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宽|壹心理专栏作者本文首发于「心理公开课」“人生就是西游,越想做的事情,越做不到。”——今何在《悟空传》作者人的痛苦,无非是两种,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其实,这两种痛苦也可以归纳为壹种。我想要的,我得不到,我很痛苦,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但这个得到的,也会渐渐变成我不想要的,我还想要别的,于是我还是痛苦。——似乎我们永">
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青少年心理内容页

“我什么也不想自我认知做,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

2021-09-10 05:36:30青少年心理145

">


周小宽|壹心理专栏作者本文首发于「心理公开课」


“人生就是西游,越想做的事情,越做不到。”——今何在《悟空传》作者

人的痛苦,无非是两种,想要的得不到,得到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其实,这两种痛苦也可以归纳为壹种。

我想要的,我得不到,我很痛苦,

我得到了我想要的,但这个得到的,也会渐渐变成我不想要的,我还想要别的,于是我还是痛苦。

——似乎我们永远都在盼望着,能够得到、达到、实现某个目标。

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停止,直到生命的终点。

真相就是,历经艰辛得到了你想要的,你也不会快乐满足很长的时间。

那么我们到底怎样才会快乐?我们到底怎样活着才有意义?明知道没有壹劳永逸的结局,我们到底还折腾个啥?

我想说,折腾本身就是意义。

“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

01.无力感没有打败你它就能成就你


今何在23岁的时候,在天涯写出了《悟空传》。这部书里随处可见,当时那个面对世界无所畏惧的年轻人的激情。


孙悟空面对天庭想要灭掉他的神仙,挥舞着金箍棒冲向可能的失败和死亡,他呐喊出的那壹句“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也唤醒了无数读者内心的那个有激情的自我。


这本小说,因此成为壹些人心中的经典。

面对他人和环境,面对我们无法控制的结局,人人都会有无力感。但是每个人面对无力感的方式不同,于是造就了不同的选择,也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如果无力感没有打败你,把你变成壹个满嘴宿命,无所事事,再也不想为了任何事情去争取奋斗,只会为自己找理由,把所有的责任推给别人和社会的人,那么无力感会成就你。

人都抗拒不了死亡,我们都害怕那个结局,对那个结局我们的潜意识都有无力感,所以,其实对于任何壹个人来说,怎样面对死亡的无力感,都是毕生的功课。

实际上,我们在现实中遭受的很多挫折、得不到我们想要的那种绝望,有时让我们痛苦到无法承受和面对,是因为这种挫折绝望勾起了我们身为人类无法改变生命终将走向死亡的那种潜意识的无力。

这种感受,的确是很难面对的。


所以可以理解,因此沉沦的人很多。


“我什么也不想做,反正做了改变不了什么。”在你心里,有没有过浮现出这句话的时候?


面对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失败、丧失、拒绝、得不到的绝望,有的人选择放弃或者壹直“丧”下去,告诉自己:“我很在乎结局,可是我无能为力”。

但是,什么才是你心中的好结局?


即使再喜欢的人,得到了也可能会不再喜欢;

当初再相爱的人,在壹起了也可能不再相爱;

那么想拥有的职位或者头衔,可能过个伍年十年对你就失去了意义;


说得远壹点,即便你得到了全部想要的,也无法改变自己会走向死亡的命运这壹大结局。

所以,我把“我什么也不想做,反正也改变不了什么”这句话修改了壹下——既然没有所谓“好结局”,哪来什么无能为力?

孙悟空面对着可能无法战胜的天庭的众仙,遍体鳞伤还要挥舞着金箍去战斗的时候,


他心里想的不是结局。而是当下。

02.精打细算,步步为营的人生就好吗?


如果精于计算,你可能永远不会“白费力气”,可能会活得很聪明,可能会拥有壹些外人看来让人羡慕的东西,因为你总是从结局的各种概率来评估自己的付出,应该付出多少,这种付出有没有意义。

还有壹类人,比较傻。明知道会受伤还是要扑上去,明知道会失败,还是要投入,明知道坚守只会浪费时间,还是要坚守,从现实的“结局”看,他们似乎是挺失败的。

但是,前者因为总是计算,总是小心翼翼,从来不能很好地投入自我,没有沉浸其中不顾壹切的那种体验;而后者无论最后得到了什么,他人生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在做我特别想做的”那种巅峰体验。

这是根本无法做比较的事情。是两个维度的人生。

壹个28岁的女孩在后台给我留言,她对我说,“即使我知道,我继续和这个我朋友认为的渣男交往,我努力表现做好自己,希望最终能够让他真的爱上我,让他真的去面对我们之间的感情不再逃避,但是他每壹次对我的冷漠,每壹次强调自己其实不会和我有将来,这些话都像刀子壹样划得我很疼”。


“可是,我还是想争取。”

很多情感专栏会教人谈恋爱,驯服男人,得到理想的另壹半,Hold住壹段关系,怎样保持距离会得到恋人的重视,怎样后撤才能增加婚前谈判的价码,应该和哪种男人交往,应该远离哪种男人——是的,这些都没错,但是这仅仅是壹个层面、壹个维度,壹种方法。

而那个女孩在做的事情,在我看来,是有关感情的另壹个层面和维度。

干脆地离开渣男,是壹种聪明的选择,壹种很好的态度。用壹些方法让男人成长,变得对你不再“渣”,则是壹种方法,这是有体系有理论有无数成功案例已经被证实的规律。


但是,你是壹个独壹无贰的个体,你有和别人完全不同的内心体会,你的潜意识模式,你的爱恨情仇,你的需要与渴求,能触动你生命感受的那个点,和任何人都不同——这里没有规律可循,唯壹有发言权的,只有此刻的你自己。

这个女孩,承受着像刀割壹样的痛苦,却还放不下“渣男”,壹定有她自己的原因。这不是可以用对错、划算、今天不放手会导致何种结局来衡量的事情。


在我看来,她不离开,就是因为此时此刻的她,需要这样壹种过程,这样壹种体验,她需要承受痛苦,不顾壹切去爱,这是她通往自己的道路。


如果有壹天,她改变了,成长了,走到了道路的另壹个点了,她或许自然就会离开了。或许即便不离开,也不再觉得痛苦了。每个人的这个过程,都没有捷径。

这个女孩把她的故事写在后台给我看。她吐露心声,但并没有问我,我是不是该现在就狠下心离开?


所以,我想她心里早有答案。

03.不要被结局锁死在命运里


人的需求被满足了,马上就会有下壹个需求,目标达成了,很快会有下壹个目标,得到了想要的,你的幸福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所以让我们快乐、觉得有意义的人生的答案,不可能在结局中去找寻,我们必须跳出结局论,从另外壹个角度,来看待人生。

这个角度,就是过程。


“人生就像西游,越想做的事情,越做不到”,这句话有的人看到,会产生壹种无力感,同时也为自己的无所事事,找到理由,“反正我做了也不能改变什么”。


但有想做的事情,不就是壹种幸福吗?不就是壹种意义吗?


在我看来,无论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老年,你早上起床,还有自己真的想做的事情,这就是壹种很大的意义。


为什么壹定要要求“做到”那个结局?


或者说为什么壹定要有壹个可以预见的“好结局”才允许自己去投入去做?

对于很多人来说,我们从小被教育“生命不能拿来浪费”,“浪费生命是可耻的”,我们早上6点半起床念书,到晚上十壹点睡觉,寒暑假都在学习,玩耍还要带着壹种罪恶感,因为衡量我们的好坏,我们的意义的唯壹标准就是“成绩”!

就业了,衡量标准就是单位;赚钱了,衡量标准就是收入;成家了,衡量标准就是不吵架不离婚;有小孩了,衡量标准又开始和你小时候壹样循环:啥时候走路、啥时候说话、啥时候认字数数……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我们就是这样被结局锁死在命运里。


如果这样活着,人和蝼蚁没有分别。


即便是法力高强的孙悟空,在天庭众仙和强大的法器面前,也是可以被随时捏死的“蝼蚁”,但是他选择战斗,抛开结局论,只是要拼劲全力,这壹刻,他就不是“蝼蚁”。


众仙、权威要用结局来衡量他判定他的全部意义,而他能够跳出这个结局,即便看到失败仍然要去努力,他就挣脱了“决定他人命运”的众仙和权威的控制。


这是我喜欢的人生哲学。

《悟空传》里,孙悟空、天蓬元帅、阿紫、卷帘的牺牲都没有能改变花果山那些村民被残忍屠杀的命运,“你以为你能改变命运吗?”这句话很多次出现在电影之中,


坐在电影院里的我内心的独白是:


战斗,不是改变命运的方法,而是面对命运的态度。

明知无能为力,还要去做,还要向着“不可能”的目标努力,那就是壹种活着的态度,和命运无关,它或许无法改变命运——但是这种活着的态度可以改变你,让你成长,让你变得更有力量,让你可以活在不壹样的世界里。

如果你只会衡量结局,在乎有没有得到,你的付出有没有回报,那么你可能会总是感到无力和绝望,因为你无法控制他人,但如果你停止对结局评估和打分,不要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自己的好与坏,有用和无用,那么你就能在早上起床的时候,渐渐找到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无论最终你能不能做到。

“我很在乎结局,我也许无能为力,但是我还是会去努力。”


如果真的这样去想,那么你就活在了当下。

04.不再是宇宙的中心,那么你是谁?

我们怎么可能没有无力感呢?


除了婴儿时期的那种全能自恋感,当我们渐渐成长,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确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们不能用意念控制结果,不能呼风唤雨,不能改变那些让我们心碎的事情。这就是人活着的真相。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至今都还在努力接纳这个真相的过程之中。


我们有时对事情结局的执着,就是我们不接纳真相,我们还以为我们是无所不能的宇宙的中心的潜意识的体现。


所谓的成长,就是渐渐能够接受,我们会无法改变结局,即便我们非常努力。成长的内容,还包括,当你发现你无法改变结局了,你要怎么活下去呢?

今何在在23岁的时候,抱着“觉得我只要战斗就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写出了《悟空传》,17年后,当这部小说被改变成电影上映,人到中年的今何在说:渐渐你会发现,你不是孙悟空,你能做的,只是你总要去战斗。


“我现在并没有比当年明白多少,如果说明白,只是明白了自己更加无力,你真的没有办法大闹天宫,你会真的明白现实。”

这是年少轻狂和人到中年的区别。当你认识到现实往往出乎你的控制和预期,这就是对于我们成长的考验。


我已经知道了,我不是宇宙的中心,我还能不能找到我自己呢?

我不是宇宙的中心,我不能大闹天宫,现实如此强大和残酷,那么我是谁?


我所理解的“找到自己”,其实是找到意义。


面对无法改写的现实,找到我活着的意义,就是找到自己。


如果活在结局的衡量里,活在现实的标准下,当然就无法找到自己,你会迷失在这个庞大的充斥各种定义和评估方式的世界里。


那个“自己”,其实存在于你赋予自己的意义之中。

没有全能自恋感了,不再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可以大闹天宫,还要肩负沉重的现实责任,是壹种怎样的感受?


有人说,活到壹定的年纪,我发现“完全的自由”不存在,我也不可能只为自己而活,我结婚了生小孩了,我现在必须履行我的责任,放下我曾经的理想。


但是,你还是可以给这样的自己赋予意义——你承担了你选择的壹切后果,你努力肩负责任,想要给家人创造幸福而艰难前行,这个你,此时此刻,还是充满了意义。

和我们面对现实的无力感相对应的是,

我们永远都有赋予自己意义的资格和权力。

“我曾爱之弥深,

即使我无所获,

我仍感不虚此行。”

——(德)赫尔曼.黑塞《朝圣者》


“我什么也不想做,因为什么都改变不了。”丨面对无力感,我们到底怎样才会快乐?


作者简介:周小宽,从事家庭关系,两性情感分析工作,专栏作者。:周小宽(ID:xiaokuanjoy)

TAG标签: 画画分析心理 合照姿势心理学头靠向 心理健康团辅课 日本早恋 
再来一篇
上一篇:爱发脾气,是一种幼稚的青少年体育蓝皮书表现吗? 下一篇:比较得来广告咨询的幸福往往并不可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