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反应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上课时东张西望,写作业时磨磨蹭蹭,不能主动学习,需要依靠大人的催促和监督才能完成学习任务,家长和孩子之间常常因为学习产生冲突。
这些都是孩子缺乏学习兴趣的表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首先是因为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待。
有些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一上学就能够认真听讲,课后作业能够自觉完成,学习成绩优异。实际上,学习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对于很多刚上小学的孩子,他们正处在一个适应期,每个人的发展特点和适应节奏也是不一样的。如果在孩子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的时候,家长就给他们提出过高的要求,他们是很难做到的。如果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再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指责,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
其次是家长不合理的引导方式。
比如,家长认为孩子写字不认真或不美观,就要求他们擦掉重写或惩罚写几遍。虽然本意是为了让孩子认真,但是增加了作业量,又让孩子厌烦,从而讨厌写字。孩子背诵课文时,家长要求孩子没有任何瑕疵,反反复复让孩子多背几遍,孩子很容易烦躁,变得讨厌背诵。孩子默写时,错一个罚写十遍。口算时,错一道,罚写十道等。家长的这些做法总让孩子体会到紧张、不安、害怕、烦躁等心理。长期如此,他们很难对学习有兴趣。
最后是孩子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
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大人讲的那些大道理对他们来说太抽象了,或者说离他们太过遥远,他们很难和现实联系起来。坐在教室里或者家里的书桌前,面对一道又一道做不完的题目,他们容易感觉到枯燥和乏味。相比精彩纷呈的视频和酣畅淋漓的户外运动,学习这件事儿的吸引力确实差了一些。
家长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1.给孩子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条件和氛围。
从硬件上来说,家里的环境布置得要适合学习,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孩子买各种各样的绘本。大大的书架和书桌,大量的笔和本子,让孩子随时可以接触到各种学习用品。大人自身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没事的时候就去看书、写字。孩子是很喜欢模仿的,他们很容易经受不住“诱惑”,不知不觉就上了学习的道了。
2.多给孩子的学习绑定愉快的体验。
具体来说,就是不给孩子的学习增加压力,在学习上不指责、不批评孩子,切忌用孩子的短处去比别的孩子的长处,家长应该随时注意到孩子的微小进步,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经常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孩子的自我意识不强,更需要来自家长们的表扬和鼓励。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价值,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孩子的学习情绪才会高涨,学习的兴趣和自觉性才会提高。
3.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中的困难并提供有效的帮助。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如果他们自己无法解决又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时间长了会很受打击,甚至失去学习的信心。家长要及时关注到问题所在并和孩子站在一起面对困难,让孩子在战胜困难的过程中树立自信心,找到成就感,保持对学习的热情。
4.引导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周恩来很小的时候就树立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所以他才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直保持着学习的热忱。现在的孩子衣食无忧,容易沉溺于一时的享乐,大人要引导孩子看到一个更广阔的的世界和更遥远的未来。点燃他们心中的理想,把眼下的学习和他们的梦想结合起来,孩子学习起来会更加有动力。
在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过程中,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断寻找方法。孩子对学习有兴趣,他们的未来会充满无限的可能。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