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大森林里,动物们为了应对世界日益变化的需要,决定创办一所学校,以培养一批优秀的学员,带领动物世界变得更好。为此,学校开设了跑、跳、爬、游泳、飞行等课程,第一批学员有鸭子、兔子、松鼠、鹰和泥鳅等动物。这些被选拔上的学员感觉非常自豪,它们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鸭子在游泳项目上表现最好,但是飞行成绩很差。为了弥补短板,老师要求它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练习飞行,结果鸭子的脚掌都磨破了,成绩才勉强及格。而它擅长的游泳科目因为长期缺乏练习,期末测试时也只拿到了一个中等成绩;
兔子在开学时是班里跑得最快的,它最不擅长的科目是游泳。它每天刻苦练习,成绩总是不达标,几乎都要崩溃了;
松鼠的各项成绩在班里算是名列前茅,但是它对飞行课程很讨厌。明明它可以从树顶上起飞,老师却要求它必须从地面起飞,它不愿意按照老师的要求练习,最后期末测验只得了一个C;
活泼爱动的鹰在班里受到了老师的严格管制,虽然它在爬行项目上超越了所有同学,最先到达了树的顶端,但是它没有按照老师要求的方法去做,所以成绩不算数;
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平庸的泥鳅同学,平时最遵守纪律,各项成绩都很一般,但是它没有明显的短板,在期末综合测验中它的成绩是最好的,是老师公认的好学生。
由于这所学校没有开设挖掘类课程,生活在草原上的许多鼠类动物无法在这里就读。它们的父母联合所有鼠类创办了一所特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鼠类动物的潜力,毕业后的学员都得到了不错的发展。
其实,森林动物学校的老师们在教授学生时都非常卖力,它们每天早出晚归,尽职尽责,对学生的动作手把手示范,陪着它们练习,老师们付出了很多。之所以没有教出优秀的学员,最主要是因为它们开设的课程并不是学员所需要的。
回到现实,很多家长和老师也会出现类似的行为。孩子其他成绩很好,就是数学很差。为了帮孩子提升数学成绩,老师每天给学生开小灶,进行一对一讲解。回到家之后,大人又给孩子报了数学补习班,给他们买很多复习资料。孩子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做题,导致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被压缩,也没有时间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连睡眠时间也要被剥夺一些。
这么做,最好的结果是孩子经过努力,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取得了进步,皆大欢喜。但也有可能是,孩子虽然取得了进步,代价就是其他科目成绩退步了,整个人疲惫不堪,对数学科目由不喜欢到厌恶。还有可能是,孩子不仅数学没有进步,其他科目跟着退步,让他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对自己产生怀疑。
后两种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产生这些结果的原因有可能是孩子在数学方面真的不太擅长,他已经尽力了,已经达到极限了。另外一种可能是家长和老师提供的帮助不是孩子需要的,或者是不适合孩子。所以,尽管老师和家长很辛苦,对孩子的进步却起不到作用。
如果是第一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调整心态,客观地看待孩子的情况,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包容。不要逼迫和施压,这样做不仅徒劳无功,还会产生副作用。最好的办法是找到孩子优势所在,并充分发挥孩子的长处,不要让孩子因为自己的短板而产生自我怀疑。
如果是第二种情况,家长和老师需要改变方法,找到最适合的方式帮助孩子进步。当代教育大师魏书生曾经分享过一个教学案例:有一个孩子因为长期学习成绩不好而对学习失去了信心,魏老师就从帮孩子找回自信心开始。做到了这一点,孩子的成绩慢慢就进步了。
厨师在做菜时需要加入调料才好吃,任何调料都可以没有,唯独不能缺少盐。但是,盐放的少了,味道寡淡;盐放的多了,又没法吃。只有适度的盐,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盐对做菜必不可少,是菜所需要的,但量必须合适,否则无法入口,这就是食盐效应。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教育对孩子必不可少,只有接受了教育,孩子才能获得知识,取得进步,打开通往世界和未来的大门,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是教育孩子也要掌握好一个度,太多和太少都不行,容易给孩子带来不利影响,甚至限制孩子的发展。
教育孩子太少了,父母放任自流,老师不管不问,随孩子自由生长。孩子该学的知识没有学,该懂的基本规则也不懂,需要帮助的时候没有人推一把,感受不到来自成人的爱和关心。可想而知,他们会变成什么样呢?缺乏安全感、自卑、叛逆、染上恶习、加入不良团体、遭受很多挫折、天赋被埋没……都有可能。
教育孩子太多了,大人事无巨细地安排好孩子的一切,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想尽各种办法,促使孩子努力。孩子的独立能力可能会被剥夺,凡事依赖他人;孩子的天性可能会被压抑,感受不到快乐;孩子内心可能会积压很多情绪,为成长埋下隐患;孩子可能习惯于听从他人的安排,失去自我。
最后,教育适度了,方法还要合适。否则,努力全费,大人孩子都不开心。
孩子就像一颗小树苗,他们的成长需要肥料,施肥的时间和量也要把握好。只要做到这些,小树苗才能健康长大。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