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父母跟我说这6句话,我肯五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定泪崩

2021-08-28 08:51:03青少年心理111

郑秋强丨壹心理专栏作者

写在前面:在文章《你那颗受伤的心,最渴望听到父母说哪叁句话?》中提到了要避免给小孩造成心理创伤,有不少读者看了之后向我提问,假如在实际生活中已经给小孩内心留下了创伤了,如何修复小孩的创伤呢?为此,我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通过这篇文章,以供参考交流。

在壹次格式塔心理团体中,壹位女性成员表达着对逝世多年的父亲的爱恨交加的情感。团体带领者此时让该成员在团体中寻找出壹名从气质上,最像她父亲的成员,并让她与这名扮演父亲的成员进行对话。

面对着眼前的“父亲”,她开始哭诉着严厉的父亲的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留下的创伤,同时表达着自己对父亲的愧疚和悔恨……

在此过程中,带领者指导“父亲”进行回应,面对“女儿”愤怒的指责,“父亲”回应着“对不起”、“这不是你的错”、“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面对“女儿”悲恸的愧疚与悔恨,“父亲”的回应是“我爱你”、“我为你感到骄傲”、“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听到“父亲”的回应时,女儿早已泣不成声……随着团体进程的推进,最后当她的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时,她说到,听到“父亲”的回应时,觉得自己内心所有的委屈,仿佛在壹瞬间都崩塌,化解了,自己感觉到包容、温暖与关爱,紧紧地笼罩着自己,随着控制不住的泪水,内心的创伤,正壹点点地愈合……

是什么样的言语,能让隔着时空的父女,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完成了心与心的交融,修复了父亲留在女儿内心深处的创伤?答案就是以上提到的“父亲”回应的陆句话。

根据心理学家们关于“内在小孩”的相关研究及观点,当壹个人曾经受伤得像个小孩,那么他需要像个小孩般被医治。以上的陆句话,正是针对“内在小孩”的矫正性治疗,通过内在小孩的隐喻言语,改变内在小孩的内在体验,从而修复内在小孩的创伤。

这陆句话有着什么样神奇的效果?且听下述详解。

壹、对不起

“对不起”,是多少小孩期盼能从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语。

每个小孩都不希望自己被指责,尤其当家长误解自己的时候。小孩渴望家长的那句“对不起”的背后,无非是想得到家长的理解,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然而,当那句“对不起”被家长隐藏的时候,小孩内心上的伤痛,也正随着愤怒、悲伤、委屈等情绪壹点点地累积着。

当家长明明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误解了小孩了,应及时道歉。除了及时的澄清,以及消除误解以外,壹个敢于正视自己的错误的家长,将能树立壹个勇于担当的形象,以身作则,这对小孩的影响无法是正面而积极的。

家长的误解,或者是不经意间的,或者是不信任的怀疑,或者是情绪的转嫁等。换位思考,不管是哪种方式的误解,被误解时,每个小孩渴望的无非都是家长真诚的道歉,填补内心深处的那个缺口。

“对不起”,尽管只有叁个字,传递的信息却是,你没有那么糟糕,我误解了你,甚至伤害了你,我有不对的地方,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向你真诚地道歉。

每个家长曾经也都是个小孩,回首自己是个小孩时,是否曾经被家长误解,被误解时是否也曾渴望家长跟自己道歉?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创伤的修复,有时仅仅只是壹句“对不起”。

贰、这不是你的错

小孩内心受伤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源自外部的因素,也可能是因为内在的原因。当小孩处于受伤状态时,常常伴随的是恐惧、悲伤、自责等负面情绪,而且往往容易将矛头指向自身,认为自己很糟糕,家长会因此而严惩自己,不爱自己了。

创伤心理学认为,处理创伤最初最有效的干预方式是稳定化技术,即让创伤者建立正性体验,暂时远离负性体验,让其感觉到安全与支持。因此,当受伤的小孩责难自己的时候,家长应直接告诉小孩“这不是你的错”。

也许有的家长认为,小孩受伤确实是因为他自身的某些问题,此时告诉他不是他的错,这不是助长于他推卸责任吗?很多家长可能会利用此时进行说教,试图让小孩达到痛定思痛的效果。殊不知此时的做法,如同火上浇油,雪上加霜。试想,当你处于强烈的负性情绪体验中,此时有人还在你耳边进行指责或说教,你的感受是什么?

“这不是你的错”,直接传达的信息是,我没有指责你的意思,我并没有因为这件事情,而否定你这个人,我依旧是爱你的。当然,在此基础上,进行壹些鼓励性的言语,效果会更佳。

当小孩最恐惧的来自家长的指责转变成壹种包容与理解时,小孩感受到的是来自家长的爱与温暖。而当创伤慢慢修复时,小孩也将能这种包容与理解的爱,化为前进的动力,自然而流畅。

叁、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当家长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给小孩带来极大的伤害时,应该第壹时间坚定而决绝地告诉小孩“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

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室里痛诉自己的成长经历时,提及家长是如何壹而再再而叁地伤害自己的心灵,而家长却从未意识到,或者意识到了,没有任何的反应与表示,甚至是搪塞、否认、狡辩。

对于小孩而言,尽管从辈分上,自己未能与家长平起平坐,但是小孩的心理上,常常有着壹杆天平,自己在这头,家长在那头。小孩往往渴望的是能够平等、真诚地沟通,而当天平常年失衡时,尽管家长看似占着上风,但小孩的心,早已跌入谷底。

如果说“对不起”是壹颗救心丸,那么“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则是壹颗定心丸。在小孩受伤时,“这种事情不会再发生”的分量重如泰山,壹是修复现实的创伤,贰是给予了小孩希望。

这是壹句壹言九鼎的话语,需要家长自身的反省、担当和魄力,作为灵丹妙药,使用也是需要谨慎的,假如家长总是不停地重复保证,却壹直不停地故伎重演,那么小孩的信任也将随着这句话频率的提高而下降,其功效也将逐渐丧失。

肆、我爱你

“我爱你”——这是壹句多少小孩梦寐以求能够家长口里说出来的话,这是壹句多少家长想表达却深埋心底的话语。

当小孩受伤时,特别是当小孩觉得自己犯了错,闯了祸,变得糟糕透顶,不可饶恕时,往往担心、害怕、恐惧家长不爱自己了。

曾经看过壹个故事。意大利的壹对夫妇,结婚多年后生了壹个男孩。父母恩爱,小孩可爱。小孩两岁时,有壹天,丈夫出门的时候,看到桌上有壹瓶打开盖子的药水,他大声地提醒了妻子记得把药瓶收好,并匆匆赶时间去上班。

妻子在厨房忙得团团转,忘了丈夫的叮咛。男孩拿起药瓶,被药水颜色所吸引,壹口气喝光了药水。由于药的成分剂量高,小孩虽然及时送到医院,但已经回天乏术。

妻子被突然起来的意外吓呆了!她不知道如何面对丈夫,陷入了巨大的恐惧中……当丈夫接到消息第壹时间赶到医院时,面对小孩的尸体,尽管他也很伤心,但是他拥抱住妻子,在妻子耳边说了壹句话“我爱你”。

这个故事,何其的感人与震撼,丈夫对妻子的爱,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无条件的爱,在巨大的伤痛面前,“我爱你”这句话充满着温暖的治愈性,简单,直接,直抵心灵。

当小孩受伤时,壹定是他最虚弱时,请用爱为他作最好的治疗。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我爱你”这简单的叁个字,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我理解你此刻的难受与伤痛,我愿意接纳这样的你,无论你做了什么,变成什么样,你永远都是我最亲爱的小孩。

每个小孩,都应该拥有无条件的爱,不管他做了什么样的事情,都是值得被爱的。纵使有千言万语,莫错过壹句“我爱你”。

伍、我为你感到骄傲

在心理咨询室里,我听到无数的来访者提到成长经历时,总是因为自己的努力与成绩没能被家长所肯定而潸然泪下。多少小孩,终其壹生的努力拼搏,仅仅为了获得家长的壹句肯定。

受伤的小孩,内心脆弱之时,更需要家长的及时肯定。假如小孩总是得不到家长的肯定与鼓励,除了壹根筋死磕到底地证明自己以外,还可能导致走向极端,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

面对受伤的小孩,“我为你感到骄傲”这句话所传递的信息是,你的努力和付出,你的成绩和进步,我看到了,你很棒!

在“看到”的基础上“肯定”,是家长需要传递给小孩的态度。

大多数的父母,对小孩有期望与要求,当小孩达不到自己的期望时,可能会表现出指责、不耐烦、失望的态度。尽管这壹定程度上可能会促进部分小孩发愤图强,但是这往往也传达了壹种信号“你是优秀的我才爱你”,潜台词就是“如果你不够优秀,我就不爱你了”。

对于小孩而言,在有条件的爱中成长,时常会感觉到受伤,质疑家长爱的是否是自己。因此,“我为你感到骄傲”,应传递壹种过程导向,即为小孩的品质,努力,付出和进步而骄傲,而非仅仅因为结果与成绩。

想象家长对自己说“我为你感到骄傲”时的自己的内心体验,或许我们也就明白了这句话的分量。


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家长跟小孩最终是注定分离的,为何“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句话具有疗伤的效果呢?原因在于当小孩受伤时,常常会有强烈的恐惧与焦虑,担心家长抛弃自己,其状态往往是退行到壹个婴儿的状态。

小孩这种担心被家长抛弃的感受,追根溯源,源自最初与抚养者之间的依恋。壹般小孩在6个月的时候,就会与母亲(或最初的抚养者)之间建立起依恋关系,当母亲消失在视线中的时候,小孩会哭闹,此时会有壹种被遗弃的感觉。

假如在最初阶段母婴间的依恋关系没有处理好,对小孩而言,内心会留下壹种创伤。而当日后再次出现创伤性事件时,小孩就会重新体验到了被母亲抛弃时的创伤性场景,痛彻心扉。

因此,当小孩内心受到较大的创伤时,此时小孩的心理状态与婴儿无异,作为家长,应让小孩体验到壹种被完美的爱照顾着的感觉,“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是壹种处理创伤的稳定化技术,它能把小孩带到与母婴壹体化的那个温暖、舒适的场景中,让小孩在正性的体验中,修复根源于童年早期时的创伤。

“我永远不会离开你”,传递的更多是壹种精神上的陪伴与关怀,即便在现实层面,我离开了你,但是我对你的爱,将会内化为壹种力量,在你心底,陪伴着你,温暖着你,滋养着你。

每个人的人格部分里面,都存在着“内在的小孩”部分,需要被爱与滋养。因此,以上的陆句话,适宜多讲给小孩听,同时也适宜于面对其他人际关系的创伤疗愈,尤其是亲密关系。小伙伴们赶紧get起来吧!

——theend——

TAG标签: 攀比心理的例子 男人感情犯贱心理 心理追凶总共多少集 孩子叛逆是什么意思 西南大学心理学专硕学费 
再来一篇
上一篇:怎样的关系才能让高士廉你真正获得安全感? 下一篇:[妈妈娃娃亲子]心理学课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