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壹个公司上课,到教室发现没有便利贴,我问助教:"没有准备便利贴吗?"他告知我:"没有便利贴"。我严肃地(这不是我平常的风格)说:"我上课必须要便利贴,想办法去找便利贴。"过了壹会,他们找来了便利贴。我问:"哪来的?"对方说:"在其他部门找来的。‘
过了壹会,需要把音频线插到我的电脑上,他插了半天,告诉我:"线短。"我说:"那就想办法!"过了会,插上了。
经过这个案例,我突然发现原来人的思维模式里有两种模式,分别是结论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那什么是结论性和成长性思维呢?先用下面的行为表现自测下吧。
(测过了吗?你是结论性思维还是成长性思维?)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
培训经理经常抱怨说"高管不重视培训",如果成长性思维就会改为"如何让高管重视培训?"
有学员说:"他们的领导安排了出差,不能来参加培训。"那成长性思维就是"如何才能让领导将安排到其他时间,而不是培训的时间?"
有人相亲时,总是觉得女小孩嫌自己不够帅,成长性思维就是"如何让女小孩喜欢上自己其他优点?或者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帅?"
有的职场人认为"老板不喜欢我",而成长性思维会是"如何让老板喜欢我?"
……
(图片来源:Sharonselby)
类似内容在NLP理论中也有提及,就是用积极性语言构建积极的思维习惯。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方法培养成长性思维呢?
在《高效能人士的柒个习惯》里非常重要的壹个习惯是"以终为始",这在大量的管理学、成功学、心理学等理论里都有提及。而训练成长性思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设定清晰的目标,而且不断看前方的目标。
比如,老板安排你去拜访客户,你要想到的是拜访客户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去拜访客户。然后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做大量准备和尝试,同时在遇到困难时,强烈的目标感也会给你力量来寻找方法。
正如开始时提到的案例壹样,助教看到的是没有提前准备便利贴(在我的物料准备清单里是有这壹项的),而我看到的是我上课必须要用便利贴。在这种情况下,这个目标就会给人力量,为了这个强硬的目标而找方法。
关于目标,马克·吐温曾经这样说过其意义和价值“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两天是你出生的那天,和你意识到它为什么重要的那天。”这其实已经超脱我们简单意义上的目标。已经上升到到愿景、身份和价值观,在教练领域,我们会花大比例时间和客户讨论这几个问题,很多时候客户想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这种强大的动力会帮助他找到资源和方法来解决问题。
问题出现时如果深陷问题的泥潭,只是被自己限制于现状的无助,那就很难有解决方法,或者只能求助于他人。如果这时候抬起头来看壹下自己的目标,看看有哪些可能的方法来实现自己的目标,那可能会想出很多解决方案。
其实,在实现目标的路上很难有平坦而言,而这正是我们努力的价值所在。记得在教练课上,老师给我们举了个给地面刷漆不看目标把自己刷到角落里的案例。在教练课程里,我们经常练习“AsIf”的案例,比如“如果目标实现了,我们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的培训非常成功,你看到了什么?”“如果你的学员站到你面前,他会对你说什么?”
教练相信每个人都有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这样的练习就是让自己跳出现状的局限性,多看到未来,看到多种可能性。
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别人成功还是失败,如果将这样的成功归因于外部原因、家庭出身、运气、性格、智商等这些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因素,那就很难在实践中获得成长。
比如身边的同事得到了提拔,有人说“她就是长得漂亮,嘴巴又甜,领导就喜欢她这样的。”这样的归因显然就是结论性思维,我们并不能在这样的案例中获得任何成长。最近非常流行“复盘”,其实在复盘中非常重要的是对经历中的行为进行复盘,找到“可控性因素”而不是“不可控因素”,因为只有在可控性因素中我们才能获得成长的方法。
前几天在阳光电源给管理人员讲《复盘》,在复盘中有不少学员都会习惯性归因于外,找不可控因素,然而在我给大家讲了“成长性思维”后,大家开始刻意练习这种思维。比如,有人说“我们的领导不重视培训”,其他学员会问“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这时候有人回答“我们可以想办法影响领导,让他们认识到培训对于我们个人和团队成长很重要。”
这就是成长性思维,当遇到自认为的不可控原因时,问壹句“我可以做什么?”。
培养成长性思维对于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质非常关键。在培养成长性思维的同时,更要用行动来驱动自己的成长。
责任Spencer杨小肥
原作者名:张立志
转载来源:培训每日谈(ID:peixunmeiritan)
转载原标题:可能会影响你壹生的两种思维习惯
授权说明:口头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