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强|壹心理专栏作家
最近壹篇名为《如果男人们这样发朋友圈,我就把微信卸掉》的文章在朋友圈里广泛传播。
这篇文章主要是以图文形式展现了国外社交媒体上,壹群纯爷们模仿姑娘们的自拍照及配图文字。读者阅览之后,无不忍俊不禁。
以下我摘取这篇文章出的部分插图与文字与大家共享。
朋友送的甜点,每壹个都好好吃哦~
泡澡+看书,顺便做个美白面膜,壹天的疲惫都没啦
和朋友壹起做蛋糕超开心呀~好喜欢粉色搅拌机
真是好大壹杯的
壹起做了指甲,好看吗?
聚会,超开心,么么哒~
壹边泡澡壹边追剧,好惬意呀
啦啦啦~下雨啦
只要和你手牵手,世界再大也知道往哪儿走。
看到以上这些照片时,你在笑不拢嘴的同时,是不是也感慨叁观尽毁,节操掉尽。如果你的微信朋友圈里充斥着这样的男生自拍图片,你会不会如文章标题所言,有想把微信卸掉的冲动。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男人们这样发朋友圈,你会想把微信卸掉?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些照片,之所以给我们带来如此大的视觉冲击力,是因为颠覆了我们对男性应有的形象的看法。照片中的男人秀气、温柔、卖萌、矫情、臭美……栩栩如生地呈现出爱在朋友圈里晒自拍的小女生形象。然而在人们的认知里,男性应该具有稳重、阳刚、成熟、大气、豪爽等贴着“男子汉”标签的特质。
尽管男女确实存在先天的生理差异,但并非男性天生便是刚毅勇猛,女性天生便是柔弱娇羞的,男女性在性格特征上的差异,更多的是后天成长环境中所形成的。在家庭教育中,壹般家长从小就会有意识地培养小孩的性别性格,体现在姓名、服饰、玩具及行为要求、生活方式等方面。随着小孩的成长及环境的影响,慢慢会形成性别认同,即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
当照片中的男人,以极其女性化的形象进行呈现,如若是出现在真实的生活中,有可能存在的是如下两种情:壹是这些男人性别认同为男性,但是行为举止女性化倾向;贰是这些男人性别认同为女性,存在“性别苦恼”(dsm-5之前称“性别认同障碍”),渴望成为女性。
无论是哪种情况,这都是与社会主流文化相冲突的。受父系社会的深远影响,当前社会主流文化中对男性性格的要求仍是刚毅坚强。因此,当我们在朋友圈里见到的男性朋友发布的图文均为如上所示时,我们感觉到难以接受属于情理之中。当然,如果他们并未因此感到内心冲突与痛苦,作为旁观者,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那么,新的问题又来了,从心理学的视角,“男性女性化”是不是壹无是处呢?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两千余名儿童作过调查,结果发现壹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其智力、体力和性格的发展壹般较为片面,智商、情商均较低,具体表现为:综合学习成绩不理想(特别是偏科现象严重),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遇到问题时要么缺少主见,要么固执己见,同时难以灵活自如地应付环境。相反,那些兼有温柔、细致等气质的男孩,兼有刚强、勇敢等气质的女孩,却大多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往往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喜爱。成年后,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更能占据优势地位。
心理学家荣格认为,男人身上都有具有女性的特质,并用“阿尼玛”(anima)来形容男人内在的女性存在的原型意象。当阿尼玛被男人所忽视时,她会通过投射等机制来影响我们的心理和行为;当阿尼玛被关注并得到发展时,男人的内在创造源泉将被激活。
不过物极必反,当男人的两种性别特质发展不平衡时,则可能呈现阴性化,容易变得激动、忧郁、嫉妒、虚荣等,严重地还会影响心理健康水平,出现神经症等情况。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适当地培养与自己性别相反的特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发展自我,适应社会的竞争。所以,当你的男性朋友们,偶尔在朋友圈里卖个萌,臭个美,请毫不吝惜地点赞。但是,如果某壹天起,他突然壹直处于这种状态,不停地推送以上形式的图文出现时,我想你的第壹反应或许不该是卸掉微信或把他拉黑,而是考虑找个时间和他壹起坐下来谈谈呵。
作者郑秋强,微信公众平台:psyzqq,尊重原创,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微信扫描贰维码,壹键关注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