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压抑病——从悲痛和无助中寻求解脱
在人类历史上,说到精神疾病,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丧失理智、暴力行为等,但实际上,情绪障碍是最为常见的一类精神疾病。而其中,又以精神压抑病(Depressive Disorder)居多。前瞻性的研究发现,20%的人在一生中至少有一次会出现重度情绪障碍,而其中80%的病例中,出现的是精神压抑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精神压抑病的相关内容。
1. 精神压抑病的症状与表现
精神压抑症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感觉沮丧,且不易从中恢复。他们往往会出现自卑、无望、负罪感、无助感等消极情绪,表现出易怒、焦虑、疲劳、失眠、食欲减退等身体问题。
同时,精神压抑病患者的认知能力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他们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些症状的持续时间不同,有的人持续几周,有的则持续数月或数年。
2. 精神压抑病的成因与触发因素
虽然精神压抑病的确切成因尚未被明确,但医学界普遍认为,神经和心理因素是导致精神压抑症的主要原因。
从神经层面来看,精神压抑病患者的大脑前额叶和扣带回等区域的功能异常。这些区域涉及到情感调节、记忆力、思维能力等复杂的神经生理过程。
在心理因素方面,遭受严重的创伤或者暴力的经历,实现不了自己的期望和理想,人际关系破裂或者生命中发生悲剧性的事情,都是精神压抑病的一种常见触发因素。另外,遗传、社会因素等也会患上这种疾病。
3. 精神压抑病的治疗方式
精神压抑病是一种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治疗的疾病,并非通过自我调节便可以摆脱。临床上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属于经典的方式,使用抗抑郁类等药物,以调整大脑部分区域的神经传递系统,以收缩自律神经和内分泌调节神经的反应。临床工作中,通常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药物治疗的药物效果和药物副作用的权衡。
而心理治疗的方式则更加注重探索精神压抑病的病因,以此为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信任。通常治疗方式有: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治疗等。这些心理治疗方式通话作用是提高患者对精神压抑症的认知、了解自身状态,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习惯条件反射等。
4. 如何自我保护
虽然精神压抑病是一种疾病,但预防与身体疾病的很多方法类似,谨慎对待自己的身体、情感生活、学习和师生宣导等都能够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
摆脱压抑的状态,通过开朗的性格、积极的乐观情绪,多做运动、阅读等有助于放松心情的活动;适当的社交活动也能够带来很多正面的刺激,同时还可以制定自己的健康计划,避免因自己的精神状态而影响身体健康。
总结
目前,全球长时间工作和学习压力持续攀升,加上复杂社会化所带来的不稳定性等因素,难免会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精神压抑病就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而我们需要在发现自己或者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出现悲痛、情绪低沉、焦虑等反应时,及时寻找专业帮助,并采用相应的自我保护方法进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