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的爸爸妈妈因为在路上堵车了,今天比放学时间晚了十几分钟去接圆圆。到了幼儿园门口,妈妈让爸爸进去接圆圆,因为他跑得快一些。
圆圆因为等了一些时间,心里本来就不愉快,一看到不是妈妈来接的,就更不开心了。
她板着脸,撇着嘴,闷闷不乐地跟在爸爸身边往回走。刚走出幼儿园的大门,她就把书包扔在了地上,爸爸因为迟到了,心里有些歉疚,他笑了笑,把书包捡了起来继续往前走。
路上,圆圆突然冲着爸爸大喊:“你离我远一点,我讨厌你!为什么不是妈妈来接我?”爸爸继续笑着回答:“好,好,我离你远一点,你看这样总行了吧。”
圆圆不依不饶:“我一个人回家,你不准回家,你去睡大马路!”爸爸压根儿没当回事,笑了笑:“好,都听你的,爸爸晚上睡大马路。”说完继续跟着圆圆往前走。
圆圆更生气了,小脸憋得通红,她大叫着:“你不要跟着我!你走开!”
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她严肃地说:“圆圆,不许大喊大叫!不许对爸爸那样说话!妈妈让爸爸去接你,是因为我们迟到了,怕你等着急了,爸爸比妈妈跑得快,所以才让爸爸去接你……你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发脾气,更不能对爸爸是这种态度……”
不等妈妈说话,圆圆就捂着耳朵跑开了,边跑边哭起来。
很显然,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都没有让圆圆的情绪平复下来,反而让她的情绪更糟糕了。爸爸因为接孩子迟到而心怀歉意,所以他就任由圆圆发脾气,觉得这样做可以让孩子出出气。
妈妈则认为圆圆的反应太大了,而且一发起脾气来不管不顾,十分不妥,她想纠正孩子的这个行为。
其实,他们的这两种反应都属于过度反应,而孩子往往会根据大人的反应来衡量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
爸爸的反应让圆圆觉得她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当自己心情不好时可以随心所欲。所以她才在爸爸面前大喊大叫,冲着爸爸发泄自己的情绪。妈妈的反应会让圆圆觉得自己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有坏情绪。这两种反应都不利于培养孩子的情绪能力。
而且孩子在发脾气时,是很难进行理智思考的,他们会凭着本能和周围的环境行事,此时周围的环境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
面对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大人首先要允许孩子有坏情绪。孩子不开心也好,哭也好,闹也好,只是内心情绪的体现,是很正常的。大人要能够接纳孩子的坏情绪,允许他们表现出来。
其次,孩子发脾气时,大人一定要保持冷静,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反应。孩子如果愿意说,大人就耐心地听,不要过多评论。孩子如果不愿意说,大人可以耐心地等一等,不要强迫孩子。
如果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大人一定要及时制止,不要让孩子放纵自己的坏脾气。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坏情绪可以有,但是不要影响到其他人。
大人可以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孩子恢复情绪,比如带他去喜欢的地方玩耍,让他吃喜欢的食物,陪他看一会儿动画片。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孩子快速平复情绪。
当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大人可以尝试着和孩子聊聊刚刚发生的事情。询问原因和孩子的想法,然后和孩子一起想想办法,怎样避免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一定要注意,如果孩子不愿意说,也不必强迫。
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的可能就是让大人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保持理智。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歇斯底里,并且各种方法都不管用时,大人很难不受影响。
这是最考验耐心和智慧的时候,如果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大人把注意力从孩子身上收回来,然后自己该忙什么忙什么。
也许,在这种宁静氛围和大人淡定情绪的影响下,孩子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恢复平静。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