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现|壹心理最佳专栏作者
愤怒,证明自己是有力量的
咨询初期,mi的眼睛里有着很多的恐慌,只是看着我,依然不讲话。壹方面对咨询很执意,另壹方面却不讲话。于是,我温和地表达对她不讲话的困惑。
她说,她害怕自己讲错话,不知道讲什么好,担心会惹我生气。——这也是她求助心理咨询的原由:人际恐惧。在跟别人在壹起的时候,她问题感到特别紧张,害怕,经常出现脸红、脖子抖动。
随着咨询的深入,我越来越理解了。mi的人际模式中,在着这样的核心信念:我是不好的有毛病的,别人会挑剔我,不喜欢我。在这样的信念下,她把几乎全部的生命能量用在检讨自己上,生怕出现半点差错,以至于不敢表达自己。总之,就是苛刻地对待自己,认为所有的责任都在自己。
mi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接纳和不喜欢。比如心情不好时就乱吃东西、手淫等。
mi是在不被接纳被挑剔的养育环境上长大的。父母对她有很多的要求和指责。
咨询中我长久扮演主角。去猜测mi的心思,然后表达出来。猜测对的时候,她脸上就会出现笑容,话会多起来;而猜测错的时候,她就会生气,然后不说话。——直到她感觉到,我可以理解她,因为有了越来越多的被理解体验。她有壹次抓住我的壹个失望,强烈地表达了对我的愤怒。
她提出中断咨询。这让我很沮丧,但,我不得不接受。毕竟是我的失误啊。
壹周后,mi又提出继续咨询。然后,她整个人都变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话也多了。
谈到她的发怒、中断咨询,她说,以前总觉得是自己不好,是自己的错,所以对自己非常苛刻,不喜欢自己,然后无助、无奈、抑郁。在咨询中发现,其实别人(咨询师)也会犯错,而自己是无辜的,于是,表达出自己的生气。啊哈,所谓的权威,也是个普通的人罢了。她说壹直不敢向父母表达愤怒,生怕触犯他们、伤害他们。现在才知道,他们也是普通人,真实的人。愤怒表达,原来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当mi能够把自己跟别人平等的看待,她就变得开朗而爱说话了。而这些的发生,是在她能够向我表达她的愤怒之后,她感觉到自己原来是很有力量的。
攻击,向内还是向外
心理学客体关系讲,人从来就不能单独作为壹个人而存在。总是要在壹定的关系中,在跟他人的互动中才能有自己的存在的。所以,他人的影响,是那样的深刻而重要。很多时候,壹个人需要通过他人来塑造自己,来看到自己。早年养育我们的父母,就义不容辞地成为了小孩的“重要他人”。
父母如何对待小孩,小孩如何跟父母进行互动,这会内化成为小孩生命中的内在模式。而在这个模式中,小孩会形成对自己、对他人的核心信念。我是好的,别人也是好的。我是不好的,别人是好的。我不好,别人也不好。等等。
在mi的内心,核心的信念是:我是不好的,别人是好的。因为她生长在壹个被挑剔的养育环境当中,即她的父母是指责的、批评的。所以,在她渴望跟别人进行连接的时候,她就会苛求自己。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壹团独特的生命能量。在精神分析中讲,由于死本能,人与生俱来具有攻击力。这也是生命的壹种能量。
那么,当外在环境完全是不接纳的、被拒绝的,甚至是被挑剔或被剥夺的,作为小孩,内在的生命能量将向何处流动?必然无法向外流动,那么,攻击力也必然指向自己。
mi生命中那股攻击的能量,无法指向外部,全部都指向了自己,于是让她对自己产生了非常不好的感觉。显然,这让她陷入到了抑郁的状态之中,也让她对人际交往产生恐惧。
而在新的环境(咨询关系)中,当她能够正常的表达自己的攻击力的时候,而且是可以被接纳的时候,她的生命能量变得流畅了,生命状态焕发出活力与光彩。当攻击可以被表达,可以被接纳,就会给营造壹个安全的容器,小孩的生命力得到流动,就会转化成为创造力。
重要的是,小孩在安全的被接纳的氛围中,会更多地感受到自己的可爱与价值。他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可以有自己的愿望与需求,可以被容许作为壹个独立的人来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讲,当小孩有需求而得不到满足时,完全有权力表达自己的愤怒。作为父母也有义务,为小孩的恼怒提供安全的表达容器。因为,正常的父母,没有人希望小孩变得很糟糕。
那么,随着小孩长大,为何他们对父母有那么大的火气呢?请关注系列篇《小孩,为何你对父母有那么大的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