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四岁了,正是学规矩的年龄。家里的大人为了教会他明辨是非,帮他树立规则意识,一天到晚都在教给他各种东西。例如:
不能经常吃糖,牙齿会坏掉的;不能长时间看电视,眼睛会近视;见了人要打招呼,这样子才礼貌;要多吃青菜,不能挑食,这样才能保持健康;要早点睡觉,不能熬夜,这样白天才有精神……
刚开始乐乐还很听话,愿意按照大人说的去做。可是时间长了,乐乐却越来越不听话了。他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被允许的,还偏偏去干。大人提醒他时,他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反驳。有一次吃饭时,大人说他太挑食了,乐乐竟然捂住耳朵大叫:“不听不听我不听!”
后来发展到,只要大人针对乐乐做的事情进行评价,并告诉他其中的道理,乐乐都会捂着耳朵跑开,家里人对此都很无奈。
明明十二岁了,刚上初一。按照最新的中考政策,只有一半的初中生能够升入高中。明明的父母对儿子抱有极大的期待,每天都要叮嘱他好好学习。尤其是明明的爸爸,他是一个非常会讲道理的人。整个晚饭期间,他一直在帮明明分析他的现状和将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希望明明多花些心思在学习上。
刚开始明明会听,次数多了,明明开始表现出抗拒。爸爸讲道理的时候,明明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快速吃完饭跑回自己的房间关上门。明明说他最喜欢爸爸不在家吃晚饭,那样他就可以耳根清净地放松地吃一顿饭。
而明明的爸爸总是担心儿子没有听进去他说的话,他会抓住一切机会和明明谈心。当明明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贪玩时,爸爸也会给他“开会”。明明越来越不愿意和爸爸待在一起,他说自己宁可多做几套练习题,也不愿意听爸爸在那里絮叨。
讲道理是很多家长惯用的教育方式,可是结果却往往不理想。家里如果有一个喜欢讲道理的家长,每天都在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个灾难。真正懂教育的家长,不会整天给孩子讲大道理,而是会用合适的方法引导孩子。
有一位事业有成的父亲,他刚开始也很喜欢给自己的孩子讲道理,但他发现每次自己讲道理时,孩子都会显得不耐烦,要么就是敷衍他几句。
有一次他带着女儿出去爬山,由于女儿力气小,他们爬得很慢。女儿突然来了兴致,和爸爸边走边聊天。这一次做父亲的什么都没说,也没有像之前一样揪住女儿的错误不放,或者给她讲道理。女儿竟然不知不觉和他说了几个小时,这位父亲也耐心地听了几个小时,从此他们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这位父亲顿悟道:原来大人单方面的对孩子讲道理并不是真正的沟通,孩子需要的是大人的共鸣和理解,频繁地讲道理只能让孩子变得不耐烦,甚至和家长产生对抗。一旦孩子和大人形成了对立关系,任何教育都是无效的。在孩子眼里,很多事情比道理更重要,比如大人的尊重和欣赏等等。
教育不是讲道理,不是父母居高临下地对孩子的行为指手画脚。大人要学会给孩子做示范,要给予孩子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学会正确地和孩子沟通。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