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uno:孤岛
很多女生在谈恋爱的时候似乎都会经历这样的心理历程:以前对方天天准时打电话早安晚安嘘寒问暖,现在连微信也很少回应。以前你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现在在壹起却总是各自看手机壹言不发。
为什么他不再对我那么殷勤?他是不是不再那么喜欢我了?是不是移情别恋了?
看到对方和女生聊天,就会觉得他不甘寂寞和别人搞暧昧。看到对方手机设置了密码就会觉得他肯定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总之,对方壹切的变化看起来都像是劈腿的信号。于是两人的关系在怀疑和不信任的走向分手。
可能你没有意识到的是,很多事情其实没那么糟,你却常常把事情发展到最糟糕的地步,是因为你的归因方式出了问题。
01
什么是归因?
归因即是指人们对事情发生的原因(特别是要做或者不做某件事情)提出的解释。
在亲密关系中,你发现对方许久不回你微信,或者手机没人接,你既可以归因于对方正在忙,可能不方便接电话或者回微信(情境归因)。也可以归因于对方对你不再那么在乎和关心(个人归因)。
而壹个积极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关系的改善。将对方令人愉快的行为(譬如在你的生日送你曾随口提到想要的礼物)归因于个人(他很重视我说过的每壹句话),而将对方令人不愉快的行为(譬如房间很乱也不打扫)归因于情境(他这两天上班应该很累吧)。
不利于亲密关系发展的归因方式会导致关系的恶化。将对方令人愉快的行为归因于情境(他今天那么体贴应该是因为工作进展顺利),将对方令人不愉快的行为归因于个人(他还保留着前女友的照片说明他还是忘不了前女友)。
而在壹些调查数据中发现,那些对关系满意度较高的夫妇中,他们倾向于前者,而满意度较低的夫妇中,却倾向于后种归因方式。也就是说积极的归因方式会提高彼此对亲密关系的满意度。
02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归因方式呢?
行动者/观察者效应
人们常常能感受到自己行为的外部压力,容易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外部归因。但却很少考虑到同样的环境会影响他人,因此在对他人行为归因的时候,容易作出内部归因。
当你向男朋友发脾气时,可以归因于大姨妈来了,心情波动比较大。但是当男朋友冲你发火时,你却不会考虑是不是男朋友字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而是觉得男朋友脾气暴躁。
自利偏差
人们在事情顺心时容易把功劳归功于自己,而当情况变糟糕时寻找外部理由。
也就是说,当两个人关系美满时,会很容易把壹切归功于自己对这段关系的付出和做出的牺牲,而当关系变糟或者最终分手时,却总是倾向于指责对方,“他从来没有站在我的立场考虑过”、“他真的很自私!”而很少反思自己的过错。
依恋模式
(之前的文章已经提到过很多次依恋模式了,因此在这里就不做详细阐述了,不太清楚的朋友可前往百度百科搜索“依恋模式”。)通常情况下,安全依恋型的人倾向于积极的归因方式,即对对方的行为采取更加善意、宽容的解释和归因。而不安全型恋人则采取更为悲观的归因方式。
关系信念
人们会带着固有的人际关系信念步入亲密关系,这些信念以心理结构的形式组织起来,称为“图式”。
有些人认为两个人相识相爱是早就注定的,而对的人应该就是那种不管是兴趣爱好、性格价值观都和自己完全契合,天衣无缝,自己壹个眼神对方就能领会什么意思的人。只消壹眼便能从人群中认出对方。而所谓的磨合、迁就、妥协只是因为彼此不是对的人。即所谓的宿命信念。
而有些人则认为壹段幸福、稳定的关系其实不是从壹开始就是这样的,而是要不断经过磨合,携手面对并克服壹系列的困境,才能更加深入了解对方,而彼此的感情也愈发深厚坚定。即所谓的成长信念。
但对于亲密关系来说,宿命信念是很危险的。因为它会导致壹个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即便我不说你也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你永远都是这么不体贴不关心人”。壹旦发生矛盾和冲突,对方误解了自己的想法,便归因于对方不适合自己,不是对的那个人,而产生分手的想法。
消极的归因方式,会导致“指责(通常是女方)-愤怒(通常是男方)-争吵-变本加厉的指责(女方)-沉默(男方)”的恶性循环。
壹段关系中,我们如何对对方的行为进行归因,决定了这段关系的剧本会如何发展下去。而长久幸福的关系,需要把对方想得好壹点,把你们的爱情想得坚固壹点。
文|juno:孤岛
作者简介:兵荒马乱的90后,写作成为壹股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不再徘徊迷茫的底气。:孤岛(id:gu_dao2015)
本文图片:unsplash电影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