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明确表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测评结果异常的学生给予重点关注。
这项政策对我们来说既是好消息又是坏消息。好的方面是指国家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从政策上给予支持。坏的方面是指现阶段青少年抑郁的程度应该是不容乐观的,所以才需要国家出手。
记得前不久刚看到一篇新闻: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而且一些孩子的情绪长期处于低落状态,但是不容易被发现和重视。
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孩子们不知道自己怎么了,他们身边的人也不懂,所以才容易错过最佳的发现和治疗时机。
这样的情况还是很让人担心的。之前我也强调过,希望家长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是孩子的抑郁情绪。
在这里,我主要想和大家聊一下现如今青少年抑郁高发的几个原因:
原因一:学习压力大。
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任务,成绩的好坏往往成为衡量学生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准。成绩好的学生想要保持住领先的位置,成绩落后的学生想要进步,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可能还会面临老师、家长的指责和不理解,这些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长期的压力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抑郁情绪。
原因二:孩子本身的特质。
根据心理学的气质类型学说,抑郁质的人遇事容易多愁善感,优柔寡断,同样的一件事情他们可能会考虑得比较多,不容易想得开。有些孩子天生爱钻牛角尖,容易走进思维的死胡同里,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或者发生了某些重大事件可能会触发他们的抑郁情绪。
原因三:不良的生活习惯。
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不健康,睡眠不足,运动时间少等。睡眠不够让孩子的大脑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当他们承受不住时也会造成心理问题。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帮助孩子释放不良情绪。如果运动过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有不利影响。
原因四:家长的教育方式。
孩子的生活空间大部分是在家里,和家人的接触也是最多的。有的家长对孩子有比较严格的要求,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孩子可能过得比较压抑;有的家长采取放养式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缺乏关心和引导,让孩子感受不到大人的爱和关注。不当的教育方式会拉开大人和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孩子在家里体会不到爱和归属,长期如此,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原因五:孩子的情绪能力差。
在心理学中,情绪能力主要包括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6岁之前,孩子需要发展自己的情绪认知和表达能力,再大一些,要逐步形成情绪调节能力。如果家长在早期不注重孩子情绪能力的培养,他们可能不太会感知和表达自己的能力,更不用说情绪调节了。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当孩子有情绪产生时,他们不知道怎么说,怎么做。如果消极情绪长期在心里积压,孩子总有承受不住的时候,可能会以抑郁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上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可能诱发孩子抑郁情绪的一些原因,作为孩子的家长,如果能提前进行学习和了解,并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一些帮助。
如果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产生,一定要重视起来,在必要时要寻求专业人士和机构的帮助。发现得越早,就越能及时进行干预,恢复得也就越快。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