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人情社会,做为中国人我们有着壹份热心给身边的朋友帮忙,并有着中华传统美德帮忙帮到底的观念。帮助朋友介绍了关系后,还会有意无意的询问进展情况表达关心。
在心理咨询中,尤其是精神分析、心理动力治疗的咨访关系中,这样的壹份观念更多的意味着双重关系的存在,会对咨询的深入开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当来访者带着朋友介绍的关系身份进入咨询室的时候,双重关系就融在其中了。有经验的老师都清楚,在分析性咨询治疗中,双重关系对咨询工作的深入探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通常来说在咨询工作的前期:由朋友推荐的老师,相对来说会感觉更靠谱些,信任感的建立更高,来访者与咨询师之间会更快的进入咨询状态。
咨询的展开处在相对现实的层面,咨询的方式更多的运用倾听、表达理解、给出指导时,双方会感觉挺好。
当,咨询开始进入深度探索分析时,双重关系身份的影响力就出来了。来访者会开始感受到不真正的安全,内心阻抗的力量会让咨询不能自由的探索,这时,咨询会走的比较艰难容易停止不前。
所以,纯粹的咨访关系会感觉更加的踏实和安全。
做为推荐人,我们通常很愿意清楚的尽自已所能的帮到朋友,给他们提供准确而详细的信息。比如直接把咨询的名字、手机号码、地址等。并后续跟踪服务。
很多的来访者没有这方面的相关经验,他们通常不容易想到,自已与咨询师之间纯粹的咨访关系是多么的重要,壹见面,就亮出身份“我是谁介绍来的,朋友说老师怎么样挺好的.......,把联系方式给了我,所以我来找你”。
他们没能很好的在开始时保护好咨访关系的单纯性,他们的关系有第叁方知道。
影响来访者的安全感:虽然按照咨询规定中保密设置,咨询师会遵守保密的约定。试想,做为来访者,当他知道的咨询师与他的朋友之间有壹份深入的交流,他在谈到自己深层问题时,依然会感觉到足够的踏实和安全吗?
影响咨询师的安全感:两个相识的来访者之间,会不会出现交差信息,保密的执行显得另人紧张,因为有不同个体对同壹事情的描述,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咨询师理解对面的来访者,来访者因为双重关系产生的不安全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咨询的深入。
友好的后续跟踪服务,在这时更大的可能是提高了咨询师与来访者对关系的警惕性。
好的资源愿与身边需要的人分享本是件好事。你为着朋友的需要,提供自已知道的资源信息给朋友,已经是帮到他,同时你把咨询师这个人推荐出去,也已经是帮到了你认可的咨询师,这些就足够了。
不在更多介入这份关系,是对自已、对朋友和对咨询共同的保护。
如果需要推荐。只推荐咨询师的名字给朋友,不去做任何的干涉。
去联系还是不联系,什么时候联系,通过什么方法保密的找到这位老师(如到相关心理网站查询),或他觉得更想选择其他的老师。
做为朋友来说,我们真的不确定,他再叁思考的结果是什么,也许他更想找壹个没有身边人认识的老师做咨询呢?毕竟咨询是会暴露隐私有保密性的。只要我们不做更多的干涉,他就内心有了更多的自由去选择。
这样建立的关系更容易感受到安全踏实,在这样的氛围关系中,来访者会更自由的展开探索,有利于咨询稳定的往前走。
在这个领域中,牺牲了自己不壹定成全别人,而保护好自己同时也是保护了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