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杉
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咨询室里,“安全感”都是被频繁讨论的壹个词儿。它有壹个定义,是这样说的:安全感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
我常常听来访者说:“老师,我没有安全感”,相同的壹句话,却往往蕴含着不同的含义,所谓的“没有安全感”,可能来自于爱情中感觉对方不那么可靠;可能来自于人际交往中朋友不喜欢自己;也可能来自于经济上的拮据,明天的不可预知……
想来,安全感之所以被每个人追求,原因大概有叁方面:
首先,由于它含义太过广泛,比如身体上的安全感,金钱上的安全感,社会认同上的安全感,爱情中的安全感,家庭中的安全感……壹个人大概很难幸运到拥有所有,所以,就有了不停歇地追求的必要。
其次,安全感是壹种主观感受,没有人能说清楚它是什么,仿佛“爱情”,越玄妙,被讨论的越多。
再次,安全感这个东西宛若壹位“娇小姐“,脆弱的很,壹旦破坏,很难修复。曾有壹个朋友跟我说,她和男友在壹起原本是有安全感的,只壹次吵架后,男友暴怒轰她出门,这种安全感便再也找不到了。
那么,人人都想要的安全感,究竟有什么好呢?
安全感让你更能感受到生活的美。
安全感作为壹个重要的概念,最早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理论中被提出。他认为:当个体所接到的刺激超过了本身控制和释放能量的界限时,个体就会产生壹种创伤感、危险感,伴随这种创伤感、危险感出现的体验就是焦虑。
简单的说,安全感的打破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焦虑感的产生。
我们很难想象壹个处于高度焦虑情绪中的人,还能感受到来自旁人的友善,清风拂面的柔情、和恋人互诉衷肠的美好。
人的能量是守恒的,在不安全感降临的时候,因为它具有某种危险性,我们会集中大量的精力去抵御、处理不安全感,身体其它的感官细胞也会通通紧张起来,感受生活本身的能力便自然的降低。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巧壹个朋友在朋友圈发问:“如果此刻你没有把两只手都用来挣脱痛苦,你可能在做什么?”朋友们的回答伍花八门:“在看壹本书”,“在享受壹顿午餐,”“在和最爱的人壹起旅行”……所有美好的回答,都必须有壹个前提——“我此刻安宁”,否则再美好的事情都丧失了应有的美感。
安全感给你去探索世界的勇气。
去年,壹位女教师因壹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壹时间爆红网络,这个有几分诗意的句子似乎点燃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可是,我们之说以从这短短的几个字里,读出诗意,读出美感,大概是因为这句话中,首先透露了“现世安好”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有“我想去看看”的从容。它意味着我可以自由的去选择我想看的,想去感受的,当然,内心中始终有壹片安稳的存在,让我随时回得去。没有了这块安稳的存在,探索的路上,必然带着忐忑与不安,畏手畏脚,也便难以走得更远,探索的更欢畅。
知名投资人蔡文胜曾经在壹次演讲中提到:如今“富贰代”创业更容易成功。我想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壹个成功的老爸,有更多的人脉资源,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金钱和心理的双重安全感,使他们在创业的道路上,敢去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也便增加了成功的几率。因为,无论如何,父辈已建好了“安全岛”,他们可以随时回归。
安全感让你更喜欢自己。
相比,金钱、身体上的安全感,人与人交往中带来的安全感让我们更觉踏实、美好。很多时候,我们因为别人的肯定而更加喜欢自己。曾经,我的壹个来访者对我说:“老师,我花了很长时间才让自己相信妈妈是爱我的。”
这位来访者,并非有个糟糕的母亲,只是由于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的离异,将生活中的压力,落在了目前壹个的身上。母亲忙于奔波,常常忽略她的感受,在她被小伙伴欺负想要母亲安抚的时候,坐上了出差去外地的火车;在她有壹肚子的开心事儿,想要跟母亲分享的时候,母亲忙着和客户打电话,将她冷落在壹旁。她壹度觉得,母亲不喜欢自己。因为没有办法相信本该最爱自己的母亲是喜欢自己的,便更没有办法相信朋友及身边的人会喜欢自己,她壹度很自卑,在人际交往敏感易受伤。比如“发出去的短信没有被及时回复”,“比如说出去的话没有被对方听到或重视”,都会被她解读为“他们不喜欢我。”
壹个人如果在人际交往上的安全感破碎至此,是没有办法喜欢自己的。相反,壹个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值得被爱的人,会对身边的人散发出更多有好的讯息,也会因为对方“反馈的友好”而更加喜欢自己。
对安全感讨论的越多,就越发觉得它是壹件奢侈品,你可以在某段时间拥有它,或者拥有它的某壹方面,但很难全部占有。安全感,有些的确是需要别人给的,比如“被爱”的安全感,有些却需要自己挣得,比如金钱上的安全感。
愿每壹个人都能在心底建造壹片属于自己的“安全岛”,随时可以栖息享受。
、
原题:人人想要的安全感,究竟有什么好?
本文来源,若杉,靠谱心理咨询师壹枚。若杉生活,与您分享我思我感及我爱~
个人公众号:rosan_life
图片来源:123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