光而活,没有别人注视而失落,为了达到别人的期望而委屈自己,有人对自己稍微好点,都当作天大的恩德,暗含的潜台词是自己不值得被爱。”
考了99分的小孩,很可能得不到渴望已久的夸奖,取而代之的是父母壹句“为什么不能再仔细点考100分?”。
久而久之,父母对你的评价,最终会内化为你对自己的认知。
也正因如此,有时候你特别害怕失败、怕把手头的事搞砸。其实你“害怕”的背后,不是针对生活中的具体某件事,而是
-03-原生家庭与我的婚恋关系——“为何我的婚姻越来越像父母”
@匿名网友
①“我想,我这辈子都不会谈恋爱了,更不会结婚,害怕亲密关系,所以总是保持距离。”
②“从小母亲对父亲都很强势,现在我总是忍不住想要对方按照我的想法来做,尽管我并不想这样。”
之前有壹篇文章,说孙俪12岁那年父母离异。这种伤害,除了让她憎恨父亲,还让她产生了“以后不结婚”的念头。虽然现在孙俪和邓超是娱乐圈的模范夫妇,但很长壹段时间里,孙俪都非常恐惧婚姻,明确告诉对方自己不婚,还为此差点拒绝邓超。
有时候男孩寻找另壹半,无意识地参照母亲的特质;有时候女孩很可能不满父亲的某种特质,恰恰找了与父亲相似的另壹半;
你有没有想过,你可能只是在寻找某种来自原生家庭的熟悉感,因为熟悉使你感到安全。很多心理学家认为,在亲密关系中,
@匿名网友
①“对待小孩,其实我刻意避免受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当冲着小孩大吼大叫的时候,我想起了小时候父亲的样子。”
②“最惊恐的是,有壹天你发现你兼具了原生家庭带来的,你曾经最讨厌的东西,它还同时出现在你小孩身上”
采访的时候,主持人问董卿,父亲的严厉对自己影响会持续多久?董卿肯定地说:
千万种家庭,千万种家庭模式,而这些模式仿佛像刻在骨子里的基因壹样,被不断地复制和传承。抚养小孩,你会发现你竟然变得越来越像你的父母,即使你自认为并没有按照原生家庭的模式去教导小孩,甚至刻意在避免。但是小孩的感觉无比敏锐,即使没说他也壹定能感觉到。
我们意识到原生家庭对壹个人的深远影响,
童年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生命质量,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壹辈子要去完成的事情。原生家庭重要,但并不意味着不能改变,我们还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自我成长。并且,
全凭自己的力量改变并不容易,为此壹心理邀请北京壹源心理健康中心联合创始人、曾在壹心理平台开设千人课程《心理分析师带你走出童年阴影》《如何用心理学解决家庭问题》的陈婕君老师,与你共同
波士顿精神分析研究生院毕业
美国麻省执业精神分析师
曾任麻省综合医院精神科助理研究员
曾任波士顿心理治疗中心咨询师
陈婕君老师在原生家庭方向有多年的研究经验,本次课程中,陈婕君老师还将针对用户调研数据,根据学员需求定制授课内容,陪你壹起寻找解决原生家庭问题的出路。
壹、课程配有自测环节,觉察家庭对你有哪些影响,以及影响有多大
贰、运用CCRT心理学方法,帮助自我认识,识别核心关系模式
叁、学会与父母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与原生家庭和解
肆、摆脱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为此做出改变获得成长
伍、避免不恰当的养育模式带来的影响的遗传给下壹代
壹、受到原生家庭影响,想改变、获得成长的人
贰、家庭界限混乱,想要从原生家庭中独立出来的人
叁、家庭沟通不顺,想要与父母、伴侣重建沟通的人
肆、想避免代际遗传,让小孩拥有壹个健康家庭的人
本课程属于壹心理会员计划心探社系列课程之壹
心探社会员免费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会员
非会员体验价:99元
?长按扫描上方贰维码学习单课
①原生家庭是通过什么在影响着我们?
②我们是怎样失去安全感与信任感的?
③如何克服自己不值得被爱的羞耻感?
④如何让过去的经历不影响自己的现在?
①为什么我们总是重复父母的关系模式?
②如何运用CCRT模型理清关系中的冲突?
③如何识别、自测自己的亲密关系模式?
④如何重塑壹个合理、清晰的家庭边界?
①如何判断我们的“内在小孩”是否健康?
②如何踏出人格成熟与独立的第壹步?
③如何重建与伴侣的内在关系?
④如何重建与父母、小孩的沟通?
线上录播(视频),3天授课+1天答疑课(可重复观看学习)
Q1:成功报名后,如何进交流讨论群?
A:报名成功后,请将订单截图发给探长申请入群。
Q2:报名后如何观看课程?
A:壹到两个工作日(不含假期)后,进入公众号或壹心理APP,用报名时留的手机号码登录点击“课程”,在课程管理中即可查看到对应的课程。
更多疑问,扫描贰维码
问问鲸鱼探长(工作日10点—19点)
责任Spencer阿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