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利方心理咨询工作室亲子关系内容页

没有走进青少年心理,是孩子真的不够好吗?还是我们误会了孩子?

2023-03-12 10:28:08亲子关系11111

  四个月大的妞妞在睡觉之前一直哭闹不止。妈妈以为她饿了,喂奶她不吃。妈妈以为她渴了,喂水她不喝。妈妈以为她拉了,尿不湿是干的。妈妈以为她身上痒,检查了一遍也没事。妈妈以为她冷了热了,摸摸后背刚刚好。妈妈以为她不消化,摸摸肚子软软的。妈妈给她量了量体温,也正常。

  能做的妈妈都做了,哄了又哄,抱了又抱,妞妞却一直哭。妈妈终于累了,烦了。她觉得妞妞就是困了,天生的闹人。她再也控制不住,狠狠在妞妞屁股上打了两巴掌,妞妞最后在哭泣中睡着了。第二天妈妈带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发现妞妞口腔里长了一个疮,会疼。

  一岁多的宝宝跟着爸爸妈妈去亲戚家做客,才刚进入亲戚的家里,宝宝就大哭不止。亲戚给孩子拿好吃的、好玩的,宝宝不要,一边哭,一边拉着妈妈往外走。爸爸妈妈觉得尴尬极了,为什么自己的孩子这么胆小,见了生人就大哭不止呢?

  其实,爸爸妈妈不知道,亲戚家里做了一大桌子人,都是宝宝没见过的。那一张张陌生的人脸,让宝宝心里觉得害怕。爸爸妈妈之前从来没有带宝宝见过这么多人,宝宝心里很不安,想要回到自己的家。宝宝还小,对陌生人存在戒备心理,这是很正常的,再大一点就好了。

  三岁的多多该上幼儿园了。头两天还好好的,到了第三天多多就不愿意去了。大人连哄带拉把他送到幼儿园门口,他却使劲挣扎,极力反抗。这样的场景已经上演一个多月了。幼儿园老师对孩子挺好的,孩子进入幼儿园之后就好了,为什么每次分别时就那么难呢?孩子就不能乖乖去上学吗?

  幼儿园和老师都没有问题,只是幼儿园的生活和多多原先想象得差别太大。幼儿园的饭菜多多不喜欢,但是不得不乖乖吃完。午休的时候多多根本就睡不着,但是却必须要安静地躺在床上。老师讲课的时候多多好想去玩,但是必须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这样的生活多多一点都不喜欢,多多反抗一下就不行吗?也许等多多习惯了就好了。

  五岁的乐乐跟着爸爸妈妈去旅游,大人说那座山上有几尊大佛特别好看。到了目的地,走了大半天才到山脚下。乐乐累得不行了,一步也不想走。他抬头看了看传说中的大佛,感觉没什么兴致。他反而对山脚下的那个小水沟充满了兴趣,里面有小,有水草,摸上去凉凉的,好玩极了。

  等乐乐玩够了,爸爸妈妈已经饿得没有力气往前走了,只能离开景区去吃饭了。他们一路上都在遗憾,感觉这次的门票白买了。但是,他们不知道,对乐乐来说,看佛像不是最重要的,那条小水沟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快乐。

  七岁的元元上小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根据老师的反应,元元在学校里学习认真,遵守纪律,尊敬老师,是一个非常好的孩子。但是一到家里,元元就像换了一个人。吃饭没个坐像,写作业的时候总是喜欢跑来跑去,边写别说话。虽然每次都能够完成作业,但总是让大人跟着操心。

  其实他们不知道,元元在学校的教室里上课总是端坐着,紧绷着神经听老师讲课,真的好累。回到家里,元元就是想放松一下。元元知道要好好吃饭,认真写作业,只是不希望自己像在学校一样被约束得那么紧。元元表面上很散漫,但是该做的事情一样也没落下,大人就不能宽容一些吗?

  九岁的聪聪已经上小学三年级了,每次写作业之前都要妈妈反复催促好多次。好不容易开始写了,还没几分钟他就找借口干别的事情。妈妈说他几句,他要么顶嘴,要么哭。每到这个时候,妈妈就心烦的不得了,为什么自家的孩子这么不省心呢?

  其实,聪聪不是不愿意写,而是他觉得作业太难了。在学校,语文老师讲的新课文好多字他还不认识,数学老师讲的运算法则他还不理解,英语老师讲的新单词他还不会读。每次一看到作业他都觉得压力很大,妈妈不问他原因,不是催促他就是批评他,他的心里也很烦,感觉学习好痛苦。

  十二岁的萌萌最近放学后总是回家很晚,回到家之后吃过晚饭就回到自己的房间。她说是写作业,可爸爸妈妈经常发现她在发呆。问她有什么事,她总是说没有。最近她成绩下滑,爸爸妈妈很担心,又是找老师,又是问同学。萌萌知道了,冲他们发了一通火,说他们多管闲事。

  爸爸妈妈很郁闷,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啊,她怎么反应这么大呢?萌萌确实有很多烦恼,她发现自己学习物理时很吃力,压力很大。她还发现有人偷偷给她写了情书,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爸爸妈妈却只关心她的学习,每天都要唠叨好几遍,她听得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

  类似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表面上看,好像是孩子出了问题,但实际上是大人对他们存在误解。大人有大人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正是我们常常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能认真体会他们究竟在经历什么,才容易对孩子做出错误的评价。

  当孩子再出现问题时,大人先不要急着下结论,先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也许就能找到真正的原因了。

  有时真的不是孩子不够好,而是我们对孩子存在误解。多一些思考和理解,多一分宽容和耐心,就会少一些误解和遗憾。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TAG标签: 青少年心理 误会 误解孩子 
再来一篇
上一篇:不懂得青少年心理,一味追求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思想,但结果是……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专家举例告诉你:教育孩子的同时,千万不要牺牲自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