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性神经症又称焦虑症,也是神经症中常见的一种。患者以焦虑情绪反应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的紊乱。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病,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5%,占精神门诊的6%~26%。发病多为成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大概为2:1。
焦虑状态可以突然发生,也可以缓慢起病。患者常预感到灾难即将降临,感到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与恐惧,害怕会患上不治之症,害怕上级和自己过不去,担心自己可能会因失去控制而精神错乱等等。因此,患者总是整日地惶惶不安,忧心忡忡,似乎有无限的忧虑与哀伤。患者对自己的“无能”所招致的“挫败”非常自责,表现出严重的自卑有时会由于内心的过分期待和恐惧情绪而达到惊恐发作的程度。这时患者对任何事物都失去兴趣注意力极度涣散,记忆力明显减退,日常工作不能正常地进行,但不会出现智力障碍。
焦虑反应在正常人身上也会发生,这是人们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的某种特殊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反应状态。由于无法预计后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心里的紧张和期待就会促发焦虑反应。例如面临考试,等待会见重要人物,即将登台表演,地震时期准备应付不测等都能引起这种反应。甚至在危险情境过后,这种反应还可能产生,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后怕”。然而,对于正常人来说,日常生活中可能引起焦虑反应的情境很少反复地出现。即使反复出现,正常人通过不断的适应可以逐渐减少焦虑反应并增强克服挫折情境的信心,从而摆脱这种反应状态。但是对于焦虑症患者来说,不仅可以对特殊的事物或情境产生焦虑情绪反应,而且在任何情况下都可能发生这种反应状态,并说不出原由也无法加以摆脱。
一、症状表现
1、慢性焦虑症
(1) 心理障碍
表现出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对客观上并不存在某种威胁或危险的结局,患者总是担心、不安和害怕。尽管也知道这是一种主观的过虑,然而常常不能控制使患者颇为苦恼。此外尚有易激惹,对声音过度敏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等症状。
(2) 躯体症状
以植物神经功能亢进为主,如口干、上腹不适、恶心、胀气、腹泻、胸闷、吸气困难或呼吸急促、心悸、胸痛、心动过速、尿频尿急、阳痿、性感缺乏、月经时不适或痛经,此外还有昏晕、出汗、面色潮红等。
(3) 运动症状
与肌肉紧张有关,有紧张性头痛,在头顶、颈区有一种紧压感。肌肉涨痛和强直,特别在背部和肩部。手有轻微震颤,做精细动作更明显。另外有不安宁、易疲乏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后易醒,常有噩梦、夜惊、醒后很恐惧,不知为何害怕。
2、急性焦虑症
又称惊恐发作,据统计占焦虑症的41.3%。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常会随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的能状,如患者感到“心跳得像要爆炸似的觉得“心脏快要跳出来了”,不时地出现心悸、心慌,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昏厥。患者惊恐万分,似有濒临死亡之感,并且大声呼救。由于过度的呼吸,导致血液中碱性成分增加而发生手足麻木、头部发胀,以至出现肌肉抽动。发作时短则20分钟,长则可达数小时,有时发作后卧床不起,数日后恢复。有的人生中只数次发作,有的同时可反复发作多次。
二、发病原因
1、生物学因素
(1) 遗传因素
有人认为焦虑症与患者的遗传素质和人格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可能由于遗传素质的不同而造成焦虑症患者与常人的差异。例如早在婴儿时期有的人就表现出明显的轻松和安静,而有的则从生下来就表现出容易紧张和烦躁。斯来特等研究发现,同卵双生的焦虑症同病率为41%,而异卵双生则只有4%。焦虑症在患者的亲族中发病率为14%左右,而一般人群为5%左右。
(2) 神经系统活动
焦虑症的生理基础,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全面亢进,主要是植物神经系统(包括交感和副交感系统)的兴奋。研究表明,焦虑状态的患者体息状态的心理生理自发反应(基础水平)通常比常人要高。以脑电图或皮肤电反应为指标的唤醒水平均高于常人,而唤醒水平高常常可以伴随动机和情结的内在变化。因此,高唤醒水平就成为对外部刺激的高水平反应的指标。
2、心理社会因素
(1) 内心冲突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来源是精神的内在冲突包括本能冲动与现实原则、本能冲动和道德准则之间的冲突。因防御行为而使原始冲动得不满足或发泄本能冲动继续积累到某一程度时,自我的控制能力失效。由于致力于激烈的内部防御工作,神经症患者在本能冲动负荷过重的情况下,防御无效则变为焦虑,表现出坐立不安、激动、浮躁、紧张与失眠。
(2) 社会因素
从社会和文化观点来看,在现代的工业化社会中,由于意争加强,人口集中,居住和交通拥挤,生活节奏紧张给人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心理压力,人较少感受到由社会的支持和交往所体现的安全感,而更多地感受到由于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恐慌和不安。这是现代社会中造成大量的神经症包括焦虑症的根源。焦虑症患者往往女比男多,这可能是因为妇女不堪应对工作与家务的双重压力,产生难以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助感。因此,有人用“失助感”来解释焦虑症。
(3) 人格因素
焦虑症患者多有某种独特的人格特征,如自卑,缺乏自信,患得患失,对困难的情境估计过分,对躯体的微小不适容易过分关注,对于发生的挫折和失败容易过分自责等。按照弗洛伊德的观点,儿童时期的一些特殊的精神创伤性体验有重要意义。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埃里克森则提出,焦虑是由于儿童在社会生活中心理的发展受到挫折和失败的结果。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得到父母的关怀和抚育,相反遭到忽视、抛弃甚至敌视而造成心理矛盾冲突导致他们长大以后由对父母的不信任扩散到他人和周围的环境,从而就会感受到持续不断的焦虑,并且患者用以应付外界的心理防御机制又往往是不适当的。无效的行为进一步导致无效的防御,因而造成了恶性循环,加重了患者的焦虑情绪。
三、治疗措施
对焦虑症的治疗仍然是以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的综合治疗。心理治疗主要是对患者采取支持性心理疗法,进行一般性的解释和说理,消除思想负担和恐惧心理,明了疾病的性质和原因,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然后进一步帮助患者找出并消除引起疾病的各种因素。有人认为使用行为矫正疗法对治疗焦虑症有非常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